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网范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1-23 15:44:09 更新时间:2015-01-23 15:31:07
核心期刊论文网推荐期刊教育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在教育理论界有一定影响。
摘 要: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认为应从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体
语文教学在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会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责任及任务。这并非时髦,而是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把课堂视为在教学情境中师生共同创生的能够丰赡精神世界的魅力场,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质疑,正是使学生活动处于一种开放状态的课堂教学实践机智,它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之迈向交流、合作语探究;它搭建了学生知识探索与精神建构的平台,使生命的责任感与丰富性归于学习。如教《天鹅的故事》,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质疑:主人公到底是谁?在学生出现了天鹅、老人、猎枪、寒风和北潮、故事中的我等不同看法后,教者并没有越俎代庖直截了当地给学生一一评判,而是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理由,呈现出潜藏在各种答案背后的思想认识。同时,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二、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学生虽然年幼,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时也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或那样的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作者描述的是抗美援朝胜利后中国志愿军战士和生死与共的朝鲜人民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了让学生进入文章所写的生活,就可以联系爸爸出差这样的事情,把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教学《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学生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紫”。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日照中燃烧的蜡烛的烟雾。这样,学生对“紫烟”就有了形象的感知,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诗句的含义,领会“紫烟”的妙处。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可以更好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从而共同探索,发现新的东西。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创设一个很好的情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尊重学生,帮其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评价学生要以正面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只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能特点进行教学,才能诱发“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教师要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发现、参与和探索,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参与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也将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验、研究,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