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期刊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个案观察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12-14 17:09:46 更新时间:2015-12-14 17:04:43
现如今,英语已经在各个中小学普及了,有的幼儿园也开始进行英语教学了。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是每个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发表期刊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个案观察。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应该追求有效教学。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附小英语课堂的观察,有效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课前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课中游戏,示范寓教于乐;课堂加分,赋予正向强化;主题活动,追寻文化之源;校本教材,应学教之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个案,课堂观察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广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研究”(立项编号:2014JD2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士会,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伍小波(1992―),男,重庆开县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有效教学目前学术界已有比较丰富的论述,笔者认为对于有效教学我们不应该单从静态认知层面来理解,在效果、效益、效率三者之间,效益应该成为有效教学可持续性纵向延伸的切入点,而这种效益不应当是在课堂上通过灌输和控制所能强加的结果。我们应当追求一种长期的效益,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扎稳脚步。所以,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在追求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过程当中有生成性的积极体验。笔者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附小英语课堂的观察,发现该校的英语课堂是教学目标达成与教学生成统一的典范,为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课前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与人之间形成关系,就必然需要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于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交流,而互动便是使主体建立关系的纽带。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一条主线,是得以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1],在师生互动的内涵把握上我们必须明晰:师生互动双方同为主体,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互动,他们是平等的;在互动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双向作用;师生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是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2]一般认为,教师目标与学生目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目标的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形成态度、培养学生性格和促进学生技能发展,从而完成学生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目标则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完成社会化。正因为如此,师生应通过互动来消除彼此间的障碍,增加合作的可能性。[3]
在一般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开始教学前首先会和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例如:
生:stand up, Good morning, teacher.
师:Good morning, class, sit down, please.
然后迅速进入英语知识的教学,在这样简单的问候然后进入教学的模式会使学生感觉到程序化式的生硬,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广西师范大学附小的英语课前同样也有师生问候,但并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问候。例如:
师: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today?(学生迅速站起,在教室走道有序列地一排站好)生:I am good, I am wonderful.(学生一边说,一边做手势动作)师:what day is it today?生:It’s Tuesday.师:Oh, how to spell it?生:T-U-E-S-D-A-Y.师:How is the weather?生:It’s sunny.师:What’s the date today?生:It’s October 29th. (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写板书:October 29th)师:OK. Let’s sing a song.(学生在走道开始一边唱一边结合歌词做出肢体动作)师:Good, sit down, please.
这种问候方式师生互动性强,消除了师生间天然的心理隔阂,形式生动活泼,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那么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界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而教师与学生需要有一种双向的意向关系,教师希望学生在教授的知识中学习成长,反过来学生需要具有一种乐意学习的欲望。[4]因此,师生的这种课前问候对于双方达成一致的学习契约,开启有效的教学之旅起到了很好的预热作用。
二、课中游戏,示范寓教于乐
在古希腊语中,“游戏(Paidia)”与“教育(Paideia)”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二者均与儿童(Pais)的“成长” 密切相关。英语中的“学校(School)”则源于拉丁语“Schola”,“Schola”又源于意为“闲暇”“休息”的希腊语“Skhole”。由此看来,游戏一开始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游戏中人们解放天性、获得本真。所以席勒写道:“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整人。”[5]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到来,人们对于游戏已经远远超脱了实体性理解而进入精神内涵的追求。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可能会平等相处、通力合作、和谐相处,人的本性、生命、本质力量才会自然、自由地展现,人作为人的属性才能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实现,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与生命的乐趣、意义。[6]对于学习,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何以让学生心中喜悦、乐于向学呢?皮亚杰认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无论如何,游戏乃是这些活动的一种机能练习。因此,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而游戏又回过来加强认知活动。”[7]小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7―14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好动,身体与智力都还处于发展期。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游戏与孩子的天性不谋而合,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品格。笔者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附小英语课堂的观察,发现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中有很多业已成型的课堂游戏。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本来就是很枯燥乏味的,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而儿童随着经验的增长,心智也随不断增长的表征和提高的反思能力而得到发展。表征从单纯的行为性转向行为性―形象性,最后达到行为性―形象性―信号性。这最后的三重方式不仅具有信号(尤其是在语言之中发展)能力,而且具有将信号与形象和行为一体化的能力。[8]这种能力形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 (一)英语单词学习游戏
游戏一,石头剪刀布大PK。游戏规则:让学生做“石头剪刀布”游戏,从前到后,最后看哪一列把另一列PK完,两列比赛学生在比划手势时都念着新学习的某个单词,全班也都跟着他们的手势一块儿念新单词。一般选取的都是走道两侧的学生。游戏时机:该游戏都是教师教读完了某一个新单词之后,在集体朗读、小组朗读后运用。游戏优点:能够巩固学生对新单词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缺点:处于第一组与第四组边缘位置的学生无法参与到该游戏中。改进建议:每组内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座位左右调换。
游戏二,速站速坐念单词。游戏规则:教师示意哪一组的学生,那一组的学生便迅速站起来大声念完一个新单词,然后迅速坐下,教师再示意下一组。游戏时机:在教师教读完一个新单词,集体跟读了几遍之后。游戏优点:各个小组快速站起来阅读,能有效激发大家的活力,避免开小差、打瞌睡的情况。游戏缺点:学生在速站之时很容易推倒后面的凳子,然后速坐时一下就会坐在地板上,特别是坐在最后排的学生,更容易坐在地上。改进建议:在游戏开始时,教师提醒学生在速站时不要太过兴奋,以免推翻板凳。
游戏三,开火车念单词。游戏规则:两竖列的学生从第一个开始,迅速站起来读一个新单词,读完后立马坐下,紧接着后面的学生也立马站起来读这个单词,一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最后一个学生不用站起来,读完直接举手。两竖列的学生谁先读完谁就获胜。游戏时机:在教师教读完一个新单词,集体跟读和分小组朗读完了之后。游戏优点:该游戏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能加深对新单词的记忆。游戏缺点:处于第一组和第四组最边缘的学生无法参与该游戏。改进建议:每组内的学生在每周进行一次座位左右调换。
游戏四,卡片记单词。游戏规则:教师向学生展示写有单词的卡片,学生跟着朗读,教师对部分比较有难度的单词进行教读;整体读完一遍之后,教师迅速无规则地变换卡片,学生集体抢读;然后教师再无规则变换卡片,学生举手,抽个别学生朗读。游戏时机:新单词教读时,或复习已学单词时。游戏优点:因为教师在进行卡片变换时是无规则的,所以学生就必须全神贯注地注意教师的动作,然后快速思维,做出反应,读出新单词。这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开小差,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游戏缺点:教师变换太快,自己很难听清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改进建议:教师应该在抽查个别学生朗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以便得到更多的学生反馈,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
游戏五,消灭单词。游戏规则:教师先把新单词整体教读几遍,然后每十个一组将单词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对每一组的单词进行整体朗读。读完一遍后,教师将读得比较好的单词擦去,然后再读,直到整组单词都被擦完。游戏时机:在教师对新单词整体教读,学生基本会读之后。游戏优点:让学生在读单词的时候能够迅速获得一种满足感,让学生准确朗读单词,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效率及积极性。游戏缺点:无法确保学生个体是否对单词发音准确掌握。改进建议:此游戏应该结合对学生单个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游戏六,大家来找茬。游戏规则:教师整体教读完一篇课文之后,再一句一句地朗读,故意读错一些关键单词,让学生纠正,然后再让一个学生仿造教师的方式故意读错,让其他学生纠正。游戏时机:学生基本掌握该单元的单词发音及意思,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教读后。游戏优点:能够让学生迅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听力水平,唤起学习兴趣。游戏缺点:学生有可能浑水摸鱼,无法确保个体是否能够掌握。改进建议:让同桌之间两两进行这种游戏,教师在走道里走动观察、倾听、指导。
(二)情景对话练习游戏
游戏一,课前三分钟。游戏规则:每一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肢体动作及对白,使表演生动形象。游戏时机:在每节课教师和学生相互问候之后。游戏优点:该游戏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及表现的欲望。游戏缺点:很多下面观看的没参与表演的其他组学生没有专注于看表演。改进建议:在表演组表演完后,除了教师点评外,还应该让其他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表演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游戏二,双簧表演。游戏规则: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躲在讲台下面,利用麦克风将学过的课文用英语逐句表述出来,另一名学生根据他的表述在讲台前做出相应的动作。游戏时机:在学生已经对学过的课文比较熟悉之后。游戏优点: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游戏缺点:该游戏的参与人员比较有限。改进建议:教师应该让没有参与的学生对表演者的表演进行点评,使没有参与表演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
英语单词的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广西师范大学附小在课堂上所开发的一系列单词学习游戏,很好地结合了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另外,这种方式也注重语言的输出,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了学生稳定的英语学习内部动机。这恰恰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任务不谋而合,虽然也确有一些不足,但是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这些不足是可以克服的。
三、课堂加分,赋予正向强化
对学生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评价契机,给予学生形成性评价,评价的维度可以是与学生在课堂上所反映的认知和技能、情感与态度、方法与策略。根据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观点,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主要是由外界刺激而逐步形成的,在儿童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过程中外部影响是形成内因变化的重要因素,且正向强化是形成学生稳定积极学习行为的强心剂。
笔者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附小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每节课之前会给各小组在黑板上标好组序,在课堂中教师抽问学生,对于回答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给其所在小组加一分;对于在单词游戏中获胜的小组,由第一排的学生上讲台加五分;在情景对话练习中根据表演的水平,教师给所在小组加三分及以上的分数。这些分数都是由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加上的。 这种在课堂上及时加分的方法,其实就是形成性评价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而由外部的正向强化形成自己内部稳定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加分标准,师生之间应该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规则,严格执行,同时,教师在抽问或游戏时也应该考虑公平性的问题。在生成性教学中把握效率,在形成性评价中把握时机,在强化行为中把握规则。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这是一个人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而放任自流就是堕落”[9]。
四、主题活动,追寻文化之源
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传统。[10]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灵魂,离开了文化的语言就成为了无意义的符号。正如拉多(Lado,1964)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根据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来解释未知的外国文化,发现不同和冲突时,图式必定调整,学习者相应产生一种‘文化多面性’,以便克服原有的文化狭隘知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11]。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文化背景,以消除在孩子头脑中母语文化根植的固有影响。
10月29日是我们走进广西师范大学附小开始课堂观察的第一天,刚进入校门一大幅海报就迅速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海报的标题是:HAPPY HALLOWEEN! 内容是让大家参加10月31日在大操场的变装大巡游。海报运用了南瓜灯、女巫、蝙蝠、古堡、幽灵等万圣节的元素。进入课堂前,教师告诉我今天可能不会上新课,要进行万圣节主题活动的准备工作,因此整堂课都是围绕万圣节主题展开的。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与万圣节相关的元素,并教读对应的单词,之后结合视频教授万圣节的主题舞蹈,然后介绍万圣节的起源及国外的万圣节习俗等,最后让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剪一些与万圣节相关的东西,并将其用于万圣节当天教室的装饰。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然而我国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词汇、句意、语法等的分析,对文化的传播只是“轻描淡写”。这种校级主题活动结合了课堂,召集起了全校师生,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让学生对外国的文化习俗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五、校本教材,应学教之需
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教材去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发挥创造性。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指出,“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所以怎样学就必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儿童的思维、记忆、探索欲望都远远大于成人,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学习语言的“教学最佳期”,教师不能只顾学生过去完成的已有发展水平,而应该考虑学生在现在认知基础之上还能达到何种水平,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乐于向学。
广西师范大学附小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早晨就有十分钟的英语朗读时间,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会有一节英语课,此外还有一节外教英语课。在笔者所观察的五年级的一次考试中,英语达到100分的有六人,全班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在85分以上。可以说,广西师范大学附小的学生英语基础是相当扎实的。
在学习完国家规定的外研社英语教材之后,为了适应学生的英语发展之需,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增添了一本英语校本教材。这本教材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32开本彩色版的《典范英语》,整本书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一幅图片配有一段相应的英语文字描述。图片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些都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但是部分单词偏难,笔者所在班级的刘老师告诉笔者,学生能够掌握80%就很不错了。因此,在进行校本教材的选择时,学校还应该结合学生具体实际,运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国家的宏观政策落实到每一堂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不应当在每一节课中刻意追寻三维目标达成。教学系统是一种高度自组织的机制,教学系统(教学场域)组成之初,组织结构并不明显,系统处于无序和非平衡状态。通过对教学信息的输入和教师与学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系统结构逐渐形成;最后系统某一序参量主导系统演变,使系统达到有序。[12]所以,教师应当在对国家政策及教学目标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追寻师生动态生成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2]杨富成.精心组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7).
[3]李文跃.符号、教学符号与教学符号互动的探索――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4]〔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术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张正江.教育即游戏[J].教育导刊,2011(1).
[7]冯季林.论游戏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8]〔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1.
英语论文发表期刊推荐《英语大王》,本 刊是广西师大杂志社新推出的全新的趣味英语学习杂志,倡导把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学习理念的生活化英语和新的应试备考英语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它既体现了在同 类期刊中的新锐,得到初中生的喜爱;又适应了中国教育的需要。刊物倡导时尚性、趣味性、互动性和情感性,分为红版和绿版。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