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期刊骆本、黄廖本、张斌本现代汉语教材词类部分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19 14:03:32 更新时间:2015-05-19 14:22:27
摘 要:高校现代汉语教材繁多,各有千秋。本文对目前较常用的三个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中的词类部分加以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同时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笔者有不同的思考和认识,在此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现代汉语,教材,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论著;同时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各类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部分也力图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于稳定中求变化、求创新,以体现教材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2005年版)、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这三个版本的词类部分加以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同时通过比较分析,谈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词类划分依据的比较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对汉语而言,语法功能是最重要的标准,形态标准和意义标准只起辅助作用。在这三个版本中,都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认为语法功能既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还指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二、实词与虚词的下位分类比较
张斌版本在实词和虚词之外,还增加了一类特殊词类,称之为拟音词,包括了象声词和叹词。另两个版本仍然采用两分法,把汉语的词类先分为实词和虚词。在词类下位的划分上,张斌版本明确提出划分实词下位分类的标准在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上,划分虚词下位分类标准在于虚词与实词或短语的关系上。张斌版本在实词下位分类中先是分出了体词、谓词和加词,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谓词分为动词和形容词,加词包括区别词和副词;虚词下位先分为关系词和辅助词,关系连词包括连词和介词,辅助词包括助词和语气词。骆本的实词下位分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下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值得注意的是,骆本将副词、叹词和拟声词归入虚词类,编者认为“副词可以作状语,但大量的状语却是由形容词来充当,虽然副词充当了句子成分,但它没有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只充当了句子的依附成分,所以将其划归虚词更为合适。叹词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帮助实词造句的作用,它只在特殊情况下作为独立成分、句子、句子成分使用,这是汉语的适应性开放性结构体系的表现,本书仍将其划归虚词。在拟声词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时,往往出现在单纯描摹声音的语言环境中,不具有词汇意义,对声音的摹拟极不稳定,使用时突出的是音响效果,发挥的是修辞作用,体现的是汉语结构体系的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及开放性的特征,所以仍将其划归为虚词。”黄廖本的虚词下位分类只有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将副词、叹词和拟声词归入实词类,并且实词类还包含了区别词。
三、叹词、拟声词是否各单列一类,应属实词还是虚词?
关于叹词问题,各家观点并不一致,黄本认为应归入实词类;骆本认为应归入虚词;而张斌本将叹词单归一类。本文认为,叹词是一个特殊的词类,从功能上看,它比一般实词还“实”,虽不能充当一般句子成分,却可以充当独立语或独立成句。从意义上看,它像虚词,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虚词,它不是配合实词造句,协助实词表达意义,并且相当一部分叹词不很定型或很不定型,虽然可以进入句子,但全都可以加上引号而不增添特殊含义,如“他‘哼’了一声”。因此,叹词应归入虚词,它是一类特殊的虚词。
拟声词也比较特殊,黄本将其归入实词类;骆本将其归入虚词类;而张斌本将其单归一类。本文认为,既然是模拟声音就很难有什么词汇意义,像是虚词。但它又可以充当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多种句子成分,还可以独立成句。它既跟形容词相似又有不同;既跟叹词相似,也有不同,关键在于“拟声词”往往表达明确的意义,如“小张非常兴奋,几哩咕噜地说着外语”,“几哩咕噜”作为一个拟声词,它所起到的作用和“被、的、和”不同,起到的不是语法作用,而和“兴奋”的作用相同,起到的是对谓语进行生动描述的作用。因此,拟声词应归入实词。
四、区别词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它的语法特点是: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有的教材把它单归一类,如黄廖本、张斌本,但有的教材并未提及,如骆本,还有的教材将其归入形容词。将其归入形容词的唯一根据只能是因为它能作定语,但形容词除了作定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补语、状语,因此,我们认为区别词不同于形容词,是独立的一类词。
五、副词的归属问题
副词到底属于实词还是虚词,在我国语法学界至今仍有争议。黄廖本、张斌本都把它归入实词,骆本把它归入虚词。同样是副词的归属问题,为什么各家会得出不同结论呢?我们以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为蓝本,对其中所收的157条副词进行统计。结果,从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词的句法功能看,百分之百的副词都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主要是充当状语)。胡裕树先生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根据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和副词本身的语法特点,把副词归入实词比较妥当。
当然,意义是划分词类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那我们就应该用这个参考标准进行验证,看看我们根据功能标准把副词归入实词是否稳妥。通过对上述157条副词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副词能够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等等,具有实在意义。所以,用意义这个参考标准来衡量,副词也应归入实词。即使只有一少部分副词具有实在意义,那也不能否定副词的实词性。这是因为,尽管词的意义是划分词类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毕竟只是参考的标准,不能起决定作用。副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决定了副词的实词性,所以,不能因为一部分副词没有实在意义这个次要矛盾方面就把副词排除于实词之外。而且根据意义分类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包括:1、词类的数目不同;2、具体的词归类不同,谁也说服不了谁。第二,有些词难于决断,在同一个人手上也会有时候归在这一类,有时候归在那一类。所以,有些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也很难说清楚。名词作为大家公认的实词,其中也有一部分很难说是否有实在意义,比如“思想”“精神”等抽象名词我们就很难说它是否具有实在意义。界定一个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主观因素在内。主观因素有一定的片面性,因而是不可靠的。
语法学界有人用能否单独回答问题作为划分实词虚词的标准。对此,我们也对上述157条副词进行了统计,其中只有“别”、“不”、“不必”、“不见得”、“有点儿”等大约十几个副词能够单独回答问题。我们认为,能否单独回答问题当然是划分实、虚词的标准之一,但这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参考标准,并不是唯一标准,它在划分词类中所起的作用远不如意义标准的作用大。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起决定作用的语法功能上说,副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具有实词性;从起重要参考作用的意义上看,大部分副词有实在意义,也具有实词性。所以把副词归入实词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修订版)[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5]徐晓琳,四本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之比较[J]东南传播2007年第十期
[6]刘赛枚,试析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修订版)[J]说文解字2008(7)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9年
作者简介:赵贻凤(1984—),女,汉族,湖北荆州人,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助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