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网站孔子与子路的关系探析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2-13 11:34:28 更新时间:2015-02-13 11:24:22
【摘 要】子路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当子路伴随孔子周游列国时,性格的冲突与互补导致两人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关键词】期刊论文网站,孔子,子路,亦师亦友
孔子有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1](p2185)子路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孔子云:“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2](p139)此处的狂者即指子路。当孔子周游列国时,子路一直伴其左右,保护孔子。子路“狂者”的性格导致了与奉行“仁”、“礼”的孔子经常发生冲突。两人形成了复杂而又矛盾的师生关系,加之年龄相近,平常的交往中,两人更像兄弟、朋友。
孔子对子路性格的总评价是“勇敢、刚强、直率、鲁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1](p2191)子路一出场就给人以好勇、强悍的形象。孔子称赞子路为“勇人”。子路勇敢,做事一往无前。“人或问孔子曰:‘……子路何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3](p1570)孔子每次谈到“勇”,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子路,说明子路的确是一个真勇之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提到,“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1](p2192)孔子认为“义”是“勇”的前提,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必须讲义。否则,“君子好勇”不讲“义”就会带来祸乱。“小人好勇”而不讲“义”就会变成强盗。子路处理事情不仅勇敢无畏,而且果断利落。孔子赞赏子路“由也果”,而且还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2](p56)像子路这样遇事毫不犹豫的人,处理政事应是得心应手的。
子路自尊且自信。初识孔子时,子路冠戴雄鸡,以�豚为配饰,还“陵暴孔子”,完全一副野人形象。难怪会“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p113),遭到排斥也是正常的。最终子路以他的勇敢直率、不卑不亢赢得了师兄弟们的敬重以及老师的赏识。“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1](p2192)穿着寒酸的子路与那些锦衣玉食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没有丝毫的不自在。“孔子说过:‘自吾得由也,恶言不入于门,是非御侮?文王有四臣以免于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4](p153)自从孔子有了子路这个徒弟,其他人就不敢对孔子恶语相向,足以看出勇者子路对老师的处处维护。
子路待人真诚,身为弟子和朋友,处处维护老师。“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 祷而于上下神祈。’子曰:‘丘之祷久矣。’”[2](p75)孔子病重,子路非常担心,急忙去祈祷,想方设法挽救孔子。当看到老师有无药可救的趋势时,又积极筹备丧事。当孔子所强调的“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处处碰壁时,子路用行动支持老师。“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2](p42-43)孔子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时,他感到万分苦闷,想驾着小舟到海外去。孔子感叹像这样危险的事应该只有子路愿意同去。子路听了非常高兴。子路不仅忠于老师,而且善待朋友。《论语・公治长》提到:“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p51)这里子路孔子分别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使老者安渡晚年,使朋友信任他,年轻人怀念他。孔子的志向是从自身修养的角度来界定的。而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共用车马衣裘,即使用坏了也不会表现出不满意。谈到志向,子路首先想到的是朋友,重义轻财的形象活灵活现。
子路重“孝道”。在谈到“孝”时,他回忆了自己早年的生活:“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爱,不择禄而化。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负得也。枯鱼御索,几何不蠹;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5](p20)为了侍奉好双亲,子路“食藜藿”,爬山涉水到百里之外去为父母背米。双亲去世之后,子路到了楚国,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跃为贵族,可以享受“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的生活。飞黄腾达之后,想要孝敬生养自己的父母,却不能实现。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子路此时怀念那段“食藜藿”,行百里路为父母背米的日子,无限思亲之情溢于颜表。像子路这样率真的人是不会隐藏真感情的。宣扬“孝”的孔子也不得不佩服他这个弟子,教导他要有明确的“孝道观”:对待父母重在敬时,父母在时物质上尽力满足他们,吃饱穿暖;父母死后,时常思念他们就足够了。
在孔子孜孜不倦的教诲下,子路的政治才能日渐突出,及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子路天资聪明又好学,他与孔子初次见面,装扮奇特,还来者不善,“陵暴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由此可见,孔子看到了子路身上的潜质,用计让子路归顺于他。“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2](p43)孔子认为子路可以统管拥有一千辆兵车国家的兵役和军政,这是对他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子路虚心向孔子学习。《史记・仲尼弟子列》记载:“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1](p2191)子路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先用仁德引导百姓,使老百姓信任你,再让他们劳作。”子路觉得这样还不够,又继续追问,孔子说:“无倦”,即做到以上所说的就可以,不要去打扰百姓。子路积极进取,但是有时显得太冒失了。孔子对子路的这个弱点了如指掌,经常因势利导。“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1](p2192)子路审理案件,只听一方之辞就结案。在日常生活中,“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1](p2192)子路听到有事发生就要行动,还没去,又怕再有事发生他不知道。子路冒冒失失,遇事不加以冷静分析就盲目下结论。面对如此令人头痛的一个学生,孔子以他特有的方式教育他。“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2](p115)子路和冉有同问一件事情,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路说“听到有事发生就行动吗。”孔子说:“父母兄弟还在,你怎么都不顾念一下他们的感受就要去行动。”对于性格急躁的子路,孔子只能用这种方法教导他。与之作对比,孔子鼓励柔弱的冉有要无畏地行动。
子路性情直率,和孔子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和子路年龄接近,只相差九岁。对于孔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子路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2](p63)南子是卫国有名的荡妇,孔子去见她,子路很不高兴。“夫子矢之”可看出,“子路不说”,孔子是多么的害怕,马上发誓:“我绝对没有做不好的事。如果是的话,老天爷也会讨厌我的。”老师居然怕学生,足以看出两人的关系是多么亲密。
子路好勇斗狠,思想激进。孔子一再告诫他要谦虚谨慎,三思而后行。子路处处维护孔子,但是对于他不当的行为会当面指出。冲突不断的两人既是师生也是朋友。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北京大学历史学《论衡》注释小组.论衡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伏胜.尚书大传[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