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晋级论文发表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09 17:20:32 更新时间:2015-07-09 17:26:30
现如今,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很多小学也开展了一些心理教育。本文就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一篇教师晋级论文发表范文,有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可以联系本站在线编辑快速投稿。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近几年才进入高校,却鲜有服务于中小学的。基于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和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把视角聚焦于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活动,设计较为完善的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检验其有效性,可为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朋辈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是由一种受训和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或者是同质团体在指导者的带领下通过共同的探索和训练,促进成员共同成长的过程。一项关于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找同伴的占70%,找父母的占10%,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表明朋辈群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今,不少中小学将其心理健康教育受众狭隘化,往往只侧重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朋辈心理辅导所关注的。
综观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可见,美国在朋辈心理辅导方面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其朋辈心理辅导组织覆盖面广,同时有较为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而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发展时间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近几年才进入我国高校,更鲜有服务于中小学的。然而,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既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助人效果,切实给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小学,如果把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定位只局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治疗和干预上,活动将难以开展。因为要求小学生掌握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是极其不易的,也是不现实的。基于此,我们把研究视角聚焦于如何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开展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并设计较为完善的朋辈辅导培训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检验其有效性,为小学朋辈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案。通过朋辈心理辅导,改变,只有专业心理教师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状况,让更多学生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朋辈心理辅导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横向发展,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解决小学专业心理教师缺乏而不能满足心理咨询需求的问题,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心理辅导机制。
二、小学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
当今小学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与小学生对心理援助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朋辈心理辅导既能弥补小学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又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缓解小学专业心理辅导力量需求的压力
专业心理辅导教师配备不足与日益增长的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两者间的差距,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彰显的问题与矛盾。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往往会把视角局限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无力或很少有精力顾及大部分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然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其次才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助力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够起到预防、发展和干预的作用,从而弥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
(二)满足小学生多样化心理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存在个体差异,对心理援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当学生出现心理发展需求或者遇到心理问题时,多数会选择向朋辈倾诉。朋辈心理辅导能以同伴互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建立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可满足小学生多样化心理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朋辈心理委员在为同学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周围同学舒缓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困扰,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彼此沟通、交流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机会,有助于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及良好人际环境的形成。心理委员在助人的同时使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达到“助人自助、双向受益”的目的。
三、小学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
2013年,我们将小学朋辈心理辅导研究申请课题立项,根据课题研究的操作构思,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总结,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施程序:一是甄选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理辅导技能;二是组建心灵成长小组,规划常态工作内容;三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甄选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心理辅导技能
每学年开始,全校倡议、发动、招募班级心理委员。根据自荐及他荐原则,增补人员。原则上,每班限定男女同学各1名。选出的班级心理委员经过心理教师面试后,通过活动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班长,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再由心理辅导教师按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内容对他们进行培训,传授必备的心理专业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实操技能。其主要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怎样调适情绪、怎样控制行为、适当的宣泄方式、怎样寻求心理帮助、怎样寻求合适的求助对象和适宜的求助方法;掌握一定的辅导原则,如尊重、同情、倾听,在需要自助和助人时,能够胸有成竹、理性应对;选择科学的心理读物,推荐有益的心理网站;收集典型个案,完成同伴辅导工作记录表;发现同学中的情绪异常情况及时向心理教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反映等。 (二)组建心灵成长小组,规划常态工作内容
为了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与实效,学校还组建了由部分班级心理委员构成的心灵成长小组,并研制整套切实可行的自我培训学习方案,促使他们自主进行心理健康理论与技能学习,由心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随机引导其改进与完善。
每学期初,心灵成长小组利用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为期六周的专业技能培训。随后,每两周组织一次工作能力提高培训活动。心理委员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很重要,但他们的工作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战演练中得到提升,才能获得同辈的认可与信任。因此,尽可能多给他们创设交流的机会,以从中汲取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次的提高培训活动中,培训的主题是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和各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择定的。如期末考试月份,对心理委员进行考试心理辅导的技能培训,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和同伴相互学习,使他们能帮助、辅导同学缓解考前焦虑,从容应对考试。
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规划与布置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配合才能使其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月”期间,要求心理委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心理漫画赛、心理书签制作比赛等各项心理竞赛,倡导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目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使心理委员明确近期工作,找准方向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良好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效能感,并不断地积累经验,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年级或班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心理委员经常会碰到受自身经验与能力局限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每学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一次同伴心理互助案例督导。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督导,既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灵成长,消除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畏难情绪。在定期督导中,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及时调整心理辅导方案,以提升心理辅导的实效。要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明确地意识到,助人活动基于自身的能力,如果自身未达到帮助别人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时,切勿强求自己,而作出另请高明助己应对的选择,才是对来访同学负责任的表现。
(三)发挥心理委员作用,开展朋辈心理互助
1.组建“阳光小队”,搭建心理沟通桥梁。“阳光小队”,寓意为同学带来积极、正向的心理能量。碰到心理委员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阳光小队”在督导过程中及时向其他心理委员请教,或者及时转介给心理老师。“阳光小队”定期开展“请到心灵葵花园来”的活动,每名心理委员向班级同学发放邀请卡,打破同学对心理咨询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让同学了解心理咨询,为心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搭建桥梁,并引导同学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心理咨询,必要时能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2.策划“相约心灵葵花园”,宣传心理保健常识。每周五大课间,“相约心灵葵花园”进行专题广播,使学生了解更多心理健康信息。心理委员定期在学生群体中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话题,并和心理老师一起撰写广播稿,编排演播程序,使20分钟的广播能集专业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发展的职能。
3.结对“心灵伙伴”,携手共促心灵成长。学期初,学校分发给每个学生《心灵伙伴谈心本》,这本谈心本将记载学生在心灵成长方面的体悟,也成为同班同学与心理委员谈心的对话本。每周一,各班心理委员收齐“心灵伙伴”谈心本,通过书面沟通,走进每个同学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助人成长。
4.组织“心理游园会”,互助激发心理潜能。学校德育室和心理咨询中心每学期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举办心理游园会活动。举办心理游园会前,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心理委员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为活动收集同学身边的素材,以详实的案例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心理委员作为心理游园会各个“关卡”的策划人与主持人,设计菜单式心理普识内容,学生通过挑战各种“关卡”,了解心理保健知识,激发心理潜能,完善心理品质。
5.编演“校园心理剧”,化解一般心理问题。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促进同伴心理互助,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自主解决常见心理问题。在前期的预研究中,我们对校园心理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总结出校园心理剧编演“五步骤”:第一步,从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过程中搜集、积累素材;第二步,筛选、提炼素材,编写、生成校园心理剧;第三步,编排、完善校园心理剧;第四步演出心理剧;第五步,总结成果分享感受。心理委员携手同伴编演校园心理剧,展示了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过程,不仅宣传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理念。
四、对小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反思与前瞻
以往的朋辈心理辅导研究与实践,都倾向于将其定义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工作,以致要求担任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辅导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妥善地处理接收到的“心理垃圾”。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的研究更侧重于预防和发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围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设置活动;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成为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游戏的演示者、心理知识的传授者、心理老师的小助教等。这些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其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心理辅导老师要建立起健全的成长反馈机制,定期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清理心理负能量的活动,保障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从事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依然保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防其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诚然,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探索层面,对小学生的朋辈心理辅导迄今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朋辈心理辅导的非专业性特点使其难以避免人们对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的质疑。只有充分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性,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拓展和创新与其相适应的有效的实施方略、渠道,才能使朋辈心理辅导真正地解决学校心理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并有效地促进、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昌盛.高教园区内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问题与对策[J].水电教育,2012,(2).
[2]孙柄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3,(6).
[3]张江英.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8).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曾用名(兰州教育学院学坛)(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本刊将一如既往地突出原来的办 刊特色,不断提高质量,努力为繁荣学术、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本刊主要刊登政治、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人 口、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读者对象是高等学校师生、中等学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