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学报地质工程论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探讨
所属栏目:青海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2014-08-12 15:03:37 更新时间:2014-08-12 16:23:00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均有侧重,但须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即为揭示地下水的成因及活动性态为目标,因其对阐述、认识水文地质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故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区分不同类型地下水。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岩土工程的安全、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拟在水文地质条件及问题的分析、认识上,首先强调的是:要有提纲捷领的工作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勘察工作的方式和要求;明确水文地质条件及问题分析评价内容和要点,同时强调对岩土体水理性质的分析重要性。在分析、评价工作中,认真借鉴前人资料,做到点面与内外结合,密切联系工程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际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切实有效地为岩土工程建设与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青海大学学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文地质
1引言
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类型、特征、性质及运动状态都会对建筑物及岩土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仅限一般岩土工程,就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而言,其包气带水和潜水与岩土工程建筑物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其动态(平、立面上)及形式上的变化,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岩土工程的性质,因而成为常见岩土工程中,须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水文地质区间。
2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主要危害
一般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侵(腐)蚀、软化作用。改变或降低了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对建筑物构成腐蚀作用;第二.渗透变形作用。主要形式为流土、管涌;当具承压水条件时能产生突涌现象。影响或破坏地基、基坑或边坡条件;第三.地下水水压力和扬压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支护体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基础的浮托作用;第四.由于地下水的综合作用造成施工困难,加大投资成本等。
因此,地下水与岩土工程息息相关,对其的认识和掌控关系到我们各项建筑物的安危及建设效益。
3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方式与要求
3.1勘察方式
首先,着眼于地下水来龙去脉的探讨、研究。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与水文条件、地质环境、地质结构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得出该区基本水文地质环境与条件的评价,进而分析、认识其补、排关系及在时空上变化趋势。
其次,揭示地下水的活动性态。通过必要的山地工程及钻探手段,揭示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测定其水文地质参数及水化学类型中的侵蚀、污染评价。
最终,与工程建筑物的利弊关系评价。依据工程建筑物要求结合岩土工程实际与反映、揭示清楚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比对,提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相关联的地质危害。
3.2勘察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点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对岩土和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注重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获取真实可靠实际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只有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地基的特点,才能分析、发现水文地质问题,从而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加固措施。第三,综合分析合理评估。即做到时空上与点面上的有效结合,区域性与区间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永久性与暂时性的区分,把握主导、有效信息推导、演算评估结论。
4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分析、评价的内容与要点
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含水层的厚度以及分布等都属一般水文地质特征,但其内在的一些特性且与岩土工程的依存关系则须通过勘探手段、试验检测加以揭示。故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小和排除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及环境的负面影响。
4.1查阅相关资料
在水文地质分析工作中,需要查阅的资料包括了本区域内的的历史降水量、水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等。明确已有资料中标明的主要含水层的厚度、深度以及分布的状况,分析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存储和渗流状况的影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存关系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其污染程度。
4.2明确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过以往的工程实践,笔者认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把握有以下四点:第一,在施工前,要详细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筑和岩土体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评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认真推敲,并提出建筑施工时的防范措施,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阐述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与工程建筑和岩土的依存关系,同时分析人为因素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变化对建筑造成的影响。第四,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区域环境利弊评价。
4.3岩土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评价要点
常见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侵(腐)蚀性和渗流稳定性上,把握住该要点,岩土勘察的工作目的及评价结论应是较为圆满而明确的。
(1)侵(腐)蚀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岩土体地基方面,注重岩土体的干、湿效应及水理性质指标的分析研究,其主要表现为收缩、湿陷及软化作用。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水理性质不仅影响着地基与边坡的强度和变形程度,而且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岩土体水理性质的分析包括了对岩石可塑性、渗透性、软化性、膨胀收缩性和软化性等性能。膨胀收缩性指的是岩土体的膨胀和收缩作用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具体包括了膨胀率、收缩率和收缩系数等量化的指标。软化性特征指的是在地下水的不断作用下,部分岩土体会呈现出明显的软化特性。其次是建筑物基础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水化学性质及水污染影响,依据取样检测试验项目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并提出合理建议。
(2)渗流稳定性评价:应结合岩土体性质、水文地质参数及工程施工实际论证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尤其注重流土、管涌、突涌产生的条件;判别要素及临界水力比降,提出防治措施及施工技术要求。
总之,岩土工程与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及危害,提出相关防范、治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郇 环,王金生,滕彦国,翟远征. 基于过程模拟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3(01)
[2] 万思成,李琼芳,虞美秀,李鹏程,蔡涛,李迷,任锦亮. 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3(12)
[3] 李延坤.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3(22)
[4] 胡军明,柳清丽,宇文晓航. 电法在找水工作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2)
[5] 徐军. 水平井测井找水方法研究进展[J]. 内江科技. 2012(10)
[6] 王丽亚,郭海朋,李文鹏,范珊珊,朱菊艳,凤蔚. 气压对观测井水位的影响及校正方法[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2(06)
[7] 孙亮,倪文军. 基于GIS的地下水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3)
[8] 刘向红,张平松,孙林华,陈松. 三维直流电阻率法在水源井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地质.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