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会所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环保与改进措施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3:13:57 更新时间:2023-10-26 16:38:43
王科
广东省深圳市518020
摘要: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发达国家为此进行了长久的努力,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建筑用能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我国2000年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共计3.56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耗的比重为27.8%,接近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1/3左右的水平。建筑节能工作任务巨大,刻不容缓。
关键字:建筑节能;会所;环保
建筑节能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的建筑设计大潮流,同时又是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设计、建造使用节能建筑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建筑节能促使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形式的变化、采暖调控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建筑构件产品、建筑机构的变化。
会所是源于西方的具有鲜明的亚文化属性的康乐建筑类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专业会所和住区会所两大类。住区会所是一类广泛普及的集物质和文化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同时与房地产开发也密切相关。一方面,住区会所内部各项目、功能的原型都来自于康乐建筑,同时又包含有满足小区居民物质生活需求的设施;另一方面,它随着所从属的物业开发项目的特征呈现出多样化,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是以所在物业业主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康体娱乐设施。这就决定了会所建筑是一个人流量较大而且相对集中,建筑的能源消耗是巨大的。所以,建筑的节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一、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
1973年能源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了显著的特点。具体节能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规划设计上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限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限制建筑物的窗墙比例。(2)改善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3)改善窗户设计,减少能耗。(4)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耗。而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体制上的不顺、法规上的不健全、技术上的不配套等,严重制约了建筑节能的发展。不过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知道下,以及国家下定决心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建筑节能的法规配套不够完善。目前,已出台的法规及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节能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难以推广到不同的建筑类型。
(2)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主要是目前我国采用的建筑节能产品高科技含量较低,节能率不高,又多是常规的建筑节能产品,如空心粘土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等,高科技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范围较窄。
(3)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一些当地政府领导人对建筑节能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全,不力,建筑节能重要性在广大群众中宣传教育不够,政令不通,影响了节能与环境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4)建筑与设备设计不协调,造成节能建筑不节能。
二、会所建筑的节能措施
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建筑物体形系数、围护结构和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换气次数等,因此建筑节能应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南方夏季常年出现连晴高温天气,夜间室外温度也居高不下,超过舒适性温度,需要强有力的降温措施。冬季虽然室外气温较高,但日照率太低,室外综合温度低,仍需要供暖才能维持房间热舒适,所以对建筑节能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就会比较特殊。冬天要求保温节能,夏天则要求隔热节能。建筑保温与建筑隔热有相似之处,有的保温措施同样可以达到隔热的目的,只是两者的热流方向相反,两者的构造措施各有特点。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建筑节能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采暖节能,通风节能。
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所以墙体的节能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耗能。墙体的节能有以下两个途径:
(1)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建筑保温分为建筑内保温和建筑外保温两种。建筑内保温就是在建筑外墙的内表面上加设保温材料,再在其上粉刷、涂料等,其优点是墙体内表面不用加强防水层,构造处理简单,保温材料可以免受室外雨水的影响,是一种简单但是效果很好的建筑保温方式。
建筑外保温是在外墙外表面上做保温材料,覆以防水层,再设外墙装修的构造方法。其优点有很多。首先其保温层设在外表面,可以有效的保护外墙砌体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墙体应力损害;其次外保温对建筑柱、梁、墙角等敏感部位处理容易,可以减少热桥的产生,并可避免内表面结露;再次围护结构内侧为重质砌体,有较高的热容性,可以减少室温的波动;最后在夏季,外保温材料又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使墙体不会升温过快,内表面温度降低,增加了室内舒适度。
(2)建筑隔热节能设计
隔热除考虑外墙部位需设置外,屋顶由于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所以也要进行隔热设计。隔热设计主要有隔热材料隔热和隔热构造隔热。隔热材料有填充类、板块类和热反射类。而现在有一种很廉价的隔热方式:空气层的隔热。这是一种将“空气”作为隔热材料的特殊做法,其隔热性能良好,所以在隔热构造设计中被经常用到。其隔热原理是通过降低传热达到隔热的目的,而影响其隔热性能的原因有:空气间层厚度、热流方向、空气间层的密闭程度和两侧表面的光洁度。这种隔热方式现在主要被用于炎热气候地区的屋面、墙体、双层窗中,隔热效果好。同时空气间层设于墙体部分,起隔热和保温双重效果,不过水平构件只有隔热作用。而根据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空气间层保温技术是最佳选择。
2、门窗节能
衡量门窗性能的指标包括四个方面:隔热保温性能、阳光得热性能、采光性能和空气渗透性能等。由于玻璃的传热能力比砖墙大许多,所以充分利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玻璃窗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改善门窗绝热性能的首要措施是增加窗玻璃层数,在内外层玻璃之间形成封闭空气层。同时可以在窗上加贴透明聚酯膜,也是个有效的方法。还可以加设门窗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
3、屋面节能
国内常用的几种节能屋面是:高效保温材料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砂保温屋面和倒置型保温屋面。平屋顶多采用加气混凝土保温,厚度增加到50-100mm。有的用水泥聚苯板、水泥珍珠岩或浮石砂保温。有的则在架空混凝土薄板下设袋装膨胀珍珠岩,保温效果很好。坡屋顶为便于设置保温层,可以在坡顶内铺钉玻璃棉毡或岩棉毡,或者在天棚上铺设上述绝热材料。
4、采暖节能
现在有一种性能稳定、节能、环保、经济的系统方式——水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温低位热能资源,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众所周知,地下水温度在一年内波动远小于室外空气,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同时,在冬季不存在结露、结霜等问题;在夏季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从地下水作为冷源给用户供冷,而不用开启水源热泵,从而有很大程度上的节能。考虑到人体对室内热舒适的要求,室内应采用地板采暖和吊顶冷辐射技术。人们的舒适感觉是“足暖头寒”,所以通过辐射方式供冷、供热可以增强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研究表明,冬天如果采用地板采暖,当房间温度为16度时,人们热舒适感觉相当于约18度时的水平。所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采暖能耗,达到舒适、节能的双重目的。
5、通风节能
在夏季,为了满足室内舒适条件常采取空调方式,但是高能耗、高污染,未来城市环境要求“免空调”的制凉方式,也就是建筑要回归自然。良好的建筑通风对于建筑、人和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热舒适作用,空气对流可以有效的带走室内的热量,并且是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的自然方式;空气品质的提高,由于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室内装修材料其成分或溶剂中含有相当的有害物,而且人体及日常生活也会影响室内的空气品质,所以良好的建筑通风可以更新室内空气、带走有害物;最后,它所带来的节能效果是很明显的。现在的通风节能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地下风凉应用、烟囱效应应用和风洞效应应用。具体设计做法将在设计中体现。
三、建筑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建筑节能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节能建筑工作的更好开展,笔者建议必须建立技术及政策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1、技术措施
1)加强建筑节能从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强节能建筑设计与环境质量相统一的迫切感和责任感,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点考核项目,建筑师应率先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结构师和设备师及建筑师之间应互相学习、密切协作,共同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真正统一,确保节能设计的质量。
2)大力发展节能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建筑施工技术即建筑节能技术。尤其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管齐下”方式,学习发达国家节能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3)积极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和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地道风、沼气,重视回收应用废热余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4)大力推广采用节能建材、重视建筑节能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要重视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的研究,采用智能化控制,使节能技术成果得到最广泛的推广应用。
5)尽早开发并推广适合国情的计算机节能分析软件,建立节能研究检测中心及实验室,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进行优化和对比,使建筑成为真正的节能建筑。
2、政策措施
1)加强立法和行政监管力度,根据建筑节能在不同区域的特定环境逐步完善有关设计、施工建筑节能规范与标准,并以政府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颁发执行。
2)采取经济鼓励政策,制定节能建筑和新型建材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节能达标的建筑,在贷款、贴息上给予政策倾斜。
3)对既有建筑应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地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四、我国建筑节能前景展望
在我国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潜力十分巨大。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根本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我国近20年来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笔者就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前景作如下分析:
1)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将在克服诸多困难中逐步前进,只要加快技术、组织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能结出丰硕之果,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节能水平。
2)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建筑节能的进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依靠立法和执法。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行政监督,使建筑节能工作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3)建筑节能在20年前从北方采暖居住建筑启动,是由于当时北方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住房货币化政策的实施,购房消费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工作也将得到推广。笔者建议加快节能示范建筑、示范区、示范村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从亲身的感受中得到启发,形成共识,得到实惠,并从中总结经验,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更快发展。
4)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对于促进各地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引导建筑节能技术进步,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型性的工作,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作好建筑节能工作,必须加强协作、共同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科学的繁荣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建设项目进行的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准则对节能进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建筑必将遍布祖国大地;建筑节能事业必将欣欣向荣、前景灿烂。
参考文献:
[1]张勃.住区会所建筑设计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第1页
[2]王立雄.建筑节能.第一版.天津.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5月.第1页
[3]聂玉强.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建设科技.2002年.7期.39-40页
[4]李靖颉.面向21世纪的建筑节能技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3卷7期.281-282页
[5]李雅美.浅析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18卷4期.55-58页
[6]付祥钊,刘俊跃.开发有西部特色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重庆建筑.2003年2期.12-15页
[7]刘莉,秦壮.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27卷4期.72-74页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