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发表基于“培训包”理念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研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4-01 11:01:07 更新时间:2016-04-01 11:50:01
近年来,着眼学生任职岗位技能需求,大力改进培训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是一篇教师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基于“培训包”理念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研究。
摘 要: 本文结合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问题和国外成功经验,探讨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策略和实施方法,为实现对职业技能的精细化培训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包”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岗位技能需求分析不够精细,课程教学操作弹性过大,缺乏对培训目标的精细化监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本文着眼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问题,探讨了职业技能精细化培训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及其地位
进行技能培训,首先要搞清其在培训目标中的地位。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基本内容。
学校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和目标不同,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目标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依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培训目标,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培训对象任职岗位技能结构的基本分析,职业教育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共性需求如下:信息交流技能、信息表达技能、信息获取技能、信息处理技能、信息应用技能和信息保护技能。
针对上述六项技能中的每一技能,都可以按照技能标准、技能单元、构成要素及技能标准的实现思路进行细化,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子技能,从而建立精细化的技能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方法的内在联系,使教学组织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2.计算机应用技能在学生职业技能结构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享誉世界,他们将技能分为:任务技能、任务处理技能、应急处理技能和角色处理技能。同时将能力分为关键能力和一般能力,并认为,职业技术人员的关键能力如下: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观点、传递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和团队共事的能力,应用数学方法和技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从上可见,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各类职业技术人员的关键能力之一。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更新认识、细化分析需求,把其培训纳入更重要的日程予以组织实施。
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策略分析
技能培训效果,有赖于策略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1.准确分析办学定位,理清技能培训思路。
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形态保证受教育者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因此,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同时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出发点。职业技术院校要求以能力本位架构课程,即应该着眼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实施培训。由于技能类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蕴含在具体而多样化的实践过程中,因此通常难以用语言准确概括,需要学生模仿、实做、体会、体验过程。这一过程并非一般性工作过程,而是一些技能的实现流程与技巧。
对于职业技术院校而言,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高职教育理论为支撑,树立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2.依据学生任职岗位技能需求,架构基于“培训包”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看,其成功做法是围绕任职岗位技能,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一些子技能,直到可进行培训操作。对每项技能研究能力标准、能力单元、要素及能力标准的实现,以及相应培训资源,称之为“培训包”。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及标准均建立在“培训包”上。其培训实施普遍采用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培训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组织方式极灵活。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训练上,考核重点强调学生应该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知道什么。
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需要联合多方,精细化确立岗位技能标准及认定制度,围绕各项岗位任职技能,建立“培训包”,基于“培训包”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包”开发原则,开发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包”。
采用“培训包”思想构建课程体系,既要着眼各类任职岗位技能要求,又要紧密跟踪其变化。因此,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层次性。每一技能模块的内容均由若干技能“培训包”组成,同一模块中的各个技能“培训包”相对独立,但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是可操作性。能将繁琐操作技能细化,便于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技能,缩短任职岗位适应期。三是标准性。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开发,使得“培训包”既能独立运行,又能适应各类不同专业的选用,符合专业建设和资源共享要求。四是可移植性。便于根据不同专业按需选用,根据课程变化便捷地进行组合,新课程中与旧课程相同技能要求的部分,可将旧课程的“培训包”直接移植到新课程上,避免交叉重复。五是动态变化性。由于课程内容依任职岗位技能需求变化而变化,因此,“培训包”应随课程内容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
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实施
基于“培训包”的技能培训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化的过程,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但其具有继承性。
1.基于岗位技能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确立计算机应用“培训包”内容。
“培训包”具有不同的主题(能力方向),一个包可装多项技能。通常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包”和“专业岗位技能包”。前者的技能项目为目标岗位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后者的技能项目是针对学生拟任职岗位技能需求而设立的需要培训的技能。每项技能应由知识点、技能点、考核点、培训方法和训练场地等构成。
计算机应用技能属专业基础技能,对不同专业而言,共性要求是上面提到的六项基本技能。每一个技能都有丰富的内涵,不同学校及专业类别也有差异,必须根据办学定位,确定具体内容。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而言,参照国家要求和各院校教学情况,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包”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包、Word使用技能培训包、PPT使用技能培训包、Excel使用技能培训包、Internet使用技能培训包、常用软件使用技能培训包,等等。每一“培训包”的内容容易确定,并有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便于实施。
2.依据“培训包”,确立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
针对任职岗位技能要求,并根据“培训包”涉及的学习领域,建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培训包”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培训包”。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培训包”进行统筹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学时需求也依据“培训包”确定。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而言,技能培训主要围绕一些常用软件展开,内容确定起来比较容易,教学实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材主要是选购,自编较少。
3.基于“培训包”,设计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中,基于“培训包”的教学应体现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和学均以“培训包”为依托。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根据“培训包”的各个子“培训包”,反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确定“培训包”内各个技能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情境为支撑的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展开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实用的基于“培训包”的实践教学案例库。同时,构建完善的教学实践环境、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应用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各个技能模块的模训、实训,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训练。
4.基于“培训包”,设计考核方法。
基于“培训包”的考核方法更灵活,考核目的更明确。可以采用的测试方法有:观察、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其他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较之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参照每项技能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相应的“培训包”中抽取若干技能项目进行考核,从而细化学生技能培养。有国家技能认定项目的课程,可以以此平台实施考核认定。目前,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考核,可以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认定。
教师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学生之友》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学生之友杂志社主办,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国基础教育专业研究委员会联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专业性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杂志,系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初中版:国内统一刊号CN23-1113/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023,邮发代号14-134,经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从2007年起,《学生之友》全面改版了,由原来的32开本改为16开本,不仅封皮是157克铜板纸,而且内文也 是彩色印刷。刊物内容更丰富多彩,刊物的信息量也会更大。《学生之友(初中版)》改为两个版本:《视野·学生之友(初中版)》和《中考·学生之友(初中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