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教育实习期间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11-17 15:58:31 更新时间:2015-11-17 15:21:25
现如今,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也成为每个人学习的一个主要科目了,这就对英语教师有了一定的要求。职前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本文是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教育实习期间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摘 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全程跟踪一名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以了解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理上,实习生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知识上,积累和丰富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上,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增强了,执教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 教育实习,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对外语师范生素质也日益重视,如何让外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是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初始阶段。英语教育实习是将英语学科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职前英语教师从观察到有限的直至最后全权负责管理的全过程,能促使学生学会实际的有判断能力的教育工作[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例个案研究方法(single-case approach),通过跟踪式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职前英语教师周思思(化名)在整个实习过程中(2个月左右)的专业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2.1研究对象
根据陈向明的研究,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purposive sampling),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2]。
周思思(化名)是一名大四本科生,就读于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是一名预备党员,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有着当教师的强烈愿望。在大学的前三年,她修完了学院所规定的学分,取得了平均成绩85分以上的好成绩。教育实习从10月8日开始,12月5日结束,共持续2个月左右。周思思与其他50名学生被安排在市级某中学初中部实习,担任初一・四班的英语实习教师和实习班主任,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方老师(化名)。笔者及另外一名教师担任该实习队的带队指导教师,在该研究中,笔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一方面,以研究者的身份观察分析周思思的实习过程,力争做到客观真实,另一方面,以带队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她的整个实习过程,通过面谈、电话沟通、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感受和分享她的实习体验和心得。
2.2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主要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及录像和实物收集等研究方式收集数据。收集的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收集一览表
3.数据整理和分析
参照陈向明提出的质性资料分析方法,即阅读原始材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和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2],笔者对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最核心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概念,进而展示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周思思的实习体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她的实习过程。
3.1第一阶段――观察者(听课)
2014年10月8日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周思思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就要开始正式实习了,我特意穿了一件我最喜欢的粉红色裙子,并怀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踏进了教室。学生们真挚的眼神、天真的面孔及热烈的掌声,让我心里暖暖的。”
3.1.1观摩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根据实习安排,实习第一周,周思思的任务主要是熟悉学校、班级和观摩任课教师的英语课。在此过程中,周思思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学环境不够优越。周思思理想中的英语教学应该全部都用多媒体,用她的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是一块黑板和几只粉笔?只有部分教室配有多媒体,但老师上课也不经常使用;甚至练习中的听力,有时候老师也不播音,而是老师口头朗读(后来问了原因,原来是因为差班学生听录音跟不上,老师只能自己减慢速度朗)”。走出教室,她一脸失望地对我说:“我希望学生能听到尽可能纯正和标准的英语,这样,至少保证了良好的输入!”
第二,课堂效果不够理想。周思思理想中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积极发言,热情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对学生要‘有距离的热情’,教师既有权威又有温暖,一堂课下来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又完善了人格”。她在日记中写道:实习第一周,我就有点受打击了,今天听课的时候,学生们很“闹”,尤其是“差班”的学生,坐在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听课。
研究表明,很多职前英语教师跟周思思一样,在实习期间都曾流露出迷茫、困惑和失望,“职前教师的设想会被学校、课堂和教学的现实状况打破”[4]。
3.1.2反思与调整(心态)
笔者与周思思多次沟通,走进她的内心,发现在实习第一周所经历的“落差”,并没有磨灭她“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理想。经过反思和调整后,她依然“无法救药的热爱着这个职业”。
3.2第二阶段――模仿者(备课和说课)
从一开始听课,笔者鼓励周思思听不同教师的课,向各个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从第二周开始,笔者布置她一边进行备课,为后面正式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3.2.1熟悉与了解(学生情况)
备课期间,周思思对班上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性格、家庭情况、英语水平、学习动机等各方面,并列出表格,详细记录。笔者建议她把班上所有学生的姓名记下,周思思对这个建议很赞同,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手机把班上学生都拍了照,然后每天都看着照片想对应的名字,呵呵,很有乐趣!”
3.2.2学习与模仿(实践性知识)
听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及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周思思开始着手写教案,她准备的第一节课是“如何描述外貌”。当被问及设计思路时,她说:“这课是教学生如何描述他人的外貌,语法点主要是‘have与has的用法’。我想把课堂设计活泼点,PPT要制作精美,多安排些游戏去巩固本单元的新单词和句型。但是我有点担心的就是时间安排,我不知道我安排多久才合适?学生是否会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3第三阶段――实践者(上课)
对于她的课堂,她希望:“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枯燥的氛围下吸收知识。”整体而言,她表现还不错,很有亲和力,并能随口喊出学生姓名。
3.3.1实践与体验
周思思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她把自己好好地打扮了下,她说:“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服装对学生也会有影响,同时是对这份职业的尊重,我希望自己给学生的印象是时尚活泼、热情有活力,传递正能量给学生。”整体而言,她的第一堂课基本按照教案顺序安排授课,但笔者观察到,大部分时间她用的是中文,给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不够多,设计的游戏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操练新单词的时候,她用的是“你大声我小声,你小声我大声”的教学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配合她练习,但两轮下来后,学生似乎都没有兴趣了,只有几个学生在配合。
课后,她说:“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教师正式给学生们上课,紧张而兴奋,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我都虚脱了。”笔者对她的课堂提出了肯定的地方,同时提出了不足之处,她非常虚心地接受,并希望:“下堂课,我一定把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改掉,我希望您多给我建议让我不断进步!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3.3.2收获与认同
周思思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实习生,每次备课都非常认真,时刻牢记笔者给她的一些建议,并坚持听不同教师的课,她后来上的几次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实习结束后,她参加了学校举行的“2015届毕业生实习授课比武大赛”,荣获了“二等奖”。她在日记中写道:“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感受颇多,收获多多!能得到老师学生的认可,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虽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前面是风是雨,我依然选择坚持,我热爱这份职业!”
4.结语
本文以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考察了一名职前英语教师的实习过程,分析了其在此过程中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情况,指出了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实现了英语教学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积累和丰富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反思能力增强了;执教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幼真,刘捷,编译.李・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57.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Cole,A.L.& Knowles,J.G.Shattered images:understanding expectations and realities of field experienc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3,(9):457-471.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职工教育》杂志是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刊的全国职工教育综合性期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主办的全国职工教育类核心期刊。2012年6月,经上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本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