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9-24 10:38:54 更新时间:2015-09-24 10:32:52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拳术。现如今,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上也都开设了太极拳这项课程。本文是一篇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本文以中小学太极拳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开展现状、价值取向、内容、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全面展开,既要坚持健康养生、人才教育、实战攻防技击性的太极拳教育价值取向,又要坚持太极拳技术和理论并重的教育内容,还要通过国家、领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促进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太极拳,中小学太极拳教育,价值取向
太极拳教育是培养太极拳专业人才的系统工程,是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阶段构成的系统教化过程。相对于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属于基础阶段,主要肩负着播撒太极拳种子并使其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历史使命。但是由于独生子女、升学压力、安全考虑、师资缺乏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开展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试图深入研究中小学太极拳教育,从开展现状、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对其进行思考与探索,希冀为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开展与完善以及太极拳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指导。
一、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开展现状
2005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设立了“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总课题组,并下设7个地区分课题组,对我国的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历时3年的最为广泛与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本次研究成果,可以推知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现状。
首先,就开展武术教学的中小学校数量而言,全国中小学重视并开展武术教学的学校只占总数的22.4%,未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70.3%,而开设武术课程学校所教授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为武术基本功与长拳。由此可知,武术尚且如此,作为130个武术拳种之一的太极拳在全国开展的中小学校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就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渠道而言,绝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民间拳师、网络媒体、武术培训等方式对武术有所了解,其中电影、电视、武侠小说等媒体对武术的艺术化、夸张化、理想化的传播,未能使学生对武术形成正确、整体的认识,而只是一个盲人摸象的局部、分割的认识,例如他们普遍认为武术就是套路。由此可知,全国中小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处于模糊、片面的状况,再加之,他们看到绝大多数练习太极拳的是中老年人、体弱多病者而且太极拳速度缓慢、演练柔和,更使他们认为太极拳不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锻炼从而主动远离太极拳。
再其次,就专业教师而言,“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武术教师”。“各地区中小学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教授,所占比例78%。”由此不难看出,中小学太极拳教师严重不足,而且担任太极拳课程教学的体育教师缺乏太极拳理论知识和技术素养。
最后,就教材而言,我国没有中小学专用的武术教材,武术只是作为体育的一个项目,其部分、局部内容被编入体育教材。在现有的各种体育教材中,相关太极拳的内容也只有“太极12动”。由这种武术教材状况也不难看出,中小学太极拳教材严重缺失而且教材内容不够合理科学。
上述调研之后,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之下,全国一些省市的中小学已经开展了太极拳课程教学。例如,2010年焦作市教育局将太极拳列入中招考试项目,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总分,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这一举措有力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市中小学的普及。又如,河北永年县政府2009年开始实施“太极拳进校园”工程,正式在中小学增设太极拳课程,目前全县已有240多所学校在体育课中增加了太极拳教学内容,该县计划在两年之内在全县中小学普及太极拳。另外,北京、浙江、内蒙、安徽、广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中小学也已经开展了太极拳教学。但总体来说,全国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尚未全面展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学校领导仍需进一步认识和推动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开展,解决中小学太极拳教师、教材、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等问题。
二、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特定民族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普遍的价值意识定向性,它以文化基因的形式制约和规定着人们的外在行为模式。就中小学太极拳教育而言,其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并间接影响未来太极拳专业人才的规格与质量。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教育必须深入探索思考其价值取向。
首先,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养生价值取向。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深的智慧拳术,其动静有序、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理论与技法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太极拳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太极大道为其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气一元论、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为其理论基础,而道家、医家、兵家、儒家等优秀文化思想亦融会其中。历代太极宗师,如陈长兴、杨露禅、孙禄堂、吴图南等的太极人生以及数百年广大民众对太极拳的深切喜爱,向世人昭示了长期系统的太极拳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修炼,不仅可使习练者健康长寿,而且可使习练者具有刚健有为、贵和尚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其中体现了太极拳内蕴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养生价值,而太极拳的这一养生价值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各项体育政策以及推广的阳光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等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无不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国民素质,而这正是太极拳的养生价值所在。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太极拳教育,应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养生价值取向为基础,这样不仅能够落实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其次,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必须坚持系统培养太极拳专业人才的教育价值取向。
学校太极拳教育作为太极拳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系统的教化过程,而中小学阶段的基础培养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成果以及太极拳专业人才的规格与水平。学校太极拳教育应该根据太极拳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目标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相应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与手段等,促进学生在武德、功力、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并将其最终培养成为真正的太极拳专业人才。中小学太极拳教育作为太极拳教育大厦的根基,必须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既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武德,又要为其打下扎实的太极拳基本功,夯实太极拳文化基础,为德艺双修的太极拳专业人才的养成奠定基础。 再次,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必须坚持实战攻防技击性的武术价值取向。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文化的本质就是人本规定性,即一切文化都是人的文化,文化是人类通过实践超越其生物本能而创造的使自我更加强大的“第二自然”,而文化又通过一定类本质的对象化教育过程,对学习者进行教化、改造和塑造,培养出具有相应文化本质特征的文化群体。
太极拳属于武术文化体系,内在地具有武术的本质规定性,即实战攻防技击性。因此,在长期而系统的学校太极拳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太极拳实战攻防技击性为核心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促使学生内在地具有太极拳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进而成为具有武术本质特征的太极拳专业人才。虽然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处于学校太极拳教育的基础阶段,但其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教学考核等都必须围绕太极拳的本质规定性来设置,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太极拳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将南辕北辙,学生也将丧失攻防实战技击能力这一太极拳核心价值,成为太极拳的门外汉,这样既影响太极拳专业人才的规格与质量,又影响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甚至影响中国武术文化梦想的实现。
三、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其中教育内容是信息客体,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培养、提高学生身心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媒介。因此,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以太极拳教育目标为宗旨,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太极拳本质规定性精心选择和设计教育内容。
首先,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招法与实战等。运动生理学相关研究显示,中小学阶段是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期和发展敏感期,在该敏感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强化训练,会促使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取得更快提高和更大增幅。而这些身体素质,例如,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协调等又都是太极拳基本功的核心内容,它们决定着太极拳专业人才技艺水平的高低。因此,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以基本功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与训练,并贯彻于太极拳教育的始终。而且,根据儿童少年大脑皮质和身体素质逐渐增强的规律,中小学阶段的太极拳教育内容安排应由简到繁、由少到多。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教授太极招法,由简单的单式招法到复杂的单式招法、由简单的招法组合到复杂的招法组合、由简单的招法少的套路到复杂的招法多的套路来教授太极拳技术。在基本功与招法训练的基础之上,应安排学生进行对抗性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战攻防技击应对能力,例如进行太极对练套路、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等内容的教学与训练。
其次,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太极文化哲学、伦理道德礼仪与传统体育养生。中小学阶段是个体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期,也是良好思想品质与道德礼仪的巩固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形象记忆能力较强,适于大量记诵传统太极文化经典。太极拳是中国技术形式的哲学,其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在技击拳术方面的最完美体现。唯有真正领会太极哲学,方能在太极拳看似静、松、慢、圆、整的每招每式中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才能在思想、技艺方面真正进入太极拳的高妙圣殿。太极经典著作,例如,《太极拳图说》、《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论》等包括了太极大道、太极拳经谱、太极拳谱、太极拳用武要论、经络学说、太极拳养生理论、太极拳伦理道德等思想,高度概括了太极拳的哲学内涵及基本规范,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价值,非常适合中小学生诵读,如能在练习技术之前让学生有所了解,对于他们太极拳技术的掌握以及日后太极拳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经典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举止礼仪习俗对于规范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是使他们一生受益的营养源泉。另外,这些经典所揭示的人体生命的基本规律,是中华传统养生的精华,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与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
四、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实施
太极拳教育在中小学的全面开展,是太极拳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太极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它的成功实施将取决于国家、领导、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多种相关因素,需要多方通力协作方可完成。
首先,国家是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实施的宏观调控者。国家教育部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吸取印度瑜伽、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等域外武技在其国内外广为传播的成功经验,制定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太极拳作为中华国术的文化地位、以及太极拳是每一位中小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制定中小学太极拳课程教学、评估标准以及太极拳教师培训、交流推广制度,将弘扬太极拳文化作为太极拳教育的核心任务,使太极拳从中小学生逐步扩展并进入各个家庭、各个社区、各个企业机关与军营,真正成为中华儿女共同喜爱并习练的民族体育项目。
其次,领导是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实施的中观调控者。中小学校领导作为教学实践单位的直接负责人,承担着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职责。因此,他们应该充分学习领会国家关于太极拳教育的相关规定,并加以认真落实。具体来讲,他们应该更新教育与教学理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太极拳教学计划。建设高素质的太极拳教学团队,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客观合理的太极拳课程评价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太极拳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共同营造浓郁的太极拳文化氛围。
第三,教师是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实施的微观调控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与执行者,其道德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中小学太极拳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入研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与太极理论并以此指导太极拳实践,不断提高太极拳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大胆革新太极拳教学观念,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与个性差别,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引路人和太极文化的传播者。 第四,学生是太极拳教育实施的直接接受者。中小学生是太极拳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太极文化的传承者与实践者,其太极拳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太极拳文化事业的兴衰与命运。因此,在太极拳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记忆力强、精力旺盛的优势,使其尽可能熟记优秀的太极理论,便于日后不断领悟与实践,将太极思想深入骨髓。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较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自主性,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勇于战胜困难、坚忍不拔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真正成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者。
第五,教材是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实施的重要媒介。中小学太极拳教材应该建立在深入研究太极拳理论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体现武术本质、传承武术文化精神、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提高学生技术和理论认识水平,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趣味性。教材内容应术道并重,包括技术与理论两部分。技术应该包括完整的训练体系,从基础训练包括手法、步法、身法及各种桩法,到协调训练即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的配合,再到实战训练,主要是攻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理论部分,应该包括太极拳理论、历史与人物考究,以及传统武德教育,包括尊师重道、精忠报国、讲礼守信、重义轻利、立身正直、谦和仁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康完整的人格。
最后,教学方法是中小学太极拳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太极拳技术与理论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观察、倾听、演练、思考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小学太极拳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做示范的直观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自主探究法,配合故事讲解的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太极拳的分阶段教学法,以及培养学生实战功力的游戏教学法,等等。
中小学阶段是学校太极拳教育的基础阶段,必须坚持健康养生、人才教育、实战攻防技击性的太极拳教育价值取向。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技术与理论两个方面,既要培养中小学生太极拳基本功、招法套路与实战攻防技术,又要培养学生太极哲学、道德礼仪、生命养生等方面的文化素养。而中小学太极拳教育的成功实施需要从国家、学校、教师到学生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才能最终为中华武术梦的复兴与繁荣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步电东.中小学太极拳课堂教学浅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3] 韩旭升.中小学应普及太极拳[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4] 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6]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编.武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7] 隋增志.理明拳法――浅谈太极拳入门的练习方法[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6).
[8]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编.武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推荐杂志《教育界》杂志,定位于教育专业的教育类权威性学术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总署批准的纯教育类权威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广西出版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6/G4,国际刊号:ISSN 1674-9510 ,邮发代号(基础教育版48-195,高教职教版48-196)。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