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论文网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4:33:21 更新时间:2011-02-26 14:33:21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天津市大港区质监站刘冬梅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筑施工污染成为环境污染中最敏感的一种。当前我们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和对污染的控制在逐渐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工程中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力争降低和消除污染。
建筑施工在我国属传统产业,目前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所使用的机械也大多为传统设备,客观上增加了防止污染的难度。根据这一难点,我市先后出台政策,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从而有效的清除了在长期的施工生产中形成的固有模式也是妨碍实行绿色生产的障碍。降低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同时树立环保成本的概念。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应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噪音的防治
建筑施工噪声具有普遍性。根据研究,低于85分贝的噪音十可以接受的。噪音的防治,就是努力降低其强度,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从生产技术方面的噪声防治对策有(1)生产作业尽量向现场外部发展,减少现场施工作业地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除实现混凝土,砂浆现场零搅拌外,还应倡导木材、钢筋及其它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可以实现非现场作业。(2)积极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电锯、电刨等)可以设置作业棚,以减少强噪音的扩散。
从生产管理方面的噪声防治对有(1)对强噪声作业控制,调整作业时间,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带。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连续搅拌混凝土,支模板,以及浇注混凝土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些噪音的强度非常大,都多多少少的超过国家规定的噪音排放标准,在夜间作业噪音又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2)减少人为噪音,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为了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噪音情况,掌握噪声值,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用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施工场地噪声记录表,凡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4)加大环保观念的宣传与教育,加大在建筑业内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对施工人员而言,需要在施工中采取措施,减少噪音的对外扩散,以实现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责无旁贷。
二、粉尘扬砂污染的防治
粉尘扬砂是施工现场较易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干旱大风的日子,消除场地灰尘首先要做好地面硬化,处理好路面上的泥浆和灰土,清扫干净后,要加水冲洗。再有要做好现场的水泥,砂,石等散装材料的保管,合理安排堆放位置,做好苫盖,以避免风吹尘扬,既污染环境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光污染的防治
消除和减少电弧焊等发出的亮光,可以在焊接操作区做好封闭式的维挡来解决这个问,或者选择在白天阳光下工作。
四、高空坠物的防止
做到这一点除做好维护保证措施外,还要教育工人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禁止向下抛物。大港区政府大楼在主体施工时,为避免高空坠物,对工人采取了作业前的物品发放和作业后的回收登记制度。这样充分调动了工人的责任感,有效的保证了该工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高空坠物事故。另外还要对高层建筑施工平台上的物品做好稳固工作,以防止其被大风吹落,造成危险。
五、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其实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的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建筑垃圾,对其进行分拣、集中,将其中可作为原材料再生利用的成分进行回收再利用。例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混凝土废料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这些需要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建筑建材行业等各部门共同努力,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大力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