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5 16:12:53 更新时间:2015-05-25 16:12:4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中经历时间积淀而留下的精髓。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的是中国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能够使学生对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有深入的了解。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论文范文,论述了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选自期刊《中国远程教育》(半月刊)是主要面向广大开放和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服务于正在形成的我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中央级刊物,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其他思想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对高校思想素质教育内容的新的补充,也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的思想信仰和政治立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普遍的提升。在高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传统文化中撷取精髓,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例较低,使得教育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所以让传统文化思想深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深远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非专业化和非专职化现象,一些德育老师是半路出家或者中途转行,并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观念不强等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进程。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由于工作量大、 地位低、 待遇和发展前景缺乏切实保障等情况,使得一部分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自我教育功能弱化。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 “教育” 的痕迹过重,甚至将教育从具体的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失去了对受教育者的亲切感和熟悉感。教育者通过一味的高压、灌输等政治化式的方法,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功能,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思想政治素质根基
虽然在当今的时代,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些方面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并对我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包含了很多能够适用于大部分历史时期的思想。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挖掘适宜的、有针对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素材对学生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团结青年一代,更会成为鼓励当代大学生参与祖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东西方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永恒的教育话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关注与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性,扩宽学生认识中国传统观文化的途径。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在高校营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文化的气息中,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邀请国学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社团,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研讨会等各种活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和培养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传统文化教育要取其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但要想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课程载人力度,开设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扩大化,同时丰富校内的图书资源,大量引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为学生进一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空间。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力度。在教学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情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将优秀文化直接诉诸学生的感觉,在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邓瑾,吕慧霞.传统文化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
[2]吴晓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