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人权制度如何保障
所属栏目:宪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5 14:49:51 更新时间:2016-10-17 08:42:54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水平的提高,对人权有了更深的认知,那么人权到底是什么呢,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我们的人权,下面小编介绍一篇关于人权的宪法论文。
人权是一个理所应该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人生活在社会当中,确保其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享有的一类权利。下面小编介绍一篇优秀的宪法期刊《人权》杂志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其宗旨是通过讲述人权故事、探讨人权理论、开展人权对话,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人权状况打开一扇窗户,为探讨古今中外的 人权理论和实践开辟一个学术园地,为促进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国际人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对话的论坛。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权这一概念逐渐突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于人权的重视和保护日益加大。2004年修订宪法我们将人权概念和人权保障作为议题加以讨论,将有关于人权的实质内容加入宪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后续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依然需要围绕人权保障制度这一概念,对宪法加以优化完善,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发展。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制度体系
人权是相对于王权而存在的一类权利。人权最早载于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中,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和公众人权意识的提升,人权逐渐进入到各国宪法当中。
一、我国宪法中的人权保障机制简述
在依法治国理念下,我国不断强化立法,尤其是宪法的修订和完善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必要机制。现阶段,我国宪法经历过数次修改,使宪法能够更好的维护国家和公民利益。2004年人权概念被引入到宪法中,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数字描述的方式,使人权价值得到体现。可以说宪法中引入人权概念,标志着我国基本法对于人权的重视和肯定,也预示着我国人权保障机制建立工作迈出坚实一步,使法律的保障作用得到体现和强化。虽然我国宪法当中人权保障机制尚存在一定滞后性,但宪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得以显现。
二、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的完善重点分析
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完善要围绕规定细化展开,要突出公民迁徙自由权、环境权、生存权,切实提升宪法的实效性和指导性。第一是明确公民迁徒自由权。
三、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的不足及完善机制
(一)人权保障机制不足分析
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人权保障机制细化程度不高,我国宪法在人权保障机制方面更多是原则性规定,缺乏更为系统和细化的规定内容,使可执行性下降,导致对人权保障的实际作用下降;其二是人权保障机制实效性不突出。目前我国宪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具体规定多为2004年修改宪法时所引入和修订的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人权保障机制实效性已然不足,难再满足保障人权的实际需要;其三是人权保障机制的系统性不足。我国宪法关于人权保障制度的规定还较为零散,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缺乏必要整体性限制了宪法作用的发展,对于人权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人权保障机制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权保障越发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公众人权意识更加强烈。我国人权保障机制需要不断加以完善进而更好的体现宪法实际作用与价值。
1.围绕细化入手,引入迁徒自由权规定在宪法的后期修订工作中应在条件成熟时,考虑以修正案形式确认迁徒自由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进而在宪法层面充分体现和彰显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精神。根据我国宪法结构、内容及国际立法经验,关于迁徒自由权的明确,可以将我国宪法第39条做具体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在境内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公民有因正当原因移居国外、出入国境的权利。公民行使迁徒自由权时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同时也不得影响他人权利和自由。
2.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将环境权融入宪法我国应着重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将环境权纳入宪法当中,使环境权作为人权保障重点得到突出体现。其一是我们应在宪法总纲当中对公民环境权内容加以明确规定,将其明确为基本人权原则,进而推动后续法律修订工作开展。其二是在宪法内容中明确我国公民享有在良好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同时承担着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有机会参与环境开发,同时有对环境保护的监督权。其三是细化关于环境权的规定,使环境权能够得到具体实现,确保宪法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强化人权保障制度系统性我国宪法人权保障机制需要得到不断系统化创新和完善,进而在反复实践中摸索构建人权保障体系的实践路径,以宪法为基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具体法律依据,建立人权保护和保障的整体机制,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全面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来梵,季彦敏.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J].法商研究,2005(04).
[2]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法学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