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发表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17 16:43:28 更新时间:2015-03-17 16:25:28
摘要:由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特殊的教育和特殊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一直以来智障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教育融入智障儿童的生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文章以语文生活化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智障儿童校本教学的生活化思想在教材规划和教学评判等方面的体现,得出如下思考:在当今条件下,虽然我国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理念目标明确,内容也十分丰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人意,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顺利,教学评价系统也不够完善。鉴于此,为智障儿童建立生活化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是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幼教论文发表,智障儿童,生活化,教学策略,语文
教学生活化,即以“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思想,根据智障学生的实际生存环境,现有资源、条件,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等为他们挑选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当今条件下,为适应智障儿童教育教学的紧迫性需要,解决智障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并颁布了《智障儿童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各级积极配合,致力于开发新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并且努力地将理论变为现实。
一、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1.目前,由于条件有限,智力条件稍好的智障儿童都与正常学生在一般学校跟读,因此,智障教育的发展对象集中在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这类儿童的大脑存在缺陷,他们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难以生活并适应社会。所以,鉴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语文的的重点之一应是社会适应。
2.由于智力有限,智障儿童很难弄懂抽象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力求保证知识与生活的连贯性。即在语文教学中,将生活和相关知识、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
3.生活化教学思想也成为了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依据。古往今来,很多人在这方面都有建议。[1]如陶行知就建议语文课程须与生活相结合,批评传统学校与现实生活背离的错误教育方向,指出须完善教学的环境和方法等,培养智障儿童的能力,拓宽智障儿童的知识。要想真正的实现目的,帮助智障学生,最优之法便是将语文课程生活化。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接近生活,运用已有资源,拓展语文课程的空间,改善语文课程的环境,将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2]
二、智障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1.智障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语文课程中,对于不同智力程度的智障学生,其教学目的是不一样的。对轻度智障学生来说,应使其获取较多的知识,能融入社会进而正常工作。而对中度智障学生来说,应使其能正常与人沟通交流。而对重度智障学生来说,应要使其能懂得谈话的中心思想,并且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所以学校在编选教学课程时要根据对象确定目标和内容,切勿与实际生活脱节。
2.智障学生的特殊性。由于智障儿童具有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其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与正常儿童不一致。比如说智障儿童易分散注意力,不易转移或者分配注意力;感知慢,记忆慢;语言简单,思维简单,无独立性思维并且感情发育迟缓等。但智障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很大差异。[3]据调查显示,重度智障学生反应迟钝、语言含糊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特别弱。轻度智障学生长时记忆比短时记忆强,并可运用记忆策略,但仅限低级水平。而中度智障者则夹在两者之间,动作笨拙、能机械记忆、缺乏词汇、口齿不清,理解力差,还具有强烈的依恋感等。
三、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1.语文教材设计的生活化。生活是组成课堂内容的核心,智障儿童的生活需要是目标,为使学生掌握生活方面的基本语文技能和知识,让智障儿童拥有基础的社交和生活能力,逐步养成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公民素质和日常行为习惯,为日后的生活上的自理和社会的适应提供保障。以上这些都是《智障儿童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2007年里提出的。该方案鲜明的指出了应以生活作为核心理念,削弱了学科色彩,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目标。鉴于此,专为智障儿童设计的语文教材的教学目的应该为:智障儿童除了掌握与生活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社会能力以弥补语言缺陷之外,更应着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交和生活基本能力,以便达到加强其适应生活能力的根本目的。
2.语文教材使用的生活化。智障儿童的语文教材是否能起到加强智障儿童适应生活的能力的目的,不仅限于其生活化的内容,并且更加关键的在于教学老师是否能用生活化的方法使用语文教材。因此,教育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亦要将握生活化融入教材中。在实际教学者真正理解并运用的基础之上,我国智障儿童语文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生活化理念才会真真切切的落实。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不仅显示在教育内容层面,更在于融入到老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设计之中。
3.语文课程评价生活化。课程评价即通过系统性的调查与展现对教学课程适应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程度作相应评判的活动,是为实现教学价值增值而对教学课程实际或潜在价值作相应评判,以便逐渐完善的过程。它至少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判断教学的执行达到教学的既定标度,二是为教学的不断完善反馈信息。课程评价体系生活化是智障儿童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与内容的保障。
四、结论
语文教材的设计、使用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智障儿童教学达到生活化目的的充分保障。现如今,开发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对于教材排版、目的、内容等规划层次的生活化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在教材中同样有鲜明的显现,但在其使用方面生活化思想却体现欠缺,这主要是因为智障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在把握教学方式和思想方面认识不够充分;再者单一的评价形式和生活化的思想不统一,因此实现提高课程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
提议语文教学的开发不因仅仅关注教材自身,更需逐步提升语文教学使用和开发一线工作者的相关素质,将生活化融入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之中,从而使智障儿童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中智障儿童教学生活化目的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春艳. 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J]. 中国特殊教育,2012,03:28-32.
[2]苏慧,雷江华. 培智学校校本语文教材开发生活化探析[J]. 中国特殊教育,2011,07:23-27.
[3]张积家,林娜,章玉祉. 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促进智障儿童的汉字学习[J]. 中国特殊教育,2014,0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