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发表网探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19 11:17:57 更新时间:2015-03-19 11:52:56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和多元化,这就给学校电子专业教学的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电子专业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子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法教材、教学手段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论文发表网,电子专业,现状,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涉及面广, 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 传统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电子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当前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子类知识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 数字产品广泛应用, 数字电路逐渐替代模拟电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因而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压力。改进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的教学,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已刻不容缓。
一、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从当前的中职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现状来看,其合理性有待增强。目前中职电子专业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对枯燥的理论课程的设置,干涩难懂的理论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致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当他们走出校门,便会难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另外,关于与理论课相对应的技能课,其课程设置也多是多年前的老课题,对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动态的关注不够,无法体现电子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2.课堂教学方法科研缺乏创新性。一方面,从目前的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仍有较大影响,授课方法老套、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等问题较大程度地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适应新模式下电子教学形势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仍倾向于“粉笔、教案、黑板”的传统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泛滥,对中职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昏昏入睡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不够及时。不少中职教师在对电子科技新知识和新理念的接受上存有惰性,对于企业对电子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最新特点了解不够。
3.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增强。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在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情况下进入中职学校的。进入中职学校后,这些学生一方面心存不甘,消极接受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现实;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对中职的电子专业课程学习往往存有顾虑,在学习中存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对教师的课堂讲授不够主动积极。因此,中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教师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发挥较低,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地存在。
4.电子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教师配备方面还很缺专业电子教师、电子实验员。譬如,我校电子专业的教师不但担任多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还担任电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两头都忙不过来。在设备配备方面,实验仪器和器材不足,而工科教学投入很大,很多学校都是有心无力, 到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教学设备不是旧的就是坏的,很难进行电子实操教学。
5.实验、实训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意愿不强。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好,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因而对实验、实训课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往往只是完全机械、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很少从整体上理解实验过程、主动钻研其中的问题,出现的各种故障也不会动脑筋分析排除,而是等着老师来解决。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干脆坐等别人做完实验后抄写别人的实验报告,有的则漫无目的地把玩、损坏器材。
二 新形势下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课程体系。中职教学的目的应当具有针对性,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因此,其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当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对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改革课程的设置,调整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使其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相一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摒弃传统的模式,重点突破课程死板的问题。同时课程的设计要以时代为背景,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中职学生而言,要掌握电工等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线路的安装和维修,以及变压器、电机、仪器仪表、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等工作,因此教学课程体系要和教学目标相一致。
2.提升电工电子专业教师的水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因为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一些技能操作不能独立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中职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就业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电工电子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操作,使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3.设定目标,引发动机,树立自信。
(1)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引发学习动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系,还必须主动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的专业就业形势、产业市场需求的信息,了解企业对本专业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等等,以便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设定学习目标、热爱所学专业。
(2)传授专业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由于学生对课程学习普遍感到困难,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社会阶层背景和学习习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以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他们提供借鉴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4.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1)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基础差,难以长时间专注听课,教师在讲授专业基本理论时,要善于借助实验教具进行演示,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电路功能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应用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效果,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例如,讲解555定时器的功能时,可以在电子教案中用一张张图片来演示对应不同的输入触发电平电路的输出状况,用不同颜色的0、1和箭头区别定时器内部RS触发器所处的状态以及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帮助学生理解555的功能原理。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应用在实验课中,如三极管的测量,教师讲解如何从外形上确定三极管e、b、c三极的方法时,用多媒体教案展示各种型号三极管的外观,可以缩短学生识别实物的过程,较多的时间用于实际测量,将注意力集中在测量方法及原理上,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与效果。
5.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除了理论、实验课外,还包括课程实践。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在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模式,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注重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营造一种师生共生共长的和谐状态,让教师、学生共同去研讨、探究、学习,使得师生都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便于调整、补充、矫正,以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开展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冬玲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电器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2]蔡宁宁 新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10)。
[3]张兆国 论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技风,2013,(0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