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范文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6-10 17:36:04 更新时间:2015-06-10 16:17:59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了,不仅仅是对企事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学校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从最初的培养良好品德到高职院校的心里教育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本文是一篇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范文,文章题目是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可以联系月期刊咨询网在线编辑快速投稿。
摘 要:中职院校作为中职生培养的重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除中职生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以外,还需要围绕中职生的健康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构建需要为依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来不断提升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近些年来,随着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推进,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基于以生为本原则在中职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融入需要,当前的中职生志愿服务活动改革可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创新性拓展为基础进行应用性调整。
关键词:中职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
近些年来在逐步贯彻和执行《关于加强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各类实践性活动已然在中职院校中展开。面对我国转型期间各项措施改革的新型需要,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并结合可持续性发展要求进行功能和实践执行的创新及拓展。纵观当前中职院校对在校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形式多样的中职生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当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基础。因此以中职院校所实施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研讨及研究的对象,在深入挖掘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落实情况的同时,从社会、学生、高校、家庭四个层面对中职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及执行进行探索,对强化和改进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言更具推动性价值及意义。
一、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及价值
志愿服务作为现代文明传播和爱心传递的主要过程,志愿者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借助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形式,可获得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推进和拓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我意识较强、理想信念模糊、生活自理程度较差等问题,并帮助中职院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中职院校学生本身具有缺乏学习目标、学习能力不强、心理障碍较重、自尊心和自我行为意识较强等特点,其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状况、科学文化素质等的水平,并不能依靠其本身主动地进行正确性的调整和塑造,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和学校有义务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及氛围。由此可见,当前中职院校日常管理中,怎样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应该成为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任务。而形式多样、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也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方法。
就当前中职院校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现状来看,我国目前中职院校学生主要是用课余时间如寒暑假、周六日,或者在学校结合相应机构所专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习如何为他人提供服务,如何与团队并肩作战,如何尊重他人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来奉献社会等。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本身思想和意识尚未成熟,组织能力、社会资源和资金供应能力等极为有限,因此,其所参与的志愿服务,多为公益型、社区型,相对来说,专项型和专业型较少。志愿者活动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升社会风气的一类时间性较强的公益活动,中职院校学生对志愿者角色承担,往往使其接触社会、感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存在,为学生获得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弥补了社会现实与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矛盾,提升了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中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择业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关联性
1、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
中职院校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都紧握时代脉搏,以民生诉求为前提,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社会意识、爱国热情、社会归属感的基础上,对学生建立理想信念和关注民生疾苦的有效引导,符合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要。以2014年青奥会的筹建及成功举办为例,成千上万的大学志愿者及中职院校的志愿者对青奥会的奉献,为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大学生作为青奥会志愿者群体的主力军,他们真诚的付出、礼貌的用语和行为,为中职院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青奥会的中职院校学生志愿者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国家归属感,对团队精神、互助友爱合作志愿精神在充分理解,还包括勇于承担和呼应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及坚定追求理想信念等。此类内容却是简单依靠家庭灌输及学校理论知识讲解无法提供的,具有个人特殊体验的宝贵经验和感悟。尽管受到年龄、感悟能力、理解程度等的影响,中职院校学生在亲身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也许无法深刻的体味到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无偿奉献服务理念,但是,他们所参与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对其未来成长及正确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形成,将逐步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该角度而言,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和在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主流思想及价值观等,均可成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内涵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性。
2、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展示形式
中职院校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正确培养极为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展示形式能否被其接受,能否吸引其主动参与到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于当前中职院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工作模式改进和落实而言更具有重要性。众所周知,中职院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要为课堂理论教育和课外以班主任的面对面沟通等形式为主体所进行的学生思想梳理。无论是课堂教育的思想观念硬性灌输和空洞说教,还是课下沟通效果并不良好的单一化说教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发展均有较大的局限性,而中职院校形式多样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刚好以其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灵活化的个人体验式教育模式,潜移默化的避开学生的逆反心理,打破课堂被动理论接受的桎梏,从学生自愿参与、主动奉献的角度,来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有效辅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参与,对其深入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在自我体悟和理解中产生具有个人特色的认识等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同样也是学生激发自我潜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反省和他人的评价,来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完善继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根本性手段。因此,与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功能性发挥相比,在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学校、家长和教师等均可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而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创新性研发和落实提供具有真实性的一手资料和教育改革依据。
三、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的有效策略
1、坚持德育为先,营造志愿服务活动氛围
尽管在近些年的中职教育改革过程中,中职学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方面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是受到社会舆论、家长思维、学校重视程度等的影响,具有时间执行意义的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家长学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冷漠和不支持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度和认知度。这也导致一些中职院校尽管组织了多次、形式各样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落实性和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建议中职院校本身调整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错误认知,正确认识和分析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展和创新的影响和价值,并立足本校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基本特点,在德育教育和以生为本的原则下向本校学生及家长宣传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和价值,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各类渠道来吸纳社会力量,联合社会相应组织如养老院、孤儿院等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本校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及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提供物资和环境保障。
2、双线结合推进,强化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落实
中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落实,在需要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同样离不开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辅助。基于此中职院校构建双线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方面坚持不懈的使用科学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来武装学生的头脑,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等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来,灵活调整课堂讲解模式,如使用启发式、故事讲解方式、案例式、参与式、主题研究式等,不断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性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从理性角度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控,在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和历史等来提升学生政治鉴别能力的同时,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践,辅助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来从行动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落实效果。如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之前,结合活动的预期计划联系课本进行讲解和分析,在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以课堂知识为学生行为的理论依据,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理论在学生具体行为中的转换,引导学生进社区、乡村等阵地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知识,辅助学生适用法律、互联网技术、各类资源来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此种双向结合的推进方式,需要教师和学校联合家长及社会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强不同角度的思维引导,并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班干部的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分年级、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别的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的强化和志愿服务活动的自发性组织能力。
综上,中职院校学生在年龄、能力、心理、阅历等的约束下,对社会各类问题的认知有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发展,也造成了绝大多数中职生大量存在各类影响其价值观正确构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以形式多样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落实和拓展为工作重点,在摆事实讲道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现实情况促进自我反省的工作原则下,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完成以活动激发自我提升能力,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行为实践的新型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欢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05).
[2]葛阳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03).
[3]肖海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状况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4]李菁文.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10).
教育类优秀期刊推荐《江苏高教》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刊物的办刊宗旨为:站在高等教育学科前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类问题,充分发挥舆论先导、决策参谋、学术园地、信息桥梁、实践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