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学报文化类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青海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2014-08-26 16:46:55 更新时间:2014-08-26 16:19:54
本文是一篇青海大学学报投稿论文范文,论述了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好莱坞英文电影的文化自觉以供大家参考和下载。杂志是青海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从1998 年开始自季刊改为双月刊。
[摘 要] 好莱坞像梦工厂,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播“美国梦”,伴随这样的梦想,美国――这个多民族大熔炉的多元文化,像空气一样播撒到与之意识形态相同或迥异的世界各地,并深深根植于这些地方。这就是好莱坞电影所体现的美国式文化自觉,这种殖民性的文化自觉对输入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
[关键词]青海大学学报投稿, 跨文化传播,好莱坞,文化自觉
本文所指的“文化自觉”,是由中国知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的过程很艰难,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过程,是基于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并与其他文化沟通,具备一定的条件后才能在这个多元文化世界中谋求自己的地位,并进一步确立本国文化的世界地位。这种经过自主适应的文化,才可能和其他文化一起,互相包容,取长补短,并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正所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对“文化自觉”历程最完美的概括。虽然“文化自觉”的概念是中国本土化产物,但本文用此概念诠释好莱坞电影对外输出中所采用的多元性、殖民性策略。
一、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文化
电影这种被人类所熟知并深爱的媒体形式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利用,我们姑且不说作为世界电影巨头的好莱坞如何地辉煌,只说好莱坞电影为美国政策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就足以体现好莱坞电影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好莱坞电影融合了美国人的文化元素,它所表现的是美国人的精神视野和文化价值,传播的是美国人的价值取向,美国人凭借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力左右着电影输出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始终如一地,好莱坞一直在演绎并传播着极端英雄主义、极端科学主义、极端理性主义、极端恐怖主义等一系列极端文化价值观。这些极端文化价值观是好莱坞电影最强有力的表现形式,更是美国文化乃至美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纵观近年来的好莱坞电影,无不是在塑造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形象上大做文章,如《世界大战》《功夫熊猫》《碟中谍 3》《2012》《阿凡达》,这些影片都有几乎一致的情节,那就是影片中都有一个具有超凡能力、桀骜不驯、非主流的主角,他承载着拯救世界乃至拯救人类的使命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演绎着正义战胜邪恶,真善美最终定会战胜假恶丑。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是好莱坞电影的统一色调,也是高票房、高上座率的致命法宝。美国,通过电影这种视觉文化为全世界人民编织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国梦”是其文化霸权主义的有力武器。从表层上看,好莱坞电影讲述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故事,反映普世价值,但其潜藏的意识形态却是“美国精神”的影像重现。无论是人物刻画、故事情节、道具场景都打上了鲜明的美国烙印,美国人扮演的是永恒的拯救全人类的救世主角色,这种“英雄神话”折射出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好莱坞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传声筒”,“好莱坞的电影在向世界各地炫耀着美国的优势,并试图通过这种渠道达到其文化征服的目的”。
二、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较容易与异域文化搭建沟通的平台。实现了文化的共通,多元文化共生才有可能实现,商业利润也就随之而来。好莱坞电影可谓是世界性电影产业,因为美国好莱坞电影势不可挡的经济和文化吸引力,好莱坞电影俨然以世界电影龙头老大身份自居。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行销海内外,占据世界电影最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对全世界人民来说还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来说,可以在好莱坞电影中寻求美国梦的踪迹。这样,世界文化传播市场就轻而易举地被好莱坞占据,它不仅愉悦了电影观众,也传播着美国人的价值取向。为了保持永恒的生命力,好莱坞电影也尽力融合电影输入国的文化元素,在影片中尽力展现他们的传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兼收并蓄的跨文化营销手段使好莱坞电影“永葆青春”。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巨头,对电影输入国的文化了如指掌,电影《功夫熊猫》《木兰》使中国人深刻感受到好莱坞对中国文化“肆无忌惮”的“拿来主义”。虽然有些捉襟见肘,但谁能保证越来越成熟的商业运作不会把此类的好莱坞电影缔造得越来越完美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好莱坞电影不仅成功地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在价值观、风俗习惯、审美、宗教、国家政策等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顺应性。世界观众也就顺理成章地接纳、融合了本土文化的好莱坞文化。殊不知在这种传播过程中,好莱坞把美国精神重新包装成全人类共同追寻并希冀的普世文化。好莱坞以电影制造为手段把美国文化顺理成章地输送到世界各地。凭借自身“魅力”,好莱坞电影吸纳了世界各地众多优秀导演、演员,越来越多演艺人员地被邀请到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创作中。
除了吸收优秀演艺人员,好莱坞电影产业日益感到在世界性跨文化传播中,立足于美国本土的电影创作素材毕竟有限,近乎模式化的情节、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强大的演员阵容带来的不仅是创作素材的枯竭,也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向来秉承创新理念的好莱坞电影公司自然会预见到这种情况的危机性,所以,在利润的驱动下,好莱坞电影的创作素材还需要融合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元素来丰富电影语料库。所以,好莱坞电影无论如何都要跨越文化的壁垒,通过“文化殖民”,把创作母体披上民族的外衣,对原材料加工后再售出,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更加亲切的、新颖的方式俘获世界观众的心。所以,好莱坞电影取材于各个国家的文化素材、文化故事、文化母题,《圣经》里的摩西和出埃及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木乃伊、中国的花木兰和西游记都被好莱坞电影重新演绎。如,电影《木乃伊》取材埃及文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了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取材于英国童话……如果说美国是多民族的大熔炉,那么好莱坞就像其中的文化大熔炉,把世界素材冶炼成“美国梦”的完美作品。这是好莱坞开垦世界电影市场的方式,也是好莱坞提升其影片跨文化传播力的最有力方式。 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能力在文化生态中转化成永恒的生命力。加上其特有的多元文化改造能力为美国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异域的文化情调,也为美国文化移植到他国文化蒙上了亲和的面纱。
三、好莱坞电影文化自觉的“普世性”
文化自觉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文化自觉的含义应该包括对自身文明和对他人文明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好莱坞电影具备这样的自我反思意识,它深刻认识到世界电影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电影跨文化传播也不只是一个线性的文化运动,它包含着全球化与地区化、同质化与异质化两种文化力量的交互与对峙。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与文化安全和身份认同有关的问题。美国电影制片人兼导演达利尔・柴纳尔曾经说过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他认为美国影片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所以,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自觉着眼于平民视角,是一种普惠大众的价值观诉求。《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阿凡达》等,这些影片不仅关注商业票房,更塑造人性的价值,传播亲情 、友情和爱情,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这正是美国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以及推行文化渗透有力手段。正是好莱坞对多元文化这种孜孜以求地学习、借鉴与改造的普世性文化自觉意识,使好莱坞电影被世界观众认可,取得难以撼动地位,这为好莱坞作为美国文化的排头兵,进而为美国推行全球策略做出巨大贡献。
四、好莱坞电影文化自觉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提到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文化自觉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的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如中国文化,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在这样的文化里,隐藏着大量含蓄的信息及大量非言语译码;与之相对的低语境文化,如美国文化,其自身的多元性就是一种在不断冲突与妥协中熔炼出的文化,最后积淀下来的是具有可接受性的普遍文化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传播过程中就要明确输入国的语境层次,以更好地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中国电影吸纳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之处,并深知自身文化的与众不同,把本土文化当作交互性的文化资本加以利用,这种推广民族文化的做法被证明是有效的。增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力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的文化自觉,依托中国高语境文化扭转西方影片低语境文化的负面效应,树立中国电影良好的跨文化传播形象,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普世文化。
理性审视中国电影,诸多由大导演大手笔打造的商业大片缺乏弘扬人性、指导人生的普世精神信念,缺乏人文关怀取而代之的是花哨的视觉冲击。中国电影欠缺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褒扬,美轮美奂的古典画面除了激起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外,最终留给他们的印象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人性扭曲、充满神秘感的东方古国。中国电影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是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充分理解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自觉,才能与时俱进,取长补短,具备与好莱坞电影竞争的资本,对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定位大有裨益。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时期,把握机会,蓄势待发,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在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中,摒弃低语境国家和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发扬他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文化自觉。
在好莱坞电影文化自觉的启示下,中国电影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知之明,总之,中国电影的文化自觉,就要在电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方面下工夫。把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很好地契合在一起,既保持东西方文化能共同理解的价值,又兼容并蓄东方文化相对独立的部分。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对其进行反思和超越,增强在文化选择和文化改造方面的自主能力,以适应世界电影文化传播的大气候,发扬并孕育适应新时代的中国电影文化。
[参考文献]
[1] 邓志刚.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自觉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2] 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M].北京:三联书店,1998.
[3] 彭家琪.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乐黛云.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会通[J].河北学刊,2008(01).
[5] 宋苏晨.电影跨文化的分层解读[J].当代电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