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发展现状及制胜对策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3-18 14:35:36 更新时间:2016-03-18 14:18:33
田径或称 田径运动 是 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田'是指广阔的空地,在跑道所围绕的中央或临近的场地上举行的跳跃、投掷,统称为田赛,田赛是用米尺丈量所跳的高度、远度和所投器械的远度的项目。本文是一篇教育研究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发展现状及制胜对策。
【摘 要】为了掌握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发展现状及提出制胜对策,运用文献法、访问法、数据统计法,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国内该项目的发展历程,训练技术的发展趋势,项目特征与发展的认识,制胜因素等进行剖析。找出适合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发展的客观规律、训练模式、方法等,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帮助提高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水平,完善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建设亦有所裨益。
【关键词】男子400米栏,技术特点,制胜对策
一、前言
(一)研究状况概述
田径运动是在奥运会中设项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作为基础性战略项目。有“得田径者得天下”得说法。跨栏项目作为田径比赛中受瞩目的热点项目,考察的是运动员瞬间爆发力和耐力水平,属于技术较强的快速力量型项目。跨栏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跨栏跑最早使用的栏架是掩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栅栏,1900年出现可移动的倒T字型栏架。1935年有人将T型栏架改成L栏架, L型栏架支脚的另一端朝向运动员的跑进方向,稍加阻力即可向前翻倒,减轻了运动员的恐惧心理。男子400米栏项目是在1896年被国际田径联合会正式批准为比赛项目。当今男子400米栏项目的栏高规定为91.4厘米。但是,在当今世界田径蓬勃发展得今天,中国田径军团男子400米栏项目出现相对停滞和衰退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发展现状,探寻其制胜的因素及规律,不仅及时准确地为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而且对于提高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整体水平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研究意义
我国男子400米栏跑的全国纪录是孟岩于2006年在田径大奖赛印度班加罗尔站的创造的49秒03。对比1992年的巴塞罗那,美国选手凯文.杨创造的世界男子400米栏纪录46秒78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针对我国400米栏项目发展现状及制胜对策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将围绕国内外男子400米栏项目的对比、项目技术特点、制胜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访谈,通过一定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男子400米栏项目现状与发展规律等情况。旨在探索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结合实际为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外优秀男子400米栏项目运动员训练比赛状况,及我国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题目,利用检索引擎、期刊网和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
2.访谈
通过访谈形式,对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和专家对影响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各个因素进行专访,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男子400米栏项目特征与发展的认识
1.男子400米栏项目技术特点分析
起跑至第一栏技术特点分析
男子400米栏项目从起跑至第一栏规定的距离为45米,在这段距离中主要是起跑后的加速度和准确的踏起跨点并且在起跨前两步要有加速上栏的表现。这个阶段起跑后的加速度略低于400米跑的速度,运动员从静止到获得起跑加速度,再把握好平稳的节奏和一定的步数,才可以成功跨越好第一栏。按照跨栏的技术要求,男子400米栏的步数是由运动员的身高决定的,身高高个的步幅大,步数少,反之,步幅小,步数多。一般,世界上优秀的男子400米栏运动员踏第一个起跨点会采用20~21步,20步的平均步幅为2.25米,21步的平均步幅为2.14米。在起跑器的安装上也是有讲究的,如果运动员起跑至第一栏的步数为双数,应将起跨腿放在前起跑器上,单数则相反。起跑至第一栏间的步数有单数与双数之分,而决定起跑至第一栏的步数是由后面九个栏间跑的步数决定的。比如,运动员的栏间跑是14步,则从起跑至第一栏的步数是20步。合理的选择从起跑至第一栏间的步数成了保证后面九个栏间跑的重要环节。
跨栏步技术分析
跨栏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了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好坏,由于男子400米栏项目跑的距离是400米,所以它不同于直道栏项目。直道栏项目只需要一侧腿能掌握跨栏步技术即可,但由于男子400米栏项目栏距距离较长,而栏间跑的步数需尽可能减少,并且要做到不缩步幅不拉长步幅完成栏间跑和顺利的过好栏架。所以优秀400米栏运动员必须具备双腿交替跨栏技术。熟练的左右腿交替跨越栏架才能把握好完成全程技术和节奏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的发挥自己的水平。
随着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跨栏技术逐渐近似于短跑技术,但其技术特点仍与短跑技术有所区别,弯道栏技术首选右腿起跨攻栏,由于栏架较直道栏项目跑的栏架要低,攻栏时身体前倾的角度较小。摆动腿的脚前掌内侧踏上起跨点,起跨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稍前一点。栏前折叠摆动腿向左前方后蹬,摆动腿蹬离地面后,上体稍向左旋转前倾,身体重心随着摆动腿下压着地支撑。腾空过栏后,为了克服离心力作用,身体重心支撑稳固,身体前倾的幅度可以变大。同时,起跨腿打小腿折叠,小腿收紧,脚尖勾起,向左前方提拉,以髋为轴完成两腿剪绞动作,但起跨腿不需要抬太高。摆动腿异侧臂往前上方摆出,另一臂屈肘摆出体侧。形成了一套“跨栏姿势”。
全程跑节奏技术分析
训练、比赛中用减少栏间步数去完成400米栏项目的全程跑,是400米栏项目成绩提高的重要保证。由于400米栏项目的栏间距离较长有35米,一般优秀运动员13~15步,而运动员自身的水平、身高、体能等个体差异不同,迫使运动员往往会在比赛中改变步数,他们全程跑下来的步数也是有所差异。因此,结合训练、比赛实际情况一般采用变化多数的混合节奏跑法。(见表一) 400米栏项目栏间步数的安排,是根据当时运动员的状态、对手情况、比赛环境因素等情况而制定的,在训练或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在某一栏间出现多跑出两步,就会降低了栏间跑的速度,而且在前半程就已经会加快体能的消耗。因而,在起跑至第一栏间阶段和冲刺阶段步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证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途径就是减少全程栏间跑的步数。
2.中国400米栏项目发展历程
跨栏运动是在1911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又称全国学界运动会)被正式定为比赛项目。1933年旧中国第五届全运会上男子400米栏项目才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当届冠军成绩是陶英杰所创造的59秒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该项运动的广泛开展,场地设施的改良,以及国外科学的训练理念与方法逐步进入国内,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有了长足的发展,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更是得到较大的提高,逐渐与世界选手的成绩拉近了差距。从表二看出,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发展历程。
1953年男子400米栏项目采用人工计时的成绩是56秒8,1978年采用全自动计时的成绩为52秒37,1979年当时成绩提高到51秒02,共刷新了14次全国纪录。90年代,我国突破50秒大关的成绩是1993年创造的全国纪录49秒59。目前,我国的全国纪录是49秒03,是孟岩在亚洲田径大奖赛印度班加罗尔站创造的。而目前,全国青年纪录,是徐向超2011年在江西举行的城运会中创造的49秒87。
(二)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与世界男子400米栏项目成绩对比中,(表二、表三)可以看出,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成绩在国际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虽然,我国选手孟岩,在班加罗尔站创造了49秒03的全国纪录,但是,与世界纪录46秒78的成绩还有较大差距。要赶超世界水平还需要我国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从上表可以看出,男子400米栏项目保持较高水平的国家是美国,他们的成绩也都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准,天才美国运动员摩西,不仅获得两届奥运会冠军,并不断的创造了男子400米栏项目不败的神话。
1.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现状概括
目前,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该项目运动水平亟待提高。面对平平的成绩,突显出了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以下不少问题。(1)在训练上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本土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手段。(2)教练员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缺少外出培训、交流的机会。(3)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学习内容与实践有较大距离。(4)后备人才衔接不协调,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建设。(5)人才储备不足,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这些都是成为了限制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继续前进的难题。
教练员水平以及培训体系问题
1987年至今,中国田径项目逐步建立了一套针对教练员的培训制度和管理体系。但是,培训教材、和培养模式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而且,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想在世界大赛中出成绩,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练员们的动力。使得教练员很少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主动参加学术活动的情况更是不多见了。而且,普遍国内教练员的外语水平都不高,与国外优秀教练员的交流就形成了很大障碍,在国际田联官方网站上有较全面的训练信息,也因外语水平有限而无法阅读。从漫长的运动员培养过程,从选材,到日后的训练计划、比赛计划以及伤病防治,教练员的每个细微抉择,对运动员而言都不啻生杀予夺。刘翔在运动生涯中与教练共同走过无数的十字路口,如果走错一个路口,恐怕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刘翔了。可以说,把刘翔交给国内其他教练员带,他的成绩也可能突出,但可能就无法达到现在的水平。
运动员选材难问题
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处于弱势,人才资源较贫乏,这也是阻碍该项目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男子400米栏项目的自身特点:身高和体重的要求非常苛刻以外,还要求运动员具备吃苦耐劳的特性,节奏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体能方面需要具备有较好的水平。因此,也就导致了选材难,缺乏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合理的梯队的建设。当今,世界性的比赛不单是依靠一线队员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储备,也直接影响了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除了孟岩、李广金、张世宝、程文等一些国内名将以外,很少能发现其他有潜力的男子400米栏选手了。
2.中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发展趋势
起跨技术的改进
起跨:起跨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后蹬结束这一支撑时期而言,包括两腿、两臂及躯干相互之间一系列的协调连贯动作。
(1)起跨“落、蹬”快。要做到身体重心沿着距地面较高的“平直轨迹”迅速向前移动,就需要放脚迅速,缩短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起跨腿迅速地经垂直部位转入后蹬。(2)找准适宜的起跨距离。由于,起跨角度小,摆动腿人员向前攻摆,能使运动员快速做下栏动作,杜绝了运动员出现跳栏的情况。(3)保持正确的起跨角度。起跨角度决定了运动员用力的方向,保持起跨角度小于七十度是较为理想。这样,既能减低过栏时与栏间跑的身体重心,又能保持和发挥水平速度。因此,缩短时间,节省力量。(4)摆动腿攻摆动作“快速、积极、连贯、准确”。在起跨结束的一瞬间起跨腿的髋、膝、踝三个关节应充分伸展。(5)两腿、两臂及躯干动作积极配合,摆动腿攻摆时,异侧臂应积极前摆,同侧臂屈肘后摆,要形成一个迅猛的攻栏姿势。
改进起跨技术,需要相应的力量、速度素质,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表现出迅猛的攻栏意识。
过栏技术的改进
过栏:过栏是指起跨结束,从身体进入无支撑阶段起到摆动腿在过栏后着地止的这段时间的动作。在下栏落地整个过程中,两腿动作要协调、积极、连贯。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可以有利于接着迅速的转入栏间跑。 (1)摆动腿积极下压后趴,对加快下栏速度创造有利条件。注意,不是整个身体下压,而是大腿积极压栏。可以有效改变了摆动腿环节重心和身体重心的相对位置,加快下栏着地。(2)起跨腿迅速提拉。在摆动腿积极下压的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大腿逐渐抬平,膝高于踝,大小腿夹角小于九十度,大腿带动小腿,迅速向前提拉。整个过程要协调有力。
发展绝对速度
男子400米栏项目不仅与400米项目一样都是激烈的速度竞赛,需要对速度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需要较好的运动节奏感和身体平衡能力,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的过程中合理分配能量。男子400米栏运动员是在接近无氧条件下进行工作的。因此,该项目同属于无氧代谢项目。应通过发展绝对速度来提高速度耐力的发展。将速度与速度耐力相辅相成,紧密联系起来。男子400米栏项目的速度借助相应的耐力水平才能取得发挥,而速度耐力又必须以速度为前提才能体现。具有较高的速度耐力水平,也意味着在跑的过程中有充足的能量储备。前半程能轻快的跑出相当的水平而又较少的消耗能量,有利于推迟后半程减速的出现。可见,速度决定了运动员的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重要环节。
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的关键在于不断突破速度“障碍区”。最大限度地延长快速跑进的距离。速度能力提高了,运动员才可以在该项目中游刃有余地控制比赛节奏。并与发展无氧代谢非乳酸供能的能力相结合。训练方法如下:采用60~100米,90~100%的强度。60米6次1组,每次课2~4组。总量控制在1500米。为了促进肌肉内CP得到有效补充,间歇时间控制在3~4分钟。因为CP再生成供应恢复的几率为30秒(恢复45%),60秒(恢复70%),90秒(恢复85%)3分钟(恢复95%),组间歇控制在8~10分钟。如果休息时间过短,CP就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生成和恢复,造成肌肉酸痛,而成为无氧糖酵解供能的训练。
提高无氧运动能力和专项能力,即保持速度的耐力
有氧训练是无氧训练的基础。有氧训练的基础越好,到了无氧训练氧债的积累就会越少。氧债的形成是与乳酸有关的,氧债越多,体内乳酸堆积也就越多,就会造成腿和臀部肌肉酸疼。因为自主摄入的氧气已经不够体内燃烧能量物质所需的氧气量。这样就会产生氧债。会使运动员不能坚持长距离的快速运动。另外,乳酸的排除主要使靠提高摄氧量与血流量对乳酸进行分解,有氧能力强的运动员,乳酸消除快,恢复也快。提高男子400米栏项目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主要是采用极量负荷跑30秒~60秒的间歇跑,反复跑,组合跑为主。如300米3~4个、200米5~10个、450米2个,强度用于最大乳酸值训练时要求90~100%。耐乳酸训练时80~85%强度,混合训练时75~80%强度。
提高力量耐力素质
研究表明在极限疲劳状态下,优秀400米栏项目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相比,其跑速的差异是由步长引起的,其明显的技术差异是在跑的“制动”阶段。低水平运动员的“制动”时间长,身体重心上下波动的幅度较大,过栏时腾空时间较长,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在疲劳状态下水平速度的损失。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可以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和肌红蛋白的数量,使肌细胞得到更多的血红素,提高人体承受无氧负荷的能力,从而延缓后程跑速度的下降。而运动生物血的理论则认为,对肌肉采用75%负荷较长时间的练习,可使体内3种酶的活性提高,3种酶的活性提高对促进糖酵解能力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男子400米栏项目特点要求从事该项目的运动员同时具备多种素质。但客观求实的讲一个运动员同时具备多个方面的素质只能出现在理论上。因为有些因素间的作用是互相制约和互相影响的,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400米栏项目运动员也只是某一、二方面突出,比如如有着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耐力水平,却缺乏良好的速度能力或技术水平等。
400米栏运动员大致分为3个类型。第一种,专项耐力型。即是400米平跑成绩相对突出的运动员。第二种,专项技术型。这部分运动员110米栏成绩也非常好,基本都是速度节奏型的,这些运动员有着比较强有力的肌肉和良好的力量素质,但在耐力方面非常薄弱。第三种,专项节奏型。他们没有突出的400米平跑成绩,也不具备跨高栏项目的技术能力,但他们在栏间跑节奏方面非常突出,具有较强的节奏掌控能力。这类运动员只适合400米栏项目。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员技术与节奏训练特征如下表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对男子400米栏项目特征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可以为该项目现有水平进一步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数据和依据。
2.通过对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了该项目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对策。
3.通过对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后备人才储备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促进现行的人才储备管理体制,可以在举国体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4.通过对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教练员队伍水平、教练员培训体系状况的分析,可以完善教练员培训管理体制,为该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5.通过我国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与国外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的成绩对比表中分析我国该项目成绩低迷的原因,对形成我国本土化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有积极作用。
(二)建议
1.提高教练员素质,完善培训体系,完备训、科、医相结合。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教练员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我国男子400米栏项目的水平与世界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深入研究我国田径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岗位培训体系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提高该项目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促进该项目的均衡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如今高科技运用领域是越来越广泛,先进的体育科研医疗水平已经成为该项目高水平领域突破的重要保证。
2.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青少年竞赛规则,改变单纯的选拔运动员的体制,促进该项目的健康发展,培养、储备优秀后备竞技人才。将同时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不仅成为优秀运动员,也为未来全民健身体育工作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菲菲,400米栏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
[2]张建亚,高铭贤,邓凤巧.400m跨栏训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1)
[3]郭洁民.400m跨栏跑得成绩与跨栏节奏相关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年5月第26卷第3期
[4]吴艳丽.400m栏技术分析与训练[J]益阳师专学报2002,(3)
[5]陈绍文,陈建国.400m跑的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5)
[6]陈志强.400m栏运动特征得分析和评价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第40卷第2期
[7]田麦久,徐本力.论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期刊简介:《外国教育研究》载文研究日本、欧美等国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及教学方法,涉及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报道教育改革动态。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