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赏析:邂逅那心中的恬淡与安宁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6-17 16:56:24 更新时间:2015-06-17 16:37:23
若有人问,这世间什么是最好?我要说,心情恬淡自然最好。
若有人问,这世间什么是最美?我要说,心境安宁洒脱最美。
若有人再问,这世间又好又美的境界在何处?我要说,请你来到铜钹山,登上白花岩,走进广福寺,邂逅那心中的恬淡与安宁。
令人愕然,令人诧异,令人疑惑,这山顶缥缈的一座小庙,竟然有如此的意境与情怀?
但白花岩却实实在在就是万年古峰深藏千年古寺,徐霞客游记中就有“竹深石转,中峙一庵”的记载。请看,上山的道路蜿蜒盘旋、峰回路转,两旁的树林葳蕤茂盛、郁郁葱葱,一侧的山涧飞泉击石、流水淙淙,飞鸟在空中啭鸣盘旋、迎客低回。
这时,一片枫叶从眼前飘过,猛地抬头,只见一块巨大的石头耸峙云端,巨石两侧雾霭迷茫,氤氲荡漾,宛若一个正在天池里沐浴的豆蔻少女,展示出美仑美奂的绝世芳华,石顶的苍松浓郁遒劲,若隐若现,又如少女刚刚妆扮的云鬟,盘枝错节,妩媚动人。
近了,白花岩!刚才山路上的劳累已荡然无存,我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向上冲刺,头顶突然断断续续飘下几点雨丝,抬头仰望,原来是岩顶掉下的水滴,再一细看,这个岩石高入云端,比十几层的楼房还更雄伟,顿时,感到眼昏,身惊,脚颤,有种站不稳的感觉。正凝神间,又发现这白花岩整块石头向外倾斜,我想这个斜度肯定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更大,好象整块石头都要压下来,一座寺庙就躲在斜石壁的最底端,岩顶的水滴却落在寺门的外边。
这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地方,石壁护着整个寺庙,终年淋不到一滴雨,因此,寺庙上面盖的是木板,我想这也是世所罕见的吧!
一进庙门,立刻有一种身处佛门净地的庄严感、肃穆感。寺院里很清静,院子前边有一个硕大的香炉,游客们把香纸置于炉内焚烧,烟雾缭绕,香味沁人心脾。寺院右边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和尚,左手单掌置于胸前,右手捻着佛珠,嘴里还念念有词,好象在默诵经文。环顾殿宇檐阁,我仿佛听到了钟鼓与山野的回荡之音,悟到了祈求苍生幸福的心灵之愿。

沿着院子正面的大门往前走,里面供奉着一些佛像,最引人注目的是正殿两侧各有一排壁画,据说是从元代遗传下来的,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在默默地诉说着厚重的历史。殿堂最里边是龙洞,在外面隐隐约约看到洞里有两条龙的塑像,走近一看,龙身一直往里伸展,惟妙惟肖,浑欲腾空飞翔。点上蜡烛,进入洞中,里面幽深清凉,再往里走,有种阴森森的感觉,不时有几滴水掉在头上或身上,还有阵阵冷气迎面扑来,更增添了几分诡异。这时,静处洞中,心如止水,远离红尘的纷扰,不问乱世的峥嵘,一颗心归于平静,爱恨也烟消云散了。
从龙洞出来,适逢一女信徒于殿前磕头。她双手合掌举过头顶,然后移掌于胸前,再置于腹下,复又全身匍匐,直至额头触到门板,而后双手向前伸直,手心向下,最后双手合掌举至后脑勺,再站起来,这才算磕完了一头。随后看到的,是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上面的动作,没有人知道她到底磕了多少头,也没有人知道她到底磕了多长时间。
然而她对佛的这种虔诚,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隐隐中似乎感觉到了佛祖的降临,闭上眼睛,仿佛已随佛祖离开了这个凡尘俗世,进入了佛界,赤身裸体地沐浴着神圣的佛法。渐渐地,佛法宛如一股清泉,从我头顶缓缓流淌下来,经过全身,一直流到脚跟。这股清凉的泉水,柔柔地冲洗着我的五脏六腑,冲洗着每根血管,冲洗着每一处肮脏的角落。我的体内是那么干净,所有的忧愁烦恼,功名利禄,都被冲洗得干干净净。此时的我,没有欲望,六根清净,超凡入圣。我不敢睁开眼睛,我怕一旦睁开,纷繁利诱会像魑魅魍魉一般,侵袭而来。我更不敢走出寺庙,我担心打开了庙门,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切贪婪、烦恼、诽谤、嫉妒、痛苦都会汹涌而至。我多么想趁机在心中能够筑起高高的藩篱,不管外面的河海起落沉浮,潮涨潮平。
这时,一阵山风掠过,我如梦方醒——见证蓝天碧云,青山绿水,清香沁人,古文风道,远离红尘,净心悟念,当是人生之大幸,尽管一万个不愿意离开这静穆幽深之地,然而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这心中的恬淡与安宁之地,只容匆匆邂逅,还不能久居,不能成为我永远停泊的心灵港湾。
回来的路上,我不停的回头,看着渐行渐远的庙宇,远处,苍松翠竹,近处,泉水叮咚。一缕阳光拔开云层洒落下来,照得人满身暖洋洋的,五柳先生的超然境界突然跃入心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