统计学论文探析统计信息化与统计发展的机遇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8-08 17:36:18 更新时间:2014-08-08 17:33:14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统计工作中也得到了不少的应用。但是,随着数据和信息的爆炸,信息统计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保护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信息采集和发布的真实性就成为了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信息的时代也随之来临,这给统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脚步日益加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无形中增加了统计的难度,也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统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信息的传递、采集、整理、分析、共享方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统计发展的机遇和未来进行探索。
关键词:统计学论文投稿,统计信息化,统计发展,现状,重要性
一、统计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信息化生产工具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统计信息化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的统计活动和行为,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再进行传递,使真实、有效的数据传递到政府各部门和各界社会用户手中。当前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已超出人们的预期,人们能够在网络上找到任何想要的资源和信息,统计信息化为人们提供信息采集、分析、存储、分享、传递的“一条龙服务”,使信息更加的准确、可靠、高效。
二、统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社会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目标包括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2011年初,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四大工程”就是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打造数据上报、处理平台,实现数据封闭式管理。目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初具规模,为 “四大工程”顺利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实现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统计信息化的产生完善,必然对时代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变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各式各样的信息来丰富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大量的信息给统计部门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统计信息化能够使信息更加真实、准确、有效,也能够为统计人员节约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和存储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信息采集、分析、整合、传递、共享、存储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信息统计工作的速度,使统计信息化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优化。
三、当前统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信息复杂程度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各式各样的信息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使得信息统计工作变得格外复杂。现在人们对统计的要求不仅是一些枯燥的数据,更注数字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实质,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疑惑,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过少
在信息统计工作变得困难的同时,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口也不断增大,信息统计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专业技能,给统计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困难,使得统计信息化设备和理念跟上了,但是人才跟不上,导致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约束和阻碍。
3.统计信息化不能有效防止造假行为
理论上说,信息化的实施,实现了数据收集处理的全程监控,克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可有效地防止数据造假行为,但事实是,数据造假时有发生,统计数据屡屡遭受社会的质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制度上的漏洞。信息化在这方面的局限性,弱化了统计部门的积极性,也使信息化的科研推广受到影响。
四、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统计信息化的平台也更加的丰富,信息和数据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需要统计人员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以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前我们已初步完成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应在实践中得到体现。概括的来说,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数据采集
为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未来的统计信息化将出现更多、更科学、更高效的技术来弥补当前统计信息化技术的缺陷,同时,信息采集技术也将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变革,使信息采集消耗的人力、材料、设备和资金降至最低,并且将各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化的方法、技术、手段进行高度的统一,以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当前的数据采集主要使用的渠道有网络、电话、邮件、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的对各种方式进行交替使用,针对统计的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调查,就可以选择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采用入校调查的形式;对于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调查,可以通过电话调查,也可以通过入户采访的方式。具体方式的使用,要根据统计人员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准确的判断。
2.数据分析
为使统计信息化在数据处理方面更加的准确和有效,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的来源进行真实性的查询,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要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软件进行升级和创新,使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挖掘更有效的信息,提升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数据整理
统计信息的数据整理是统计工作非常重要环节,要想对信息整理进行优化,就需要多研发和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对信息整理进行创新和改革。数据整理的主要方位为归纳法、演绎法、预防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现场收集的数据逐日、逐周和品管部门所收集的数据作核对,以求整理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数据整理,改善前、后所具备的条件要一致,如此所作的数据整理和比较才有意义。异常发生要采取措施,一定要以整理后之数据为研究依据。
4.信息数据发布
数据和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只有对网络平台进行科学的建设,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实时的更新和升级,限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发布,提供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益的信息,并保障每位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当前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与GIS技术结合,实现了新的信息交流平台,现已在实际生活中投入使用,使用户可以更加自由的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为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五、结语
统计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也给统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唯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提升信息采集、传递、分析的综合能力,才能提升统计工作的综合实力,推动统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荆红芳.探讨统计信息化与统计改革发展机遇与困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8):76.
[2]吕素林.强化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23-24.
[3]朱新玲.信息化:统计发展的新趋势[J].统计与预测,2003(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