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省级党报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与思考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12-04 16:16:59 更新时间:2014-12-04 16:51:58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和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以篇幅短小精悍、传播迅速及时、写作门槛较低等特征,以及强大的“发布”“搜索”“转发”“私信”“@”等功能,迎合了现代人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让“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梦想成为现实。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冲击,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设微博空间,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摘要】媒介传播内容是任何媒体发展的核心。与中央级党报官方微博相比,省级党报官方微博开通时间普遍较短,微博应用在一些方面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但主题定位、内容发布、转发互动等模式已基本形成。以河南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的官方微博为研究样本,三家党报官方微博的“编发信息”所占比例最多,说明它们不仅仅局限于对“母媒体”内容的迁移和延伸,而是利用微博平台,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二次加工”等。问题是内容上还存在机械式搬迁“母媒体”、栏目缺乏创新,信息碎片化、缺乏思考深度,内容同质化等,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应对。
【关键词】期刊投稿论文发表,党报官方微博,内容分析,对策
一、党报微博的定义、内涵
2009年9月7日,杭州日报在新浪微博平台开通账号,成为第一家在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党报微博,随后,全国多家党报也纷纷进军微博阵地并安营扎寨。[1]截至2013年3月,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党报微博共有443家。微博时代的来临,以党报为首的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搭上新兴媒体的班车,逐渐放低身段,以亲民的“官腔”力争把“主流声音”传递得快速及时,让自身的优势得以彰显,不足之处得以弥补。
党报微博,即党报这个组织机构通过注册微博账号,将组织机构内部运作情况、新闻传播内容或党报新闻采编人员的信息利用微博平台呈现给受众的媒体形式。简而言之,党报微博,就是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新闻传播或媒体推广活动的党报身份的象征,是微博平台上的“党代表”。
关于党报微博的内涵,笔者认为,首先,它本身就是微博用户;其次,它通过微博空间向外发布信息、报道新闻,本身也可以称作“媒体”。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对于党报微博而言,它就是所对应的党报这个“母媒体”在微博空间里的延伸。
就目前党报微博的类型来看,大致分为官方微博、栏目微博、临时性微博、媒体从业人员微博四种,本文主要以党报的官方微博为对象进行研究。
二、省级党报官方微博内容与特色分析
鉴于新浪微博目前的影响力较大,本文所列举的党报官方微博,均为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通过验证加“V”的微博(名称为“@+党报名称+V”),以保证选取样本的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本文以河南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三家党报官方微博2013年10月发布的微博内容为研究样本,分别从信息来源、文本写作格式、受众偏好性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发现各自的特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即探讨“信息从哪里来”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三家党报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内容观察后得出结论,微博的信息来源有以下三种渠道:
1.原创信息。作为党报官方微博,原创信息不仅包括微博编辑个人发布的独家、原创信息,也包括采用“母媒体”新闻信息,同时也有“母媒体”记者、编辑为微博运营工作室投稿并被采用发布的信息,一般会在文字内容结尾用“本报记者××”“记者××”或“(××)”标明。
2.编发信息。即“二次加工”的信息,是微博编辑对其他媒体或个人发布的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后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也可以称为“二次传播”的信息。这类信息大多数会在文字信息的结尾以“@××”、附上图片、视频或网址链接,对信息来源进行说明。
3.转发信息。对于微博上的转发信息,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利用微博的“转发”功能,对媒体或个人信息的转发,转发的同时有的会以简单的几句话或一段文字,甚至是一个表情符号,表达观点和看法;有的则不发表任何议论,以“完全转发”的形式呈现。第二类,没有利用微博的“转发”功能,对信息没有进行任何加工、修改而直接拿来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这类信息大多数以“转”“(转)”等字样,在转发内容的结尾进行说明。
根据以上划分,对这三家党报官方微博内容的信息来源分析如表1:
对于三家党报官方微博的原创信息、编发信息和转发信息,笔者又进一步进行了详细分类,如表2、表3、表4所示:
(1)共同之处
从表1、表3可以看出,三家党报官方微博的“编发信息”所占比例最高,并且对外地媒体信息的编发占比最高。这说明省级党报官方微博并未仅仅局限于对“母媒体”内容的迁移和延伸,而是利用微博平台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尤其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大多数采用对其他媒体的微博内容“二次加工”后进行发布。
在对“原创信息来源”的分类里(如表2),三家党报官方微博对“母媒体”信息的发布虽然所占比例不同,但它们均以“党报版面导读”“党报稿件节选”“采用记者微博报道”等内容对“母媒体”信息进行呈现。例如@河南日报V的“#本报速览#”,@解放日报V的“#今日头版#”“#本报荐读#”,@南方日报V的“#南方日报封面推荐#”。在“微博编辑自创”内容里,三家党报均有属于自己的“评论专栏”,标题也颇具地方特色。像@河南日报V的“#盛氏微言#”,@解放日报V的“#浦江夜话#”,@南方日报V的“#粤音#”。微博编辑通过自创发布的服务知识类、活动倡议类的 “软新闻”同样居多,且语言幽默犀利,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在对“转发信息来源”(如表4)的分类里,笔者将没有利用微博“转发”功能,但内容里有明显“转”字样的微博归为“其他”类型。虽然三家党报官方微博对于这类信息的转发占比不同,但这类内容同样均为服务知识类、活动倡议类的“软新闻”。
(2)不同之处
@河南日报V:“原创信息”发布条数最多,尤其是“微博编辑自创信息”占比较高。但除了对“母媒体”信息的延伸、评论专栏“盛氏微言”外,其他带有权威性、独到见解的言论类信息偏少。并且,@河南日报V在对“本地媒体信息”的编发和转发上占比较高,更多地关注本地的民生民情。 @南方日报V:发布的微博数量最多,每天保持在55条左右,几乎每20分钟就更新一次。对“外地媒体信息”的编发,是@南方日报V的一大特色。此外,对“母媒体信息”的转发比例较高,并且多是一些新闻事件的跟进式报道。
@解放日报V:发布的微博条数最少,在“原创信息来源”里对“母媒体”信息的发布占比较高。与其他两家党报官微不同的是,@解放日报V不仅有以版面导读、稿件节选的形式对“母媒体”信息的发布,而且还通过设立专栏摘选当天报纸的精彩文章,有时还配有独家原创评论。对“转发信息来源”里,@解放日报V转发“其他”类型的信息占比最高,这其中多是一些纳入固定专栏的“软新闻”。
(二)文本写作格式
党报开设的官方微博,文本写作格式已远远打破传统的新闻写作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写作格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传统新闻写作式。传统新闻写作式,是以报纸上传统的消息报道的模式为格式发布微博。写法类似于新闻稿件中的导语部分,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并且保证在微博内容里的基本信息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主要的内容。[2]唯一不同的是,报纸消息稿大多只是客观陈述新闻事件,而微博除报道新闻外,内容或标题也可引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内容写作格式更易掌握,受众更易迅速了解微博内容。
2.内容节选式。即选取新闻信息的部分内容发布微博,也可称为“片段式微博”。选取的内容往往是新闻事件的精彩部分,或者是报纸、杂志等文章的标题或部分内容的转载。这类信息的明显特征是,在内容结尾附有相关网址链接或图片,以方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或对其他信息能有更进一步深层次的掌握,灵活地突破了140个字符内容的限制。这类微博的写作格式在三家党报官微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它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但对微博编辑的文字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3.口头评论式。是针对新闻事件直接发表意见、表明观点和看法的写作模式。三家党报官微除了评论专栏的写作格式大多仍延续传统报纸新闻评论的写作模式外,其他已打破传统新闻评论写作的限制,语言风格更加口语化、生活化,甚至还用到了一些网络流行语。
4.完全转发式。即利用微博的“转发”功能,对新闻信息不加任何评论和编辑而直接“转发”的格式。虽然是直接将内容“转”走,但也表明对信息持有认同、赞成的观点,表达出一种默认的态度。这类信息在三家党报官微里并不多见,明显特征是在内容前有“转发微博”字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笔者对三家党报官微内容的文本写作格式做的大致分类,实际上官微内容的写作格式有的是将以上四种混搭使用,还有一部分写法更为自由,呈现碎片化的文本写作格式。例如@河南日报V的“#晨曲#”“#午间阅读#”,@解放日报V的“#早安#”“#下班段子#”,@南方日报V的“#午餐肉#”,还有像“#天气预报#”“#今日汉字#”“#老照片#”“#好文分享#”“#微知识#”等固定时段推出的专栏,内容写作格式灵活多变,语言风格更显随意化,难以确切对其写作格式进行固定的概念界定。
(三)受众偏好性
对于媒体微博而言,微博空间每发布一条信息,其内容就代表着该媒体的价值判断和新闻立场。微博中的“评论”与“转发”两大功能的设置,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开辟了便捷的渠道。判断一条微博信息的受众偏好性,需要从转发数和评论数来研究。
笔者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刘晓兰在《我国纸质媒体微博内容分析》中的关于“评论数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