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论文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从转变“三观”开始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14 16:56:10 更新时间:2015-05-14 16:08:10
体育教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浙江体育科学》创刊于1979年,是一份体育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方针是: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体育实际,面向广大读者,交流和 推广体育科学、运动实践、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普及和宣传体育的科学知识,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体育教 师、基层体育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系学生及较高层的体育爱好者服务,成为他们的参谋助手、良师益友。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理念观、教师观、教材观,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转变,理念观,教师观,教材观
一、理念观――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技能
以前,许多体育教师总认为体育课就是教给学生一些体育技能。这种体育教学理念是不正确的,2011年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体育课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上,而应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体育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等;既发展学生的体育思维,又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如何做人、如何生存,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武术与游戏”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踢、打、摔、拿、击、刺等基本的武术动作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武术的最大功能是强身健体,而不是用来攻击别人,甚至是做坏事,这就在无形中渗透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的教学。
二、教师观――体育教学不能依靠经验
现在,许多教师总强调学生观,只是研究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很少有教师解剖自己,革新自己的教师观。还有的教师教学内容总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学期、每一堂课,他们总是重复着昨天的内容,教学形式没有创新,平时也不注重汲取新的体育信息与技能。笔者认为,如果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不能定期汲取新的体育知识,十年前和十年后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还是一样的,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世界在飞速发展,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所以体育教师也应更新教师观,让体育教学随着社会与学生的发展而随时更新内容。除了更新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师还要掌握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知识,了解当今的社会与环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更加精彩的教学流程,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这样的教学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归根到底,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的体育素养与态度,即教师观。
三、教材观――体育教学不能墨守成规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许多体育教师还存在着以本为本的老教材观,总认为教材中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其实,墨守成规的教材观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需求,教师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材观。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体育内容;其次,体育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也许适应这一地区的学生,但并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地区的学生学习,所以教师要结合本地实际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删减教材中不适合本地区学生的内容,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让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除了完成教材中安排的体育学习任务之外,教师还要丰富教材,开设体育兴趣班或者选修课,以便让有体育爱好的学生能在选修课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只有从改变观念开始,才能优化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笔者倡议,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从转变“三观”开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于素梅,毛振明.体育学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