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如何思考
所属栏目:刑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31 15:49:05 更新时间:2016-08-31 15:06:04
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的形势愈发严峻,犯罪分子的手段也愈发残忍,时刻威胁着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尤其是近期肆虐中东地区的ISIS宗教极端组织更以惨不忍睹的犯罪方式让我们意识到恐怖主义的巨大危害性。在中国,小范围内的恐怖活动不时出现,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了我国的正常社会秩序。因此,如何从刑法的角度来震慑犯罪、遏制犯罪是需要我们思考和作出相关界定的。

摘 要:恐怖主义犯罪作为最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各国以及我国学者都有不同的理论界定。随着恐怖活动的加剧,我国更加重视有关恐怖主义的立法,出台或修改了相关法律。但法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与相关刑事法不相衔接的部分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特别是打击恐怖主义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和保障人权之间容易产生冲突,我们需要意识到并竭力使二者兼顾。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恐怖主义;刑法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界定
1.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外理论界定
对于恐怖主义犯罪,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学者有着各为不同的界定。这给我们理解研究恐怖主义犯罪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困扰,还会引起司法适用的不确定性。《美国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为:所有涉及(a)危害人身安全的违反美国或任何国家刑法的行为;(b)显然意图要(i)强暴或胁迫平民群众,(ii)强暴或胁迫影响政府政策,(iii)藉由大规模破坏、暗杀或绑架以影响政府行为;(c)主要发生在美国司法管辖权境内的行为。①美国国防部的定义是:恐怖主义犯罪是指意在威胁、胁迫政府或者社会而对个人或者财产非法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武力或者暴力,通常是为了达到政治、宗教或者意识形态目的的行为。②美国学者Jonathan R.White认为:“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国家中的某些特殊政治和社会势力指使恐怖主义分子个人实施的违反法律的应受惩罚的刑事暴力行为。”③由于英美政治利益的一致性,英国在反恐立法上也和美国有着时间和内容的一致性。2000年英国通过《反恐怖主义法》,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了界定:一是从行为种类上明确实施或威胁实施第二款所列举的行为,包括:①涉及对他人实施的严重暴力行为;②涉及对他人财产造成的严重损害行为;③危及他人的生命的行为;④对公共健康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行为;⑤严重干扰或破坏电子系统的行为。二是从犯罪目的上明确为影响政府或胁迫公众;三是在犯罪动机上认为是为了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信仰。④俄罗斯国家对恐怖主义犯罪在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205条作出了规定。将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为:“恐怖主义犯罪是指实施爆炸、纵火或者是其他具有造成他人伤亡、巨额财产损失危险或者其他社会危害后果,危及公共安全,侵犯他人或者影响政权机关通过决定以及为达成此目的以实施上述行为相威胁的行为。”⑤除了各国国内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之外,国际社会组织较早就对其做出了相关解释,这体现在1937年由国际联盟制定的《防治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该公约第1条第2项把恐怖主义定义为:恐怖主义是指直接反对一个国家而其目的和性质是在个别人士和个别团体或公众中制造恐怖的犯罪行为。⑥可见随着恐怖活动的加剧,各国和国际社会都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重视,各国的恐怖主义立法也在随之完善。从以上定义的分析和相关文献的记载来看,各国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也在不断丰富,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
2.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内理论界定
我国学者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恐怖主义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社会目的而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性手段残害无辜,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⑦还有学者把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暴力或暴力威胁形式制造社会恐怖,侵害他人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⑧也有学者从更加具体的角度来描述恐怖主义犯罪,例如高铭暄教授认为“恐怖主义犯罪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政治性犯罪动机或社会动机、宗教动机,使用暴力或暴力性、破坏性手段,残害无辜平民,制造社会恐怖气氛,国际公约或者国内法将其规定为犯罪的行为。”⑨对于概念界定的越详细、越周严,司法工作人员的认定就越清晰简单。相比国外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我国学者的思路还很局限,只是泛泛而论。而我国学者们在犯罪手段、侵害法益方面虽不够具体,可基本上有一致的意见,但在犯罪目的、适用法律方面还是有分歧。恐怖主义犯罪政治性强,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人们由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认定,常见的说法是:“一个人的恐怖主义者是另一个人的自由战士”。而官方的认定更加容易受到某种政治利益的冲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阅读期刊:《犯罪研究》
《犯罪研究》杂志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刊号为CN31-1809/D。本刊创刊于1981年,原名《刑侦研究》,于1983年成为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刊。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