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12 14:05:47 更新时间:2016-09-13 08:32:56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升格、合并而成,与办学历史悠久、规章制度完善的“211、985”院校相比,辅导员队伍建设刚刚起步,人员构成多样、培养、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不强,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作用不明显。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着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重要责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必须坚持走辅导员职业化道路,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任务。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建本科 辅导员 职业化
探索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途径,找准定位,立足现状,探索出适合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能够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壮大的职业化发展模式,提高辅导员队伍职业素养,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职业化
在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做了政策性的阐述:“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可以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高校辅导员有着自己的职业要求。高校辅导员肩负多重角色,其中核心角色可以归纳为四个: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和科研者。作为教育者,辅导员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作为管理者,辅导员要有从事学生管理的能力与方法;作为服务者,辅导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作为科研者,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思考、研究,探索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方法。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基本情况
为了解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职业化水平,笔者以平顶山学院辅导员队伍为例,统计并分析了平顶山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辅导员队伍构成及年龄结构
平顶山学院目前共有77人,其中专职辅导员61人,兼职辅导员16人。现有在校生18464人。教育部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目前,平顶山学院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303。专职辅导员的数量还不能达到1:200的配备标准。
在辅导员的年龄结构上,30-40岁为46人,占专职比为75.4%。20-30岁为15人,占专职比为24.6%。最大年龄为40岁。任职时间10年以上为18人, 绝大多数的辅导员任职时间不满5年。工作经验十分有限。辅导员队伍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在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的传承与延续上存在严重不足。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学历水平及专业背景
平顶山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学历水平及所学专业彼此间存在较大差别。就学历水平而言,硕士研究生共有39人,占总人数的50%。就所学专业而言,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学科背景的人员共有9名,占总人数的11.68%;所学与辅导员职业相关度不高的人员共有68名,占总人数的88.31%。与传统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较大差异。
三、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是伴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成立而建立起来的,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发展前景规划上的不断探索、调整、反思,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处于一个不断摸索、调整的状态。制度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稳定、人员的高流动性都给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带来困难与挑战。
(一)辅导员身份定位模糊
对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上,存在着定位模糊的问题。辅导员即不属于专业教师,也不属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相比,一些辅导员不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与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相比,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在身份定位上,就陷入了既不是教师也不是管理人员的尴尬境地,成为新建本科院校中被“边缘化”的一批人。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层对辅导员这一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明确,认为辅导员只要管理好学生,保证学校正常教学质量就可以了。对辅导员的定位类似于学生的“保姆”。“辅导员也就是给学生下下通知,看着学生别打架、别出什么安全事故就可以了”这是高校管理层和专业课教师对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的界定。
(二)辅导员职业素养不高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的来源多种多样,人员来源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科背景和学历水平的多样性。绝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专业背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技能严重缺乏。
在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承担着繁重的事务性工作,由于在岗位界定上的不明确,辅导员大多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而高校辅导员最基本的本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却存在缺失。同时,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就业指导教育时,教育效果不明显。
专业技能的缺乏,也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加大,无法胜任工作的隐忧和工作过程中的力不从心之感,使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幸福感大幅下降,辅导员成为了他们不得不从事的一份工作,而不是能够全身心投入并为之奋斗的事业。因此,在职业态度上,一些辅导员就抱着“干一天算一天,有机会就转岗”的心态,工作效率低下。
(三)辅导员队伍事业理想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很多辅导员将这个岗位当成是一个“跳板”、一个“过渡”,没有将辅导员工作当成一个终身的事业来看待。有的希望通过考取博士走上专业课教师的岗位,有的希望找机会进入学校和院系行政岗位工作,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在考博或寻找机会上。即使安于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辅导员,也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抱着“不得不干”的想法,把辅导员岗位仅仅当成是养家糊口的“工作”,缺乏事业理想。
(四)辅导员科研能力不强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从事过多的事务性工作,辅导员与学生比例的不合理也使得辅导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由于学历水平和专业基础上存在不足,辅导员队伍中存在“重事务、轻总结;重实践,轻研究”的不良倾向。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以辅导员队伍理论素养的提升为前提。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深厚专业理论素养的辅导员队伍能够成为一支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就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短板”。辅导员陷入事务性工作中,而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积累了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与想法却无法转化为理论成果。工作成为一个循环往复的单纯机械运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四、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它给了辅导员队伍更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可能,使辅导员们平台更大、出路更多。新建本科院校在辅导员职业化的道路上要立足自身实际,敢于探索,开创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目标的实现,也将会开创学生教育管理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价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客观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道路上的重要一步。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客观评价机制,可以对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工作效果、发展空间、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一方面使辅导员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特点与不足,更好地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使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任用、评价都有据可依,对辅导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
(二)实现辅导员的分流培养和合理流动
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不足使其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全面的提升,成为全能型辅导员的目标短期内不能实现。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关注辅导员个人的特长和对其特长的进一步培养提高,通过对辅导员的分流培养,培养一批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辅导员。比如可以培养在大学生课外实践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公务员考试辅导、大学生面试辅导、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方面有特长的辅导员。这些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心得的辅导员,通过获取更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位,达到专业教师水准,可以做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任教师;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长的辅导员,可以成为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任教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有专长的辅导员,可以成为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课教师等;对于辅导员自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对于有专长的辅导员,通过合理流动,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分流,使其优秀的工作方法得以传播,能够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打造辅导员专家团队
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打造本校辅导员专家团队。随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分流培养逐见成效,应注重打造本校辅导员专家团队,一方面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实现辅导员自我价值的实现。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成立与大学生教育相关的各类团队,用于指导全校学生工作的某一方面。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指导团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团队、大学生课外实践指导团队、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团队等。这些专家团队的建立,一方面给予辅导员个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民素质教育中心、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就业指导建设方面的不足,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助力。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道路要立足自身实际,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寻求解决之道。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国家、社会、高校、辅导员自身形成“合力”,在发展环境营造、职业体系构建、辅导员内涵提升方面通力合作,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客观评价机制、打造辅导员专家团队,实现辅导员的分流培养与合理流动,从而使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得到推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晨彬,陶媛.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J].华章,20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3]刘娟.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2.
阅读期刊:《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为指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坚持从本院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及时、全面、集中展示本院教学科研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