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教育杂志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11-16 14:27:00 更新时间:2015-11-16 13:15:58
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办学最基本的特点,很多好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现在的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也开始重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培养了。本文是一篇青海教育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摘 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师资培训
目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19万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3.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5.84万人(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其规模已接近高峰。中职学校教育的重点已由规模发展转移为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文件要求“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职业学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新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当前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注重人的个别差异,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阶段,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基础,学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
2014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要求中职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专业发展的能力观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属名称,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指名词。简单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标准》规定,中职教师既要有较强的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又要有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就要和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技术进步情况,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来源单一,水平低,“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尚未建立;“双师型”教师师资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建设保障机制、教师培养培训体制不健全。
2.缺少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兼职教师比例偏低,队伍管理不科学,师资流失问题严重。
(二)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原因分析
1.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用制度不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缺少规范,兼职教师聘任通道不够畅通。
2.“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缺少相应政策制度支持,教师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需求相脱节。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层面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拓宽中职校教师准入渠道。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提高中职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型师资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二)学校层面
改变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专业提升。整合有利因素,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教师由“双证”教师向“双能”教师转变。同时,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全面优化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每年组织教师进行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在实战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紧密联系,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师层面
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中职学校教师的光荣感和归属感,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专业风格争当专业名师,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深入企业一线,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定期对新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训的培训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从制度上保障了对新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成长。
随着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型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适应中国中等职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张碧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7.
[2]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3]隋亚荣.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中职教师素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87-88.
[4]刘红梅.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J].成人教育,2009,3.
相关期刊简介:《青海教育》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由中共青海省委教育工委、青海省教育厅主管、青海教育出版社主办。《青海教育》是全国社科类核心期 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青海省一级期刊,创刊于1957年,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63-1006/G4,国际 刊号:ISSN0529-3502,邮发代号:52-78。本刊现为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