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教育期刊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09-11 17:48:00 更新时间:2014-09-11 16:29:59
省级教育期刊投稿推荐江西教育科研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研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定期刊物,系全国中文核心定期刊物,江西省一级社科定期刊物。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分工作人员。
【摘 要】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省级教育期刊投稿,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Abstract】Innovative ideas belong to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ope,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must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ocational schools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make them better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Innovation Bring up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21世纪的到来,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时代。此时的人类不仅要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更要改变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因此,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一)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创造的历史。如果离开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系列活动,那么今天的世界可能仍旧是蛮荒一片。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论证了:人性本不是一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创造活动。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活动,这种能力不属于少数人,而是属于广大民众。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创新是科学家、专家的事情”这种传统观念,树立 “人人可以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观念。尤其对于尚处在学习成长中的职校生来讲,更要让他们坚信这一点。
(二)创新精神是民族兴旺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欧美各发达国家之所以称雄于世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有较完善的创新体系,一个国家国民的创新能力强,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强。日本政府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日本战后的迅速崛起,也正得益于“创新精神”的提倡。由此可见,国家创新体系是否完善,国民创新精神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可以说,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我认为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并把培养富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师的共识
一位留德学者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大多用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使分数成为学生的唯一追求目标,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结果是创新精神被扼杀了。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要科技兴国,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国“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已经启动,许多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密切也最直接。职业教育如果还局限于偏重“一技之长”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的未来生存与发展,更会贻害国民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复兴。
职校生也有获得社会声望和别人尊敬的心理需求。他们要发展,仅仅拥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文化底蕴不深厚,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低估其对创新的需求和他们创新的潜能。心理学家卡赛林・M・柯克斯的研究表明:能发挥创造力的人并不一定是智商指数高的人,也就是说,具备中等智商的人一般都具有创新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代。因为17―20岁的青年时期是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可以促进其大脑机构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为毕业后走向社会进行创新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合格顶用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建功立业、终身发展更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性思考
(一)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陈至立部长说过:“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身教永远大于言教”,要学生学会创新,自己必须先练就创新的本领,只有不断创新的教师,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创新,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哪些品质呢? 1.忠诚教育事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忠诚职教事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主动参加各种在职培训,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参与教学基本功竞赛,经风雨、见世面。注意博采众长,拓宽知识面,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识;注意调整知识结构,多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注意培养教师的创新潜能
陈云同志曾指出: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大胆扬弃,不死抱教材,不死守经验。要结合授课内容,捕捉教材中的重、难点,因时因地,增强创新意识,在推陈基础上出新,在扬弃基础上提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要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学观,教师要走出“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怪圈。有专家推荐了“四导”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创新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争辩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实现“会学”与“乐学”,学有所得,收到实效。
2.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如我校烹饪专业的中式烹调课,教师将传统菜肴“红烧鱼”,配以黄蛋糕雕刻的龙头龙尾,并用冬瓜球、油菜心加以点缀,创制出一款新的菜肴“金龙吐珠”。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跃跃欲试,创造灵感呼之欲出,结果在一堂操作课上,大家用相同的主料,不同的配料,以及别具匠心的造型,烹制出创新菜肴36种之多。
3.创设适宜创新教育的课堂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和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力求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即对学生公正、公平、民主、平等和尊重。要努力实现学生的“六大解放”(即1.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想;2. 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能干;3.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说;5.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自由的发问,与事物为友,取的更丰富的学问;6.解放学生的时间,给他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即是培养创新素质的真谛,也是教育高度民主的体现。
4、创新精神培养的几个关键因素
创新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人格为基础。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获得综合效应;除创新情感之外,个性在创新精神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大小,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人格特征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使之在未来创业中得以应用。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服务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大胆尝试模拟试教、辩论探索、实景演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从中得到训练和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使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思考、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总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闪现创造的灵感。
(四)让课外时间成为创新精神培养的又一块重要阵地
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在课后带领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科研活动,如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可开设选修课、拓展课,并将其纳入整个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这些活动使创新精神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知识学习延伸到知识体验。如我校烹饪专业同学在实习时,结合大众口味改良传统菜肴,创出新菜式,得到顾客的普遍认可。
(五)开展创业教育,延伸创新精神的培训
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最具职教特色的教育。学校在中职阶段就应开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为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奠定基础。
总之,创新是人类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挺立于历史的潮头,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应该把创新的精神播撒到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使他们收获创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二十一世纪校长全书》
[2]《开展创造教育提高创造素质培养创造人才》
[3]《国内外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