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学刊物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创新发展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05 11:45:47 更新时间:2015-03-05 11:19:47
【摘 要】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管理难度显著增加。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快推进专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同时高校也应积极创建新型安全防范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安保人才队伍,并注重对安全教育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云南文学刊物,高校,安全保卫,创新,发展
1.前言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关系着师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高校的声誉形象。新时期高校办学及校园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和稳定工作开始面临新的挑战,积极推进安全保卫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新时期工作对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环境走向社会化,这使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更加突出。高校是教学育人的基地,师生在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安全保卫工作直接关系着师生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各地高校内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安全保卫的到位是学校对师生高度负责的体现。而且新时期倡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高校内部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并且关系着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建设。
3.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管理难度显著增加,所以安保工作的创新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3.1高校人员结构日趋复杂
扩招、开放式教学、多元化办学以及后勤改革使校内人员结构更加复杂,校内治安管理也开始走向社会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而扩招后高校内部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另外还有自学考试、夜大、电大等各类进修课程,加之后勤社会化改革,由此也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校内人员结构日趋复杂意味着安全隐患的增加、管理难度的增加,使用原先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比如校内学生伤人事件并不是某一所高校的个案,而是在不少高校内都有发生。
3.2社会环境的影响复杂
社会环境给予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开放式办学使校园与外部社会的接触增多。比如近几年汽车数量增加,高校内经常进入外来车辆。这些社会范围的外来车辆及人员进入校内,也有可能造成对校内人员的伤害,如车辆撞伤他人,校内外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其次,很多高校正在开辟新校区,如城市新型大学城的建设,多校区管理也是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不仅安保部门需要统筹多校区的管理,学生经常往返于不同校区也同样增加了安全隐患。最后,高校周边充斥各种休闲娱乐场所,比如游戏厅、网吧、出租屋、洗浴中心等都有可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3.3利益纷争带来新的矛盾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竞争激烈、贫富分化等现象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高校内的职称评定、科研项目争取,以及相关的住房、医疗、人事制度改革,有可能导致部分人心理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同样面临严峻形势,争取保送名额、争夺就业岗位等也是利益纷争的重要原因。
3.4案件发生多样化
近年来高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日趋多样化。随着经济发展,师生日常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等贵重物品增多,高校建设过程中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而校内安保工作很多时候仍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水平,盗窃案件不断发生。
4.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创新发展的举措
4.1积极推进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仍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这是当前工作中急需创新的环节,也是未来安保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尽快推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高校安保工作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新局面。
4.2创建新型安全防范体系
高校应努力提升安全保卫工作的科技含量,应用先进技术,建设智能化的门禁、监测、消防、防盗系统,从而有效针对高校开放式教学背景下的人员结构复杂问题,切实做好校内安保工作。第一,高校应引入门禁系统替代传统的门锁管理。门禁系统具有实时“过滤”的优势,任何进出宿舍、相关活动区域的人员都应经过门禁筛查。如学生进入宿舍必须刷门禁卡,楼管人员认真检查每个人的刷卡情况,对未刷卡人员及时检查。同时在高校内的生活区域、教学区域中,也可以使用栅栏门配合门禁系统,对外来车辆及人员进行检查。第二,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方便对高校各个区域、不同校区的实时监测。在有限的人力部署下,安保人员实时对校园内的各个区域进行监控,并通过对奖系统与现场巡逻人员保持联系,可以有效提高监督巡逻效率,对发现的可疑现象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第三,智能消防系统能够自动对校园内的火灾隐患进行预警。第四,防盗系统可针对高校内重点区域的财物进行监控,防止偷盗行为。
4.3打造高素质的安保人才队伍
由于新时期高校安保工作面临新的局面,安保人才队伍的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安保人员需要适应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随时关注高校安保工作的动态,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安保措施等等。因此,高校应以打造高素质的安保队伍为目标,选拔具备坚定政治立场、敏锐洞察力、严肃政治纪律的专业人才,通过开展系统的培训,提升高校安保工作水平。对安保队伍的管理,高校应创新激励机制,如建立责任人机制,明确部署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并将安保人员的工作与绩效奖励挂钩。
4.4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并不能为师生所高度重视,比如校园宣传栏、校园网、专业内部开展的安全教育等。因此,高校要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使安全问题深入到师生心里。比如高校可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高校安全事件,以视频纪录片的方式讲述经验教训,使师生认识到安全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再如高校可组织新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主题征文、作品设计活动,由师生结合校园安保建设、自身对安保问题的认识等书写心得、提出安保创新发展的建议、设计生动的动画作品等,从而激起师生对对校内安全的重视,注重对当前各种利益问题的反思,释放内心压力,形成理性、健康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王红平.试论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的宣教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
[2]曾凡博.浅议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模式[J].科技信息,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