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现代智能化技术
所属栏目:智能科学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15:35 更新时间:2023-10-23 11:09:58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智能化这个主题,主要对建筑智能化技术状况、智能化工程建设和主动应对工程现状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设;智能化技术;技术现状
1智能建筑和智能化系统工程
1.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信息化应用、建筑设备管理、公共安全等智能化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整合为一体,具有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等功能的建筑整体。
1.2智能化系统工程
智能化系统工程是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若干要素通过技术搭建构成的系统工程。
2智能化技术状况
2.1智能化集成系统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系统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的监控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
(2)系统应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
(3)系统构成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两部分。
2.2信息设施系统
为了确保建筑物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网互联和信息通信畅通,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基础信息设施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系统能够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及管理者创造良好的信息应用环境。
(2)根据需要,系统能够对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的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并为符合信息化应用功能所需的各种信息设备组合的设施提供条件。
(3)系统一般应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
2.3信息化应用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是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多种信息设备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需要,而与应用软件组合而成的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提供快捷、有效的业务信息运行的功能。
(2)具有完善的业务支持辅助的功能。
(3)系统一般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及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系统。
2.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系统宜采用集散式控制模式。
(2)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进行测量、监视和控制的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
(3)具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
(4)满足对建筑物的物业管理需要,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的功能。
(5)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6)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提供公共安全等相关系统数据信息的资源共
享)。
(7)宜根据建筑设备的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检测、监视和控制等功能。
2.5公共安全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是以维护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公共安全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能够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
(2)以人为本、平战结合、应急联动和安全可靠。
(3)具有火灾自动报警、安全技术防范和应急联动等功能。
2.6机房工程
机房是为智能化系统设备及装置提供安装条件,为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维护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机房包括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机房、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通信接入系统设备机房、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弱电间(电信间)、应急指挥中心机房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机房。
机房工程内容一般包括机房配电及照明系统、机房空调、机房电源、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等。
2.7建筑环境
建筑物的整体环境应以提供高效、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生活舒适度、建筑环保、建筑节能及健康需求为主要目的。同时,建筑物整体环境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建筑环境应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物的物理环境。
(2)室内装饰。
(3)室内空调。
(4)建筑物的光环境。
(5)建筑物的电磁环境。
(6)建筑物内空气质量要求等。
3智能化工程建设
3.1智能化工程规划与设计
智能化工程规划与设计是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规划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
(1)按建筑物的功能属性类别建立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整体结构。其中,包括信息平台的构架和集成方式、信息资源的类别和区域划分、整体性和局部性的互联及主从关系等。
(2)根据建筑物的应用功能、管理需求、建设投资,确定系统工程的技术定位,其中包括各项具体技术要求、经济指标等参数。
(3)汇聚智能化系统,有效地整合、共享各项系统的信息资源,达到信息集成的综合功能。
(4)做好对建筑物智能化的系统设置和设备配置的组合,包括设置系统、各系统的技术方式、各设备的技术要求、各系统间的互联接口关系等。
规划设计的关键点主要有工程结构、技术定位、综合功能配置等。规划与设计需要实现要点凸显。
3.2智能化工程建设
(1)工程建设的主导思想。工程建设以增强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提升建筑物的应用价值为主要目标,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努力创建“绿色”建筑等系列方针政策,确保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靠性,同时实现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工程建设的技术策略。以建筑物的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等为依据,确定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标准,并应具有可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推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在先,基础设施落实在后”的原则,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确保建筑物基本使用功能。其中,部分智能化系统可作为选择配置或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
3.3智能化工程实施
推行现代工程的实施方式,建立参与系统工程各方面的新型工作的配合关系。同时,推行有序规范化的工程实施操作流程方式。
4主动应对工程现状
4.1对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
对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归纳为信息化应用普及性、网络化信息融合性和集成化管理综合性。
4.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在工程实施中采用智能化技术,有效地提高建筑能效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2)积极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
(3)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
(4)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
(5)利用可再生能源。
(6)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4.3有效地把握“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
做到有效地把握“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和建筑功能之间的关系。
(3)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
(5)注重地域性,依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6)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
(7)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4.4技术性地切入“智能”、“节能”、“绿色”的结合点
智能化技术切入“节能”、“绿色”的结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提高建筑物综合性能。
(2)发展节能控制系统与产品。
(3)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
(4)利用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
(5)综合性智能采光控制。
(6)地热与协同控制。
(7)遮阳自动控制。
(8)能源消耗与水资源消耗自动统计与管理。
(9)空调与新风综合控制。
(10)雨水利用综合控制等。
5结语
智能化建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推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建筑工作者共同的责任。高度关注和思考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并继续为行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也是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共同的任务。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