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期刊范文有效引导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1 15:27:32 更新时间:2015-04-21 15:56:31
【摘要】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形式,学会探究也是新课程规定学生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探究是学生好奇、求知、勤奋等积极品质指引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教师、家长敏感呵护下的产物,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期刊投稿范文,探究,自由,引导
一、抓住生活契机 营造自由的氛围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一切都充满兴趣。然而在课堂上孩子们多少可能会表现的拘谨,因此在平时生活、娱乐中是最能抓住契机的
【案例】上学期在聊天时送给孩子们一个成语――不进则退。然而菲眨巴着她那大眼睛,好像再问:“什么是不进则退呢?”菲菲总把情绪放在脸上,很容易就读懂小脑袋瓜的想法。
此时,恰好是一个教学语用的好时机!我表扬菲爱思考,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思考,什么是不进则退?如何化难为简?
我试着提出假设,如果菲和茜原来考试都是90分,那么这次茜考了95,菲还是考了90,那么菲就不进则退了。菲依然用那充满好奇的大眼睛望着我,嘴里还嘟哝着:“我不是保持了90分吗?怎么会退步了呢?”可见,这样的解释菲并不满意,今天真是被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低年级孩子仍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缺乏思维材料基础,无法分析不在眼前的事物。既然如此,我把赛场搬到黑板上,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实验:两个孩子同时起跑,跑到一半,有人继续往前跑,有人停在那儿,不动了,前者则不断进步,后者,相比于其他同学就――孩子们纷纷表示后者就落在后面,退步了。通过黑板演示,孩子们有了视觉冲击,情感体验,通过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理解了不进则退的道理。
时隔一个寒假的今天,通过观察班内小杰同学的学习表现,以及孩子身边其他的人、事,又明白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如何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利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是最能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和自由的探究氛围,于此过程引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使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指导探究方法 引导探究性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为的就是让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探究的一般步骤如下:(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与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因此我们指导孩子学会探究所需掌握的方法有三:(1)收集信息,在比较中探究;(2)检验假设,在实践中探究;(3)建立假设,在假设在探究。
1.收集信息,在比较中探究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习惯、掌握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重要。在每学期起初,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以课文为例寻找搜集信息的点。如二下:请学生搜集有关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少数民族的节日等信息资料。请学生搜集几篇童话和寓言,教师精选一部分张贴于班级墙壁上。请学生搜集几则中外名人的小故事,互相说一说。
其次,就是为学生指明搜集信息资料的内容和渠道。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无处不在,学生不仅可以从图书馆(室)、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媒体、网络等方面去搜集资料,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随时发现身边有价值的资料为我所用。
当我们获取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是能够在比较中探究、发现细微的区别,比如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语文教学中课文间体裁、题材、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有目的地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显著培养了学生集成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
2.检验假设,在实践中探究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现,在动手中感悟,自己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得出方法。比如语文S版《小树死因调查报告》,平时我们就可以布置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有效调查,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对了解此问题的积极性,经过自身的观察、了解、访问后,对问题加深理解。
3.提出假设,在假设中探究
在我们发现问题后,先对问题进行多种大胆的猜想,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正如护蛋行动中,孩子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保护鸡蛋装置,其实每一个孩子的装置就是他们的猜想,在比赛过程中一次次试扔,鸡蛋到最后仍旧完好无损的装置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缓冲装置。因此,面对问题,我们提出的假设越多,我们可能找到的办法也越多,我们也能更清晰地寻找到规律。
然而在真正探究过程中,方法与方法之间往往是交叉互补的,正如我们探究过程中常常缺少不了合作。
三、注重探究合作 促进探究性学习
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必然有种种人的关系,因此处处需要合作,在探究的一般过程中,交流必不可少,在我们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也是会事半功倍。
然而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课堂上讨论热热闹闹,反馈时蜻蜓点水,在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往往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可见,教会学生合作,提供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尤为重要。
比如:小组成立后,首先要确立一个组长,而后根据不同成员的特长及特点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分工安排。例如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由组长安排一名写字又快又清晰的同学做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中的重点;一名同学做反馈发言,为了表现团队精神可以选择能说会道的同学,如果要培养同学的表达发言能力,也可以选择较内向的同学;另外安排一名同学负责讨论时的秩序和纪律。在合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如此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种探究、合作是需要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参考文献:
[1]葛万銮.让学生在探究的课堂上挥洒灵动[J]. 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2007年04期
[2]丁吉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快乐学习[J]. 新课程(综合版) 2010年04期
[3]王明一.“反璞归真”话探究[J]. 吉林教育 2008年20期
[4]李慈美,史文梅.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效初探[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8年Z6期
[5]庄钟慧.语文教学实施探究学习方法初探[J]. 教育艺术 2009年01期
[6]张伟权.语文教学应将接受与探究学习结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0期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