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等教育中如何体现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13 16:31:06 更新时间:2016-09-14 08:06:57
从古至今,不论人类进化到何时、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都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健全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先教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从日本初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着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教育,最终看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学习目标
一、日本初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一)日本的初等教育
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5世纪以前的日本,由寺院承担对贵族或武士的子女的社会伦理教育。从16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教富裕商人的子女读书、写字、计数的教育设施,这就是后来的「私塾」。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小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政府的奖励下,1875年,日本全国各地建立了25,000所小学(该数字相当于今天日本小学的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施小学6年、初中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国民的培育」,这是日本近代小学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设置
日本小学的课程由学科、道德教育、特别活动三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内容。教育课程按照周密的计划如周课时安排表、日课表等有序进行。各种常规活动在学年初就预先计划安排到月日,形成制度化。各学科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体育、道德、特别活动。总之,日本新的教学大纲,在培养儿童的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上,在发展儿童的个性上,在建设特色教育,特色学校上都有新的改善。
(三)传统文化的体现
1、道德教育
“道德时间”是日本学校特有的一种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设到初中毕业,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阅读、交流、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日本学校中各学科教学也承担道德教育的任务。国语科培养语言的实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文学性的教材也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数理学科则通过归纳推理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音乐和图画科,一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另一方面,艺术家们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引起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发挥出比抽象的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2、培养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特别活动”其目的、内容、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如,小学的特别活动有:学生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班级指导;中学的特别活动有:课外学习室、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意识,培养自主的创造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发展个性。
3、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摔跤、柔道、剑道等国际知名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竞争、拼博、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另外对学生进行书道、茶道、花道、雕刻、古典音乐、交响乐等传统艺术、古典文化的薰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协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初等教育的内容是整体化和序列化的,他们既有较强的统一性,又有明显的层次性,最终建立大德育的社会教育体系。大德育的概念是对学校教育的扩充,是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道德教育的总称。日本文部省认为,过去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致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明显下降。从教育范围来看,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广泛,它不仅担负着对成年人进行终身教育工程中的品德教育任务,而且还配合学校加强对在校生的品德培养。对中、小学生都要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诚实、勇敢、有责任感等基本品质。
二、我国的初等教育
虽然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用行政手段推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面临层层升学压力的学校、学生和家长更侧重文化课的学习。以下仅以长春市某所重点学校的一周课程设置来做说明。
一周共40学时,上午、下午各四节课,其中与小升初密切相关的课程数学8学时、语文10学时、英语6学时,其他还包括体育2学时、音乐2学时、品生(品德与生活)2学时、心理健康2学时、安全1学时、美术2学时、科学2学时,每周还有两学时的文体活动时间,所有课程都以理论讲述为主,学校到老师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地是该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主要是以识字为目的。不可否认《三字经》是一部很好的启蒙教材,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启蒙教育教材。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将里面的内容具体化,编成动作,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儿童在识字的基础上掌握其中的道德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适度,能身心健康地生活。有自己的目标、有理想、有勇气,有踏实地干到底的意志。重视自律精神,独立思考,具有责任感。发展个性,以求充实人生。
三、小结
在日本的小学,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做事、集体主义的能力,包括参加家务劳动作为作业,学生自己分配午餐等。学校在举办各种活动时还邀请所在社区的人们一起参加,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地区社会进行接触。同时,学校努力扩展儿童教育的范围,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是举办报告会等,以促进相互沟通并培养孩子们尊重人权、爱护他人的心灵。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学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要求家长每天一早测量好孩子的体温,是否同意今天让孩子晨跑,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
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当国家的政策明确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在中小学推行与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今年初由教育部倡导的京剧进课堂活动已经在全国22所学校试行起来。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京剧进校园是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事业进步,反过来教育进步能够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每个学校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也可以
开设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最终培养有道德、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阅读期刊:《小学生时代》
《小学生时代》由浙江教育报刊社总社主管主办,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读者对象,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提供服务和帮助”为办刊宗旨,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价格低廉,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