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相关问题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25:51 更新时间:2023-10-25 14:42:33
摘要:如何规划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与作用,为更好规划城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奠定基础。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1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研究现状
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高速发展,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的迅速增加,都市道路交通类型和网络越来越复杂,以及道路两旁建筑物功能等,过去那种一条道路两行的种植方法己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行道树”的名称也被“街道绿化”所代替。街道绿化是指在城市的道路用地上采取载树、铺草和种花措施,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净化空气、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道路绿化在用地、功能、形式等都有很大变化[1]。
在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中,道路发展很快,基本做到边修路边绿化。随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道路横断面、道路交叉形式的多样化,道路绿化除行道树外,还包括了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和立交桥绿地、广场绿地、停车场绿地、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边角空地等处绿化。从树种选择和布置手法上也愈加丰富多彩,配置上注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及攀缘植物等的复层绿化,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不少重点干道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发展。形式上由规则式向规则式与自然式结合、自然式等多种形式发展。北京市在路侧绿带绿地上采用微地形的尝试,使绿化在平面和竖向两个坐标发生变化,取得可喜成效。沈阳、西安、天津、济南、合肥等许多城市结合旧城改造,建立“环城公园”、“滨河公园”等带状绿地,对改善老城区生态环境,平衡城市公共绿地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2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加强生态意识、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道路绿带绿化质量
质与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质的保证才有量的增加,量的不断加大才能引起质的飞跃,要提高绿化质量就必须增加道路绿地数量。由于道路绿地对道路周围环境的改善作用和人们对优美环境的渴望,所以,今后的道路绿地设计中需改变旧观念,加强生态意识,在城市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中努力提高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生态园林也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出路,以城市生态平衡为主导的园林绿地系统将代替以往的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园林绿地系统,这是当今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只有从生态平衡的根本要求出发,采用多功能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才能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本身功能及其环境效益、社会效应做综合的、统一的、全面的考虑;才能保证宏观控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合理的规划设计,这个观点是建设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的根本区别。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植物为主体,发挥园林的多种功能,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为一体地同步发展,建成有园林化面貌,在可能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而且保护生物多样化,为人类创造出最佳、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
2.2丰富道路绿地景观,提高城市整体艺术水平
道路绿地设计的目的和核心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环境良好的生活空间。道路绿地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地景观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如果道路绿地景观贫乏就会影响城市整体景观的提高。因此,这就要求设计者要遵循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原则和植物群落学原则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地。
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己经不再是以前那样简单的种树、栽花和植草皮的问题,它更是城市有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时除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手段外,还必须综合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文化等人文科学的成果,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行与车辆交通的安全要求、景观的艺术性、道路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的要求、绿化与道路工程设施的相互影响、绿化建设的经济等因素,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明确定位,满足功能的原则。不同的道路,由于其性质,功能的差异绿地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有所不同,设计的着眼点也有所差异。(2)以人为本原则,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翁地位。(3)保障安全的原则,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栽植的植物要留出足够的通透视线,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在弯道外侧的植物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对驾驶员进行提醒,诱导行车视线等等。(4)整体性的原则,城市道路并不是单纯的元素,而是多种景观元素的相互作用的结合体。城市道路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要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确定出清晰合理的道路格局,应划分出明确的道路等级,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方位的可判断性,明确各条道路在城市整体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5)倡导、承继与创新的历史文脉原则,城市的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合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4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构成骨架,它联系了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而城市道路绿化则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特有景观、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表现出城市的气质和性格,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2]。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
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城市用地中占有相当比重。一般城市交通设施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20%左右,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划》对道路绿地率规定城市道路绿地率最低不能少于2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推算,城市道路绿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例应在5‰~1%之间,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这部分用地的环境与景观功能。加强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不仅有利于节约投资,有效地控制首期建设费用,更能直接影响将来道路绿地养护费用,避免重复投资。
道路通常与给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和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混合配置,树冠又常覆盖在路面上方,因此不单独划拨绿化用地。但道路绿化覆盖面积往往在城市覆盖总面积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把城市道路比作动物的躯干,则城市道路绿地就是运动的血肉,其意自是不言而喻。城市道路绿地在城市环境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生态保护功能。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噪声、废气、粉尘、震动等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加强对道路绿化的比重和合理配置,保证必要的建筑间距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知道为在道路绿地中能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对行人、交通工具、道路路面及路基都有保护作用。(2)交通辅助功能,比如在道路中间合理种植植物行车分车绿带,能遮蔽对面车辆的灯光,达到防眩目的目的,有利于夜间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等等。(3)景观组织功能,道路除了交通功能之外,通过合理的设计,引入绿化,可使道路与绿化植物共同构成优美的道路景观。(4)安全功能,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广场及停车场等处进行绿化,可起到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作用,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5)另外,还具有增收副产品功能,备用功能以及隐喻功能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一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