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大学生考公热现象应如何实现理性回归的思考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10-08 13:47:59 更新时间:2015-10-08 13:59:57
公务员是我国就业体制中很热门的一个职位,很多大学生研究生都会报考公务员,然而也并不是没个人都能顺利考上公务员的。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考公热现象应如何实现理性回归的思考。
摘要:尽管今年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明显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今天,公务员岗位依然是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本文基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这一现象,对关于报考公务员对大学生而言是不是一种理性选择、目前存在的阻碍“公务员热”降温的问题和面对“公务员热”现象应如何实现理性回归三方面的思考加以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公务员热,理性选择,社会问题
1994年国家公开招考公务员以来,“考公热”愈演愈烈,有人将公务员考试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国第一考”。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更多大学生将目光投向政府机关,公务员岗位呈现出“洛阳纸贵”的局面。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有所减少,这是否就意味着“公务员热”降温了?许多岗位考录比例不降反升,新一轮报考热潮是否会再次来临我们不得而知。总体上,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报考人数多。自199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开始实施,特别是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首次就业高峰到2014年,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呈直线上升趋势,由于职位有限,录取率极低。如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141.5万人,参考人数90.2万人,招录人数仅9763人。
报考人员专业范围广。公务员招考中,由于许多职位对报考人员的专业不设限,许多学习与公务员工作基本无关专业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使报考人数居高不下,也使大学生苦读数年学习的专业知识难以发挥作用,造成教育和人才资源严重浪费。
报考岗位冷热不均。公务员考试另一大特点在于报考岗位呈现冷热两极化态势,最热岗位火热程度屡创历史新高,冷门岗位却总无人问津。对比这两类职位,竞争激烈的岗位招录人数多、门槛低,专业限制少,且大都分布在较发达地区,冷门职位多有经验、专业等要求,工作条件较艰苦。在2010年国考中,过半考生情有独钟青睐海关和国税两个职位,同时气象、地震等方面的71个职位无人报考。
1.对大学生而言报考公务员是不是一种理性选择?
1.1报考公务员的理性选择分析
就目标追求而言。许多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毋庸置疑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那些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的工作,报考公务员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公务员工作稳定,基本不用担心下岗失业。许多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取得“灰色收入”,使其实际收入水平大大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相比其他行业更有保障,补贴范围更广、金额更多。所以就目标追求而言,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就社会价值规范取向而言。从社会价值规范取向角度来讲,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是一种理性选择。“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等观念从古代开始就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脑海,人们把做官当作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将官职的大小、官阶的高低作为衡量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标尺,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与就业观,甚至报考公务员已成为一种“精英情结”;同时,伴随着公务员社会声望和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公务员职位带来的优越感。
1.2报考公务员的非理性选择分析
就成功率而言,政府机关可以容纳和招录的人数极其有限,而报考人数却逐年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绝大多数人都以失败告终。如200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超过 104 万人,最终捧上“金饭碗”的仅 13566 人,成功率不足1.5%。①尽管今年录取比例有所提高,但大多数大学生热衷的国税、海关职位仍是“千里挑一”。对于这一现实,报考公务员似乎并不是大学生获得理想职业的有效途径。
就公务员工作的“难处”而言,且不论大学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物质和精神成本,实际上公务员工作本身就有很多“难处”。其一,普通公务员的实际工作并不轻松,需要应对来自工作职责本身、上级和群众三方压力,协调处理各类利益纠纷。其二,对于大多普通公务员而言,手中权力毕竟有限,财运亨通难以实现,所以说“公务员吃得饱,富不起”。其三,公务员工作单调乏味,传统保守,并不适合新一代有激扬斗志、张扬个性、渴望更多挑战的大学生。
2.目前存在阻碍“公务员热”降温的社会问题
2.1制度角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就业岗位供需缺口大,就业形势严峻,加之缺乏职能明确的就业服务机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大学生很难了解到相关就业信息;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受保群体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主,所以公务员在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均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公务员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时间短,公务员管理在考录、考核和淘汰等方面仍存在弊端。考录中,报考门槛低,缺乏依据岗位要求进行的专业考试,使大量非专业人士进入公务员体系;考核中,考核内容不具体、方法不科学、标准不清晰,考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公务员管理缺乏完善的淘汰机制,1996年实行公务员辞退制度到2003年,公务员辞退比例仅为0.05%,也就是说公务员基本不用担心被淘汰。②
2.2外部经济环境角度
企业工作压力过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企业员工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对企业工作望而生畏。在企业中,工作任务时间紧、难度大;企业员工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适应性;最后,在优胜劣汰速度加快的今天,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员工安全感、幸福感大大降低。
创业环境不宽松。尽管近年来各地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如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但实际操作中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多数大学生不能享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优惠。一些特定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条件较高,大学生难以进入这些市场;同时,“关系社会”传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顺利性和及时性,一些政府部门审批手续和程序烦琐拖沓,甚至拒绝**,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创业积极性降低。 2.3腐败与权力寻租角度
梅德韦杰夫曾说:“公务员受欢迎程度就是腐败水平,青年争当公务员,说明政府腐败很严重。”
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分为正式收入和非正式收入。我国公务员的正式收入处于社会中等水平;非正式收入通常与腐败和权力寻租联系在一起,由于特权寻租空间的存在,使公务员进行权钱交易等活动有机可乘,从近年的腐败案件看,这部分收入的规模十分惊人。正是这部分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使公务员实际收入达到很高水平,同时也吸引着部分大学生。
2.4大学生思想认识角度
缺乏创新创业精神,“求稳”心理突出。作为年轻的新一代,大学生本应朝气蓬勃、求变创新、善于冒险,但现阶段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规避职业风险、只求安稳,所以争相把考公务员、进“编制”作为择业的第一选择。
功利主义思想较强。如前所述,公务员报考岗位冷热不均现象极其严重,可谓“冰火两重天”,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功利主义思想较强;对部分人而言,他们向往的是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和手中的权力,无可厚非这些都将助长政府部门官僚主义甚至腐败之风。
3.“公务员热”的理性回归
3.1国家与政府层面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全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中,解除大学生后顾之忧。同时,改革公务员社保制度,完善公务员社保制度的建设和监督,打破“铁饭碗”传统,缩小行业间社保差距,使各行业从业人员都可以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待遇。也使更多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投身于更加需要他们的行业,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招聘会,这种传统渠道影响范围小。就业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使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各种就业信息。所以其一,政府应加大人财物等的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使大学生能及时了解各类工作招聘信息、用人需求和相关就业政策;其二,政府应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督促各项扶持政策有效落到实处。
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正确定位公务员人民公仆角色,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重视不同职位专业要求,保证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岗位胜任能力更强的人,实现“德才兼备”;确定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健全民主评议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淘汰机制,加强公务员竞争意识。
3.2高校教育层面
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我国目前高校专业设置过度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与社会需求相协调,导致毕业生找工作大量专业不对口。所以高校应科学规划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适当增加应用性和技能性专业,减少社会需求过剩专业招生,兼顾综合性、专业性人才培养,在充分把握市场需求规律基础上,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加强就业指导。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平等择业观。在指导内容方面,注重就业导向个性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职业,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特长。在指导方式方面,注重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努力实现授课和“导师一对一”相结合;在指导时间方面,注重“全程化”指导,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使用不同的指导内容和方式。
3.3大学生自身层面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全面认识和了解公务员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结合自身条件,平等、理智的选择自己的职业,而不仅仅着眼于大中城市和公务员职业,选择到最需要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工作。
对自身有准确定位。大学生应该在树立崇高理想的基础上,清楚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综合考虑自身特长、能力及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认真思考自己是否适合公务员职业,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注释:
①搜狐教育,网址.http://learning.sohu.com/20081129/n260925978_2.shtml
② http://www.china.com.cn/news/comment/2010-05/04/content_19959862.htm
参考文献:
[1]崔光胜,马兴法. “公务员热”的动因及其问题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113-116.
[2]郑建炯. 对“考公务员热”的理性思考[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5):237-238.
行政管理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理论观察》是黑龙江省齐 齐哈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前沿问题,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关注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广大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创设发表最新成果平台,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 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