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论文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思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05 11:13:49 更新时间:2015-03-05 11:42:48
【摘 要】目前,入学的大一新生几乎都出生于90年以后,这就意味着大学已经迎来100%“90后”时代。相对“80后”来说他们在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要制定一套合理的“90后”大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在遇到问题时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管理教育,就必须更好地了解“90后”的性格特点,准确地掌握其思想意识动态。
【关键词】教育管理论文,大学生,90后,思想意识状况,教育管理方法
1.“90后”成长环境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JB)认为,人除了某些基本情感是由遗传所得之外,各种行为模式都是依赖于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学习形成的。由此,“90后”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上一代人有着鲜明的区别,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如今的“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成长,从小就深受家人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与上一代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凸显,从政治体制到经济生活再到人的思想,在各个领域矛盾与冲突不断出现。人们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思在增强,这些冲突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地影响着“90后”这一代人。
2.“90后”思想意识特点
2.1 个性独立张扬,思想活跃
“90后”大学生和以往任何时代的青年人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90后”普遍具有“个性至上”的观念,独立与创新意识强。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饱受父母的宠爱,在人生价值、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每个“90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希望拥有自己的特质而并不是成为某一个标准格式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个性张扬,有很强的独立与创新意识[1]。
2.2 缺乏良好沟通,依赖网络
“90后”一出生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认识世界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他们将要读的大学,去结识千里之外的朋友,去寻找的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沟通过程中,“90后”经常面临不被理解的困境,这也使得种种“叛逆”与“非主流”现象频频出现,如:火星文的流行、夸张的服饰、虚拟的社区、网络游戏的风靡等等。现在很多“90后”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是通过一些暴力的网络游戏来排解情绪,而有些甚至熬夜、旷课打游戏,逐渐荒废学业。这些其实都是他们情感交流的缺乏,是缺少与家长良好沟通的表现。
2.3 虚荣现实化,攀比盛行
“9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而“90后”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特别的自己,对衣着用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价格品牌成为他们攀比的内容。这也是网络上盛传的“炫富女”事件的原因。现在很多“富二代”、“权二代”,他们穿着名牌服饰,使用昂贵的手机电脑,出入高消费场所,挥霍着父母的财富,这给了他们自己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因此与人交流变少,心理难免偏激。
2.4 心理脆弱孤独,自私反叛
社会上对“90后”的评价总少不了脆弱、自私等不好的字眼。由于“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加上在竞争的洪流中产生的压抑紧张,使他们难以调整心理状态,进而心理愈发脆弱,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
3.“90后”管理教育的意见
3.1 善于抓住入学时机,先入为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已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症下药。“90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和思想活跃程度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如果他们对某些事物一旦失去兴趣,也就会完全放弃掉。当他们初到大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激情,这个时候如果不帮他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盘,会导致其把握不住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其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因此,要善于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加强包括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习惯各方面转变的教育。开学就向新生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介绍一些先进的事迹和学校的优秀成果,强调其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其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先入为主,为学生打下认知基础[2]。
3.2 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支持多元化、互动化教学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被教育者的位置,这与“90后”张扬自我,独立创新的特点相背。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教师在给学生普及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后,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引导,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研究。目前网络教学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因为“90后”的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非常大。当前的网络教学应该更加重视虚拟社区的建设,这才对“90后”的胃口,因为他们的很多交流都是在微博、各种论坛。有鉴于此,网络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把教学内容放到网上,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网络社区中展开各种活动,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3 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实施软化管理
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个人魅力。“90后”的一代无疑是崇尚偶像的一代,但他们的偶像已经不再是死板的、冰冷的形象。因此,面对“90后”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让自己真正地融入他们的世界中,用他们的流行语拉近距离,这无疑提高了自己的亲和力,在情感与知识的交流中达到教学的目的。“90后”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兴趣,但同时也敢于打破常规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如果还是用传统的“硬约束、命令式”管理,可能导致学生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硬的不行,尝试软化管理。从感性角度多引导学生去思考,继而能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当然,涉及原则性和纪律性的工作,需要严格把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高博.“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6
[2]刘俊霞、王宁军、储伶丽.“90后”大学生激励式教育手段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