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6-26 16:37:53 更新时间:2015-06-26 16:19:53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7月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1958年成立盐城医学专科学校、盐城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7月改办江苏省盐城卫生学校。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较长时间承担普通大专及本科的培养任务。1996年开始五年制高职招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3月1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政发[2005]25号)、教育部备案,升格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下面是该校毕业生论文范文:
摘 要: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应用意识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广泛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导入时,这样设计:“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比例的应用无处不在,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多少有趣的比例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事例说明:“将人的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自己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自己身高的长度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好处,买袜子或鞋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浇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大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等,这些都是用人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下面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象这样的创设情境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能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量一下事先准备好的小红旗的长和宽,写出长和宽的比后,让学生量比较大一点的红旗后再引导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面大的红旗,但长和宽的比不能改变,学生明白了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素材,开发教学资源,把“数学活动”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积极性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渗透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激活生活经验,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师从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请大家报数,并记住自己所报的数是多少,请所报数是2的同学起立,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学生按要求起来后坐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答:我发现有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师接着问:报哪些数的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生回答后,请报6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两次都站起来了?学生回答: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于是师又问:这样的数还有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了公倍数。再次要求学生找一个最大的和最小的,生思考片刻后得出:找不出最大的,最小的是6。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小公倍数。以上教学片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棗报数游戏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
四、深入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要服务于生活,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真谛。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实地测量、计算操场边、路边等的大树有多高,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同学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的学生说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后再量绳子。是个办法,但这个办法既不安全,又可能破坏树木,怎么办呢?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的插在操场上。在灿烂阳光照射下,竹竿的影子出现了,经测量,影子正好长1米,学生已知竿长2米,而影子刚好是竹竿长的一半,于是测量树影,就能推出树影也是树高的一半,这样大树的高度很快便算出来了。教师这是可引导学生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的公式,竿长:竿影高=树高:树影高。在这种轻松的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到比和比例这样抽象的概念。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课堂在线”专题网站,http://www.xxkt.cn/shuxue。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