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范文王克举油画作品中意象笔触的表现力
所属栏目:青海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2014-08-11 16:39:21 更新时间:2014-08-12 09:38:19
王克举认为在油画创作中笔触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对传达情绪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在油画创作中借鉴中国画的许多处理方法。如画面空间弱化,在画面中苦心经营构图的位置。借助自身的笔触来表现有规律性的结构,用带有符号性的笔触进行重组画面。本文是一篇投稿在青海大学编辑部的论文范文,论文投稿格式包含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具体文章内容请看下文。
摘 要:王克举在当代表现性油画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油画作品给人以现代感。王克举在作品中吸收中国文人画的写意传统,作品中既具有中国的传统因素,又不失西方油画的厚重感。本文通过对王克举意象笔触的表现力的分析,更好的揭示当代油画家的创作状态,从而进一步把握当代油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青海大学编辑部,笔触,节奏感,厚重感,技巧美感,精神美感
一、 王克举油画作品中意象笔触的节奏感
使画面中的笔触具有一定的节奏感。通过垂直、水平与倾斜笔触变化,重新安排其疏密、宽窄和笔触的运动方向,使笔触具有节奏感,他从自然对象中发现物象的内在结构,并提炼、概括。使画面中的笔触既有变化又有节奏,以形式构成笔触使之生动并传达主题。王克举通过对西方大师绘画作品的研究,很好地把握到笔触所营造的“形式结构的秩序感的存在”,并更好的用当代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将自然中的结构通过笔触的变化表现转换成笔触的节奏和秩序。作品《绿韵》为了加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作者在树形的处理上注意了空间疏密的安排,树叶被处理成各种点状的变化,在绿色系的主导关系中,形的变化加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作品《梧桐花开》早春的梧桐树枝芽未抽花先开,枝杆的生长态势,交错纵横,极富韵致和节奏。淡淡的亮紫色使整个山谷都靓了,一派压抑不住的盎然生机,用色彩在画面里组织一种韵律和富有节奏的画面结构,用笔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宗白华认为中国画的主题是“气韵生动”, 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王克举正是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作品中表现了笔触的节奏和自己的情感,并运用在油画的创作中。
二、王克举油画作品中意象笔触的厚重感
王克举对西方油画有很深的研究,如梵高的用笔、马蒂斯对色彩关系的处理,还有毕加索多视点的理性分解和重构、维亚尔画面的形式处理等。他的油画作品在保留东方韵味的基础上的同时又不失西方油画的厚重感。作品《南国林涛》是作者在画面形式感、笔触、肌理质感方面的尝试。油画笔触厚重,整个画面以点、线、面的形式出现,没有明确的主题,画面构成趋于抽象,而在具体表现上却是具象的,作品抽象中有写实。王克举油画的厚重感表现在画面的色彩,色调的关系,肌理效果。不象现在有些当代中国油画画得越来薄,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把油画的特点丢掉了。他笔下的树基本上不具备常规的习惯形态,作品《北方——寒春》基本是点、线条和色块的结合,高明度、低纯度灰色系的细微变化产生的画面平静感和线的波折动感之间的对比。作者为了突出画面的节奏感和松紧关系在画面的主要部位加强了黑白对比和造型变化,笔触处理的更厚重。
三、王克举油画作品中意象笔触的技巧美感
王克举油画作品中笔触的技巧美感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性的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是指作者以笔墨的艺术形式来传达内在的精神意蕴,营造出一种意境。中国画的写意性意在展现画家的性灵,体现主体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统一,使画家的性情表现在笔墨上,赋予自然生命最本质的描述。如王克举油画作品《汛》中就表现了对画面结构和形式意味的关注,画面中各种形态相互作用的视觉语言充分表达了主题,并表现出某种尚待进一步生发的秩序。油画作品《大海潮》比较清晰地显示了王克举对画面秩序的有意识关注,画面中充满了写意的手法。
四、 王克举油画作品中意象笔触的精神美感
油画笔触是油画艺术表现的要素,王克举运用油画笔触而体现审美特色,是王克举油画巨大的生命力所在,灌注着王克举精神智慧的“物质痕迹”——笔触具有独立的精神性美感特征。王克举油画作品中笔触的精神美感,主要体现在画家自由的发挥想象获得的相对“准确”的观照。王克举油画中形成的特有的笔触符号,正是他长期的艺术修养和对各类艺术审美感受的“积淀”。王克举长期的风景写生对他油画笔触美感效果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当下快节奏浮躁的社会,当代中国油画只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王克举正是吸收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保持了西画的特性,在现实与理想中找到契合点,从“道”中有所感悟。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是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规律,用平和自然的心态去面对的规律,坚定不移的忠于自己的理想,不去故意的讨好观者,发自内心,感动自己。
参考文献:
[1]《色彩印象语言》 王克举 闫 平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 2006.7
[2]《凡高》唐晶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3]《莫奈》陈迟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艺术的阴谋》 河清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