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发表浅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立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15 14:30:53 更新时间:2015-05-15 14:58:52
摘 要:高效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而高效课堂,指的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
关键词:教师论文发表,兴趣,小组,情境,教学手段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追求和探索,我认为,只有符合以下四个标准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课堂。
首先,学生的兴趣是关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现在的高中生涉猎丰富,知识来源途径广,对知识的新鲜感不足。因此一堂课必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胃口,课堂内容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诱惑,无论是知识还有语言,甚至是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在课前下足功夫。同时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与时俱进”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用“时尚”的语言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譬如“酷毙了”“帅呆了”“走起”等这些词语适时的出现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被严师“震慑”,而是被了解学生心声的教师用魅力“征服”。 教师把爱心、微笑、激情与鼓励带进课堂,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以此带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其二,小组学习,互助提高。学生体内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远比我们看到的和预期到的要强大的多。但很多时候,学生的思路被教师先入为主的讲授所束缚,使得大多数学生“顺从”的模仿着教师的足迹一步步前行。在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难度不是很大的教学实际,我一直在尝试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上,教师仅用很少的时间课堂导入,然后时间就交给学生。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理顺学习思路,独立思考钻研导学案典型问题和例题。然后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制定答案和最佳的解题方法。之后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小组之间进行质疑和补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全员参与,紧张高效。同时,教师未事先灌注传统思路,学生灵活的思维交织碰撞,得出的结论和方法往往比教师的定向思维更加完美。教师留给自己的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只是把重点内容强化和深化,学生自己或小组交流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再解释。“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这样的课堂从始至终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斗志昂扬、个性张扬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三,情境教学,以情促学。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以生活或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切入,学生感觉亲切,兴趣浓厚。比如再讲乙醇时,一站在讲台上,我就激情朗诵“明月几时有”,学生困意顿消,全体附和“把酒问青天”,把学生瞬间带入到香醇的“酒”的氛围中。授课从实验室酒精灯,讲到银匠使器皿“熠熠发光”,再到酒驾,学生一节课激情迸发,效果自然好。化学课堂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青花瓷”版的元素周期表、水果电池、肯德基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人造脂肪、缤纷的焰火、瓦斯爆炸,甚至滴水穿石、吹尽黄沙始到金等成语故事,还有学生喜欢的芒果频道中的“啊啊啊啊实验站”都来源于化学知识。这些学生伸手就可以“触及”到的知识,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舍不得自己的注意力有片刻的转移。在兴趣和激情之上,再把知识扩展和深入,自然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更多的与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亲密接触,是学生利用好课堂的有效手段。
其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是化学课的另一魅力,对于学生而言,实验是很新奇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用量问题时,就可以以实验来突破。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盐酸,并没有任何现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这样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或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利用改进实验提升学生对学习探究的欲望。例如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如何能清晰连续的观察到铜丝颜色的变化,以及如何避开乙醇的干扰闻到乙醛刺激性气味等问题的提出,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反应原理进行“慢放”,加深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不间断的刺激学生的大脑,带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入情入境。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课堂上所学内容时,才能排除干扰的或懈怠因素,当然,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教学任务随时调节选择性注意的目标,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要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兴趣为基础,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小组活动的相互促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捕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