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杂志培养孩子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意识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30 16:56:15 更新时间:2015-05-30 16:28:13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每个班级针对不同的情况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但是,让学生乐在参与其中,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会做的一件事。本文是一篇东方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文章题目为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培养孩子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数学课程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中应注意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的“传授----接受”教育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培养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以下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激情。
爱好、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假如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爱好,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可以说,数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爱好。做到这一点,他的数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假如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爱好的教学行为也很多:
1.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2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这里要防止优秀生“抢食”),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1.3充分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
1.4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更多学生乐与其中。
在班级群体中,总是存在学生学习的差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接受能力较强,反应较快,而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又往往表现腼腆,不敢提问,怕失面子,怕答错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嘲弄。这样在班级内部往往会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因此使部分学生往往不敢在课堂上公开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以“不懂”或“不知道”搪塞了事,甚至丧失学习自信心,没有求知欲,进而产生惧怕数学的心理,非常抗拒学习数学。让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实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我们提倡创新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创新学习侧重于把握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培养,引入一定的训练机制,策略,用以提高思维的实效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概率时,我让学生课下准备几根木棒,有4cm、3cm、2cm、2.5cm、1cmhjhhhljoijoijoijoijpoijpojhjljhkljhdakjdkjabhd五根木棒,试问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有多大?这样学生们就想到了三根木棒的长度,进而经过同学们的问题指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要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
3、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宽容面对学生的沉默。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展开讨论时,开始往往出现沉默的局面,积极发言的是少数几个同学,一些经验尚浅的教师往往在提示了几次后学生才发动起来,甚至教师急于求成,学生没有达到心中所既定的目标(答案)就自己替学生所提的问题展开阐述,自问自答,没有起到提问的作用,期望中的讨论没有出现。若干次后,教师逐渐对这样的教学形式产生怀疑,回复到满堂讲、满堂灌上来。
那么,教师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而使课堂恢复生机?
3.1、从容面对讨论时可能有的沉默,通常我们误认为好的讨论就是不停的说话,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进行反思时会沉默,学生理顺对问题的思考时也会保持沉默,进行批判性的理解别人的发言时,也会保持沉默,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尚未成熟时,会以“不懂”、“不知道”推脱时,也会保持沉默等。它和积极踊跃的发言都是好的讨论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从容面对学生的沉默,并做好心理准备,必要时可以就学生面对的困难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也可以把他的困惑告诉其他(全体)同学,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当然也要反思教师的设问是否准确,通常改变提问的角度,也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让学生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提前阅读课文,有目的地让学生浏览将要讨论的内容。自己先提出问题,围绕它展开讨论和研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一定讨论程序和模式,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和指明讨论的方向和原则。
3.3、阻止学生在讨论中发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性格内向、害怕被看做是愚蠢的、感觉准备不充分、害怕是一个陷阱、感觉不受欢迎、不好的经历、表现自己“冷酷”的一面、与教师有关、缺乏奖赏。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学习心理,使课堂讨论能够顺利进行。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尽管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新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会碰到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对教学做好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适当的引导,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是能够走出一条创新教学的路子。
以上观点,是我一些体会与看法,在教学观念上可能还不合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理念与方法,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教材的任务,以便更好地上好“数学课改”课。
《东方教育》是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主管、江苏广播电视报主办的一份面向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学术理论期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79-3111国内统一刊号:CN 32-8211;0034, 邮发代号:27-4。本刊秉承;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发表与交流学术成果的新园地,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稿。本刊已被中国万方数据库、龙源数据库、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