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和评改作文如何创新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24 21:52:05 更新时间:2016-06-25 09:37:16
本篇文章是由《语文世界》发表的一篇语文论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它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真诚地为广大中学生的学习服务,以文摘与自组稿件相结合的方式精是选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的同时,引导学生轻松步入丰富多彩的大语文世界。
“课标”把写作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其指向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坚决避免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式的作文,主张让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在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再提笔成文。根据新课改的这一理念,在写作教学设计中,笔者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写作和评改作文,训练效果较好。
下面结合自己设计和开展的“‘人物传记’系列作文写作与评改”活动,说说做法和体会。
人物传记,是一种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与反映。笔者所设计的“人物传记”,并不是要给所谓的“典型人物”作传,而是要借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为主体,进行写人物的作文练习。因此,对此次的作文要求并不高,只要运用适当的材料,真实地写出同学的几个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即可。
因为只有通过调查和了解,才能得到真实的材料,了解到真实的人,所以为了让同学之间能够互相了解,并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从而乐于参与,我采用了模拟采访的形式,让全班每人准备一张纸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纸条交给语文课代表。然后打乱顺序,让每名学生再任意抽取一张,以此确定采访的对象——同时也是自己的“人物传记”写作对象。随后,每位同学给采访对象写一封采访约见信,制定采访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际采访。
下面是王梅子同学给周尊全同学写的采访约见信:
周尊全同学:
您好!
今天能与你合作,非常幸运。我们虽已同窗近一载,但彼此了解却甚少,借此机会,我想了解一下你的生辰年月、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除此之外,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和人,都可以一叙。
愿我们合作愉快!
王梅子
2011年5月8日
在上述活动中,每位同学既是采访者,又是被采访者,所以只有充分地合作才能完成这一写作任务。同时,每位同学既是作者——要为别人写一篇传记,又是传主——别人写作的对象,合作因此就有了基础。
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性别、性格、交际能力的差别,有时会产生摩擦和冲突,出现错位和不合拍,而这些又恰恰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设计一个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促使他们交流合作,产生情感和行为的碰撞,不仅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能教会学生学习写作和评改。
在正式进行“人物传记”写作之前,让学生先写一封采访约见信并制定采访计划,这本身既是一种写作练习,也可以算是正式写作前的热身。采访的过程既是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了解写作对象和进行构思的过程。传主虽然是自己的同学,平时多多少少都已经有所了解,但通过采访直接了解,会对传主产生新的认识,这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确定作文主题的过程。学生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对其形成扎实的文风和写作习惯具有重大的意义。
采访之后,就应该是构思和动笔写作了。
在这一环节中,有一个问题要明确,就是要不要对学生的作文给予指导,比如怎么开头、确定主题、结尾等。笔者觉得,这一阶段用不着老师的指导。因为,老师的全班性指导一般都是泛性的,不具有针对性,而学生和他们的采访对象性格各异,他们采访到的材料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作文应该是个性化的,老师不做限制,学生反而更容易发挥聪明才智,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因此,老师不要怕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写不好的作文有时会是练习作文修改的绝佳材料。
下面是王梅子为周尊全所写的传记文章:
“榜眼”小传
七(1)班 王梅子
我和周尊全在同一个班。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生。不过,我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我,是期中大考的“状元”;他,是今科的“榜眼”。对于这位具有“同窗好友”和“考场劲敌”双重身份的同学,我自然要好好采访他一下。
1.名字的企盼
我仔细剖析过他的“尊”姓大名,认为大有来头。先看这个“周”字,不用说,当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再看“尊”字,据他所说,他的父母是希望他能受到别人的尊敬。我不由得想到书上的一句话:“只有你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在我眼中,他是一个挺尊重别人的男孩。最后的那个“全”字,是父母希望他能十全十美。“周尊全”,这是一个好名字,也真希望他能好好去做,就像他父母给他起名字时所企盼的那样。
2.绿色的向往
“榜眼”最喜欢的色彩是绿色,我问他:“喜不喜欢树?”他轻轻一笑:“喜欢。”“为什么?”“因为树是绿色的,绿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象征着生命和希望,也象征着青春与未来。”我本人向来是不爱大红大绿的,但听了“榜眼”的话,心也舒展起来。绿色,很鲜明,的确很值得人去追求,去向往。
3.奇特的DNA
经常能在篮球场上看见他的身影。投球的动作虽然不甚潇洒,却也很阳光刚劲。“榜眼”出奇地喜爱篮球,用乔丹的话说,就是:“I love this game!”他的这种特征,与父母遗传的DNA无丝毫关系——“榜眼”的父亲酷爱乒乓球,对篮球毫无兴趣;“榜眼”的母亲对篮球更是一窍不通。我十分惊诧于一对篮球“白痴”夫妻的爱情,竟能结晶出如此一个爱篮球的人,这真是“天意如此,造化弄人”,谁也无可奈何。
4.乳名与巧遇
“榜眼”小名叫“毛毛”,真巧,小A家的小狗也叫“毛毛”。一天,“榜眼”去找小A,而小A正在唤狗,“榜眼”听见后,误以为小A在骂自己。当一场“恶斗”即将爆发时,却见小狗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于是,两个“毛毛”四目相对,张口结舌,小A却在旁边哈哈大笑。
5.双雄
平时,“榜眼”看起来特别“温柔”。可是,他小时候却并非如此。四年级时,他曾和班里的大个子张航因口角而展开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以致“双雄”在此后的一个星期互不搭理。但是,两人现在却好得好像“合穿了一条裤子”,亲热劲胜过热恋中的情侣!
“榜眼”是“数学骄子”,也是“英语奇才”。他这小半辈子,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却一直在以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我相信,“榜眼”——周尊全,我的“同窗好友”“考场劲敌”,一定会拥有一个传奇人生。
这篇小传记,写得很有特色,从题目的拟定到小标题的确立,都是作者自己完成的,凝聚着她的心血。
按照一般的做法,学生的作文写好后应交给老师,由老师来评改。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来评改学生的作文。写完作文的学生,请传主和同班任意两位同学给自己的传记文章进行修改并点评。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呢?我认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和修改有着密切的联系,修改自己和别人作文的过程,是对作文的主题、结构、语言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思想不断明确的过程。
“课标”在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写作”中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笔者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写作环节,其目的就在于此。多年来,学生作文一直是由老师批改,老师费尽心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生作文的批改中,而收效却微乎其微。原因在于学生只注意老师给的分数,而对老师的修改却不屑一顾或一脸茫然。另外,限于精力,老师不可能每一次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做出恰如其分的批改。因此,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让学生互批互改,并且把评改结果用一定数量的文字表现出来,一方面能“逼迫”学生认真阅读同学的作文,另一方面还能“逼迫”学生做一番理性的思考。学生有了理性的思考,指出了别的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就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自觉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传记写完之后,每一位同学都要以传主的身份为别人给自己写的传记写一篇点评文字,同时还有可能要为别的同学修改作文和写点评——这时,同学的身份又变成了读者、评论家。为了写好点评文章,每个同学都必须认真阅读,恰如其分地对传记做出评价。原作者对点评文字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写“对某某点评的再点评”之类的文字。这其实是一次比较实在的作文写作与修改活动。
下面是吴冬夏、杨超两位同学和传主周尊全对王梅子作文写的点评文字:
点评:
看了这篇传记,传主周尊全让我们更喜爱了。
好文章离不了好题目,本文以“‘榜眼’小传”为题目,颇有新意,使人一看就知道了传主的特点——学习好。当然,不光文题拟得好,小标题也拟得好,如“奇特的DNA”“绿色的向往”等。
本文的写作角度也很新巧,如“名字的企盼”这一段,作者从分析名字入手,要是我,说啥也想不到这样写。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感情表达得很真实——只有感情真实了,才会让人百读不厌,百赏不烦,百品不倦。
总之,这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吴冬夏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细节比较好,如“乳名与巧遇”一节。把细节写好了,可以更好地刻画传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