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学报格式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青海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2014-08-11 16:58:12 更新时间:2014-08-12 09:40:20
一个国家能否强盛,教育是决定的根本。中国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因此农村的教育问题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农村的小学教育也确实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这些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青海大学学报投稿格式必须包含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这吉祥,详细的写法请参考此文范文。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的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海大学学报投稿,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实践
一、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大多数农村学校中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非常缺乏。尽管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正是由于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其质量低下而无法与城市相比。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农村学校学生数目正逐年减少,一些乡村教学点或自然村的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就读,有的千方百计送孩子到集镇、县城等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造成生源流失日益严重。学生人数太少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教育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农村学生辍学率高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并且存在应试教育与读书无用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初中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农村收入低的农户多的是,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外出打工族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缺乏教育方法,这些都是学生的辍学根源。其次是应试教育在城市不断蔓延,农村学生考上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比例较小,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对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现在高昂的学费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助长了农村的读书无用论。由于家庭贫困,支付不起教育费用,很多孩子也加入了辍学的行业。在应试教育和读书无用论的双重危害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这种情况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好多辍学孩子年岁较小,不能胜任外出工作,在村子里无所事事,是和谐社会安全稳定的不确定隐患,这些都是农村发展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策略
(一).确立合理的办学规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通过学校建设标准的相关法律规定,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对学校的投资,无论是农村或者城市,占地面积、基础设施都必须是一样的,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县(市、区)要对本地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学校,制定限期改造计划,要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尽快使当地所有学校达到基本要求。重点是解决好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所需资金。要进一步调整省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要加强县级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在校人数的多少,是反映学校规模大小的主要标志。办学规模合理,可以适当减少资源占用的消耗,降低培养成本,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二).农村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实践中发展
要对农村学校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使农村初中相对向城市集中,小学相对向城镇集中,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对义务教育阶段在城市上学的中小学生平等对待,对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山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用专车接送学生上学,并在农村积极发展农村高中,争取在两至三个乡镇建一所高中。学校应当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角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
(三).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防辍保稳促发展
农村的基础教育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教育类型、层次、形式,以及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要体现农村教育的特点,农民最关注农村教育的直接效应,即教育的实用性,而农村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农村各种实用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要以文化科学教育为主,在适当年级,因地制宜地渗透技术或职业教育内容:以分科课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以必修课为主,在初中阶段适当设置选修课:要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即劳动实践和社会实践课,农村学生要适当参加农业劳动,学习农技知识。农村学校要进行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增设选修课的试验。选修课要创造条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本人的志向开设。农村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实行多样化,提倡各地编写适应当地农村中小学需要的教材。
总之 ,农村义务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也关系到农民自己的命运 ,农村义务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并被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农村义务教育才能够不断完善 ,才能够实现中国教育的和谐发展,才能够实现中国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