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挖掘广度深度以提升高三历史课堂效率浅探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5 15:22:21 更新时间:2015-04-25 15:01:20
《全球教育展望》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编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协办,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该刊历史悠久,创刊于1972年,原系《外国教育资料》。
摘 要:高三历史复习课是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完六本教科书并已通过会考基础上的提升,绝不能只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了,讲求质量的三轮复习中帮助学生把握好广度和深度,让两者互相影响、层层推进,将会使课堂教学完全契合新课程标准,有效性大大增强。
关键词:广度,深度,思维,能力
作为高三历史教师,真切感受到新课程理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要求,加之近年高考试题新、灵、活的显著变化,所以每每进入高三教学阶段,总在思考,复习突围之路究竟在何方?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深知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即围绕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学生实际基础上,三轮复习中主要把握好两方面:广度和深度,并且两者往往同时并存,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下面结合自己实践谈谈怎么做好具有一定广度深度的复习教学。
1、帮助学生把零散内容系统化并形成相对完善知识体系。
1.1、第一轮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同时,系统性梳理知识点
第一轮是为第二轮大专题打基础环节,讲解加提问,帮助学生在脑中润物细无声形成各类知识体系。为节约时间,精巧是其特点,比如,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近代化”等重要历史概念彻底解读基础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兴起发展”、“中国和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等相对小的专题就能顺畅而快速构建。另外,也会借助简单图示,不用书写冗长板书,即可加强学生对知识清晰掌握。如讲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时,会用到马鞍形图示,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明确这一历史概念不同时期发展阶段特征,直观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同时期地位和作用:宋元前,积极为主;宋元后,消极突出。再如,讲到法国近代化政体演变过程,呈现“法国共和制确立进程坐标图示,生动再现法国走向共和曲折历程,形象揭示近一个世纪政局跌宕起伏的复杂状况。
第一轮后期,师生问答已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为之后复习打下良好基础。
1.2、第二轮大专题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夯实和完善知识体系
有前一轮重要历史概念解读及知识体系梳理,第二轮明显感觉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提升。难度在于老师要融合不同分册内容构思较好大专题,可结合中国史和世界史,并在期间挑选甚至改编一些有典型意义具针对性题目巩固。比如,结合第四、五、六分册设计“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之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既包含西方三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自身发展内容,又把中国放在国际视野下,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看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又如,结合第五、七分册设计“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同样把中国放在世界视野下探究,西方科技文化逐步传入中国过程中,国人思想变化并推进近代社会方方面面向前。虽然容量大、范围广,但因有第一轮扎实铺垫,学习效果不错,帮助学生形成了较完备知识体系。
以上所讲主要侧重突出教学广度,那么如何在深度上有更好体现?
2、具备较完善知识储备同时,加深教学难度,提升学生思维力
2.1、课堂复习时结合课标和考纲设立教学立意
高中新课标教材变化及高考命题立意客观需要,课前不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教学主旨,只是历史知识解释,不能真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感悟历史精神和力量。所以努力在课前确立课堂教学立意,比如,复习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一课时遵守课标原则,立意定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席卷全球浪潮中,列强对中国侵略步步加深,首当其冲受残酷压迫、掠夺和打击的中国农民和下层贫民组成义和团由道德正义和爱国主义迸发出恣意扫荡的“魔鬼”旋风。义和团是抗击外国侵华势力狂热而重重的一击,但在工业文明高歌猛进世界浪潮中,却使中国近代化之路大大受挫。”然后重新编排教材内容及课堂设计,充分整合教材不同模块教学资源,结合世界史观及近代化史观,牢牢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紧紧抓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席卷全球浪潮这一时代特征。实践证明教学思路清晰,深难度度提升,教学力度大大增强。
再穿插各类优秀试题个体思考或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2、第三轮复习运用高考及各类优秀试题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一轮、二轮复习中,已渗透许多优秀试题练习和讲解,综合性训练放在第三轮,结合近几年优秀高考题考察学生。清楚知道,新高考不可能出现一样题目,依然练习目的不是为题而题,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点理解力、训练历史思维。当然,不会让学生做所有高考题,一高三时间有限,二没有必要,会挑选能从不同方面考察和训练学生的优秀试题。比如,上海卷10年32题,“苏格拉底案”,目的是让他们明白紧扣材料、史论结合,千万不可照搬书本,夸夸其谈;11年38题“辛亥革命”和39题“工业革命小论文式材料分析”,提升他们解读材料和审题能力,包括多角度思考及史论结合等论述能力。12年37题“北宋科举制度开国议政”,考察学生“神入历史”,辨证看待历史问题能力。另外,很清楚第三轮光高考题训练不够,于是也尝试改编一些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研究和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训练方式也可多样,作为回家作业、当堂测验、小组探究、或让两至三位学生上黑板当场“演绎”,其余同学评价并给分,老师总结。关于小论文式材料分析题,学生能力相对弱,基本先由自己写范文,让他们从模拟开始,再进行单独训练,效果极佳。
第三轮试题训练过程 ,挑选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并且目的明确的题目,既不会让学生太过疲劳,又对各类能力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高三复习课不但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突出主干知识,帮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构建具有思想广度的大小知识体系,当脑中有了足够储备,再针对性的提问探讨及试题训练,这样学科深度、思想高度自然就能顺畅获得,更重要是历史认知领域发展同时,方法领域、情意领域等都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撰.《知真 求通 立德》
[2]郑林.《文明史观与历史知识的建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6月
[3]王勇建.《关于高考试题应该实现怎样的功能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9月
[4]李明海,雷勇军.《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历史教学. 2009年12月
[5]王生.《教学内容应由教材知识是转向学科知识》.历史教学.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