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框构顶进液压设备及顶进工艺改进的探讨-论文发表网
所属栏目:机械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4:59:13 更新时间:2011-02-26 14:59:13
关于框构顶进液压设备及顶进工艺改进的探讨
尚军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45
【摘要】在铁路工程施工中,桥涵顶进大多采用顶入法,就施工程序和顶进工艺而言,顶入法与其它顶进施工方法基本相同。针对桥涵顶进工艺中前置顶入和后置顶入法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探讨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论述前置法和后置法的施工适用范围。
【关键词】顶进工艺前置法后置法
一、顶进液压设备的合理设计与选型
1、液压泵站参数的设定与高压油泵的配置
选用32MPa的柱塞式高压油泵在顶进时,其工作压力应该维持在20MPa左右,并以此压力大小配置千斤顶。选择油泵流量为25L/min即可满足顶进速度要求,在顶进时箱身的运动速度一般为30mm/min左右。
在实际施工中,采用一台油泵的泵站应选用变量泵,采用两台高压泵的泵站应选用一台定时泵(结构比变量泵简单,价格低)一台变量泵,这样泵站的流量调节范围变大。
如果条件许可,选择双泵泵站较为合理,它与两台单泵泵站相比:
(1)可靠性好。在顶进过程中,一台泵发生故障,另一台仍可继续顶进,避免因泵故障停止时间过长,行车振动引起框构旁土方塌方,影响行车安全;
(2)工作效率高。对大小不同的桥涵及千斤顶数量的不同,泵站可酌情以满足不同顶进速度的要求。
2、千斤顶的选择
现在普遍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工作压力为32MPa,顶力为200t-300t,顶程为0.6m-0.8m。如条件许可,尽可能选择顶力大、行程长的千斤顶。因为顶进同样大小的桥涵,千斤顶活塞面积越大,高压油泵工作压力越小,越有利于减少油泵内泄,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油泵使用寿命。
3、油箱的设计
油箱有效容量一般都较大,约为油泵每分钟流量的2-3倍或更大一些。油箱容积大,可避免采用副油箱,现场作业简便,有充足的液压油,不至于出现由于管路泄露造成缺油影响顶进正常进行。
二、顶进工艺的改进
在桥涵顶进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是把千斤顶布置在框构底板的前端。千斤顶随框构前进,千斤顶收回,后面加顶铁,保持框构往前顶进,这种方法称为前置法。前置法顶进桥涵是一种较成熟的施工工艺,有关的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此种施工方法为依据,进行最大顶力计算、后背设计、后背梁受力计算等等。然而,在桥涵顶进施工中,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即将千斤顶布置在后背梁前端。框构顶进时,千斤顶作用在顶铁上,顶铁推动框构一起前进,这种方法简称为后置法。
在实际应用中,后置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后置法在施工中应用很少,在铁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理论方面也没有这种方法的论述,对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实用价值尚缺乏理论上的研究。
前置法与后置法的合理应用。
1、前置法顶进桥涵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前置液压千斤顶顶进桥涵最大的优点是,千斤顶直接作用于框构本身,除了框构前进所需克服的阻力外无其他顶进阻力。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1)顶进人员设备与出土人员机械干扰大。
(2)出土机械从液压千斤顶上通过需搭跑道,液压管路容易被机械压坏,维修困难。
(3)顶进一个顶程后,换完顶铁搭好临时跑道才能开始运土。下一个顶程开始时,需拆掉临时跑道,费人力、费时间。
可以看出,换顶铁、搭临时跑道、维修液压千斤顶及管路影响了出土的快速进行,延长了顶进工期,增加了维护线路的时间,各种影响行车安全的不利因素也随之增加。
2、问题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问题的原因是顶进人员、设备的作业区域与出土人员机械的作业区域重叠过多,顶进作业限制和干扰了出土作业。
箱身顶进速度主要取决于洞内出土速度,采用后置法对两个作业区域进行分离,就可减少两种作业的干扰:
(1)两个作业区域重叠大大减少。
(2)每次顶程顶完可立即运土,不受回镐、换顶铁的影响。
(3)不需搭拆临时跑道。
(4)不用制作千斤顶托盘。
(5)顶进设备维修方便,完好率高。
由此上比较可看出,后置法克服了前置法所存在的问题,缩短了出土时间,加快了顶进进度。
3、采用后置千斤顶顶进桥涵的预力计算
采用前置法在既有线上顶进时,顶进的阻力主要来自箱身自重,按下式简略计算:
P=μ×N
式中:μ—顶力系数,一般取1.2—1.5
N—箱身自重(KN)
采用后置法顶进,顶进阻力增加了,还要克服顶铁向前运动时产生的阻力,顶力需按下式计算:
P=μ×N+F
F—顶铁及横梁运动产生的顶进阻力
F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顶铁及横梁与基底土的摩擦阻力∑F1;一部分是顶铁及横梁运动时,遇基底土不平破坏局部土壤所要克服的阻力∑F2,F=∑F1+∑F2。
理论上确定F值较困难。在采用后置法顶进的工程中,把千斤顶的数量、顶铁以及横梁的数量记录下来,把液压系统的压力表最大读数记录下来,算出最大顶力P,用公式P=P=μ×N+F即可求出F值。多次反复,即可得出较准确的经验数据。
4、前置法与后置法的合理选择应用
在顶进桥涵时,后置法是一种工期短、干扰行车时间少、安全性好的顶进方法。但在实际顶进工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框构的大小、自己的设备条件来决定采用哪种顶进方法。
单孔、小孔径框构作业范围小,宜采用后置法顶进。
(1)采用后置法可有效减少顶进人员设备与出土人员机械的干扰;
(2)使用顶铁少、F值很小,对顶力、后背影响很小;
(3)顶距段,顶进时,不会发生顶铁在运动中失稳现象。
(4)后置法比前置法缩短工期三分之一。
对多孔径、大孔径、顶距超过12米的框构,如果顶力足够,后背抵抗力强,活动横梁充足,也可采用后置法顶进。如果后背抵抗力不足,活动横梁少,就只能采用前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