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08 14:44:14 更新时间:2015-05-08 14:22:14
摘 要: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目的性和双边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及创新,要求我们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也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选择和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是一种互动式的、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以及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1]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要求按照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的规定,在师生角色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所提供的材料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讲解自己研究的结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时的教师则走下讲台进入学生角色,积极地听讲、做笔记,发现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必要的时候应进行指导和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钻研教材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创设活跃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自由发展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及创造个性,培养创新人才,同时也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随着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师生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及情感交流。这不仅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中,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其次,通过角色的互换,学生可以突破老师授课思维的藩篱,主动地去寻找资料,自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再次,学生通过准备授课内容,可以发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以便主动学习、查漏补缺。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在各级学校广泛实施的同时,随之也显示出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示的问题
(一)、角色互换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授课内容选定不合适
角色互换师生双赢模式教学法的一个关键点是授课内容选定得是否合适,是角色互换师生双赢模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基础。授课内容的选定一般要考虑以下两方面:首先要充分考虑授课内容对学生的适用性,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搜集到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辅助资料;其次授课内容知识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相对完整,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储备情况,不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就简单地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之后也不对学生进行内容上的引导。结果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把握不足,盲目地收集资料,在课堂中也难以准确地将知识传达给其他同学。另外,教师有时选定的内容多为纯理论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由于学生本身知识储备不丰富,知识结构不完善,造成学生在讲授这些内容上只能断章取义,简单拼凑,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全过程督促不力
教师对全过程督促、检查和控制是保证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另一个关键点。督促、检查和控制的内容包括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授课环节设计及课件的制作,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人员的分工与进度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犹如发号施令一般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对之后学生的准备过程不管不问,既不帮助学生解决在搜集资料方面的困难,也不指导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同时,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甚至错误,也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在授课当中,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关注课堂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出现。
3、总结与点评的缺乏
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总结可采用专门总结会、随堂点评等方式进行。.一般选择专门的总结会形式进行总结,效果会更明显;点评既可以随堂进行,也可以跟总结会一起进行。” [2]但在平常的教学中,部分老师不注重对学生讲课的评价与总结,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学生讲课时,老师心不在焉,对学生讲课时出现的偏差或错误难以发现,或者是当时有所觉察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到最后评价阶段时,仅简单概括总结一下,敷衍了事,并不对学生显现的不足之处进行认真分析、纠正;第二,由于学生授课经验不足,难以把握授课时间,造成讲课占用的时间较长,留给教师用于评价、总结的时间不足,教师匆匆下课,也难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的点评、总结;第三,有些教师既没有进行随堂点评,也不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总结会,这样更是流于形式。没有教师的批评和鼓励,学生不仅难以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也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师生角色互换中学生出现的不足
1、讲授的内容零散、不系统
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尚未系统全面,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无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充分、视野不够开阔、现实生活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在授课中难以把零散的知识点生动地串联起来,难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所以他们授课的内容多为零散、不系统的。
2、讲授方法单一
授课的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授课方法的正确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且可以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与运用文化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发展。” [3]一般来说,教学内容决定授课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但在学生的授课中,大部分的“小老师”会采用常规的讲授法,在现代教学工具——多媒体的帮助下,“小老师”多照着PPT逐字逐句的念,既不对知识的重点进行强调,也不对难点进行剖析讲解,一念到底,并且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即使是在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课中,学生的一般也是自己在讲台上一边操作,一边念叨,对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不明确说明,实验中一些微小的变化也不提醒同学注意观察,并且也不进行交流讨论。
3、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前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认为:“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强调不仅是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4]学生在讲课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分配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造成教学层次不分明,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甚者,授课内容不分重要与一般,内容太多,造成下课了内容还没讲完,这样也让老师没有时间点评总结。
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授课内容的选定来说,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完全可以支撑他们完成授课内容。其次,选择的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再次,要注重所选知识的完整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梳理知识,并且要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搜集到所需要的辅助资料。
对于全过程监督来说,教师要对学生准备阶段、讲课阶段进行全过程督促、检查和控制,该环节是师生角色互换取得实绩的保证。首先,成立负责人小组,总负责人为任课教师,各小组长为成员,任课教师作为总负责人,负责督促各小组组长,各组组长负责小组所有管理、组织工作。其次,在授课内容的准备过程中进行督促、检查和控制,目的是保证授课小组按期按质完成任务,为走上讲台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次,对学生的授课过程进行控制,即预防和及时处理在学生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实际困难,教师要给予学生尽可能的帮助,保证进度和质量同步进行,直到完成最后任务。
对于总结与点评来说,对学生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是实现教学目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为了解、诊断、评定、调整与促进教学服务的。首先,对于随堂点批评,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讲解,对于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在最后点评时参考用。而这个工作的前提是要对学生的讲课时间提前控制好,一般控制早半个小时内,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随堂点评,补充和总结。其次,可以举行专门的总结会。总结会可以这样设计:第一环节为自评环节。让小组代表及主讲学生谈感受和收获,主要包括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到什么、遇到什么难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解决难题后感受最深是什么、认为自己哪些能力得到了锻炼、有什么好的建议等内容;第二环节为学生点评环节。主要围绕课堂授课内容进行点评,包括自己从这堂课得到的收获有哪些、主讲学生及课题组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有哪些、该堂课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自己的见解与建议等。通过这一环节,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可以通过比较,找出自身的长处与不足,鞭策自己,共同进步;第三环节为任课教师点评和总结。教师总结要全面、客观,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对学生授课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并要求其他同学借鉴学习,对学生授课的缺点进行分析补充,并要求其他同学改进提高。
(二)、针对师学生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学生授课内容零散、不系统来说,首先,教师在学生准备资料阶段对学生多加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结构的大框架构建起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必要的加工,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教材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然后由学生来填补细节内容。其次,学生既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探讨,也要提高自己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力求做到系统性强、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最后,教师在学生讲完之后,要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或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5]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对于学生讲授方法单一来说,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积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不要一味的只顾念,要善于把书面语言转化为适于教学的口头语言,并能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地表达给其他同学。在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时,如实验法,不要只顾自己操作,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对实验中一些细微的变化,要及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对于学生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来说,首先,学生应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的结构。其次,学生应明确教学内容的主攻方向,努力摆正重点与一般,教与学的关系,使得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呈现出课堂的节奏美。
三、结语
我国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角色互换教学法正在被运用到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当中,它不但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的方式,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的思维方式。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中,需要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的角色问题,学生的主动性问题,努力提高角色互换教学法的针对性,保证教师和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衣农丰.浅析角色互换教学法在高校课堂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5):977
[2]李晓玉.角色互换师生双赢模式教学法研究[J].教育园地,2009,(3):190-191
[3]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0
[4]班巴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法方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3
作者简介:赵方(1988-),女,安阳人,河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