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制度对现代诉讼有何作用
所属栏目:刑事诉讼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7 16:30:04 更新时间:2016-10-18 08:17:48
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那么亲亲相隐的制度主要是什么呢,这项制度主要是拒绝亲属作证的一项法律规定,随着我国逐步进入法制社会,这项制度也被搬出来,我国的执法机关也要探讨这项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

国内行政执法的期刊有很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篇优秀的行政期刊《行政论坛》是探索行政科学真知,研究政府工作实际,反映最新学术信息,纵论公共管理话题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关注公共管理科学和政府工作实际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有关方面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的科研成果。
[摘要]“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从汉代到民国时期刑法史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在我国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司法实践,为办案取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当代司法实践诉讼“取证难”,与废除“亲亲相隐”制度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研究国内国外“亲亲相隐”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并以人性为出发点的相隐制度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建立,加以合法合理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谨供司法实践取证弘扬其长处。
[关键词]亲亲相隐;合理借鉴;法治和谐;社会需求
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在不断地继承弘扬合理成分,汲取先进而得益于进步,法制建设与实施法治具有密切的联系,没有法制理论的正确性,也就没有实施法治的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中国古代法制思维的集成借鉴利用问题,进而引发了“亲亲相隐”热烈关注讨论。本文对“亲亲相隐”制度的合法合理利用进行诉讼价值研究,谨供司法实务借鉴。
一、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制度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起源
我国历史悠久,中国的相隐制度渊源流畅,“亲亲相隐”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就有一定基础。“亲亲相隐”是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是封建伦理道德在法律上的再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渊源。
(二)我国亲亲相隐制度的思想基础
中国自古就着“亲亲相隐”的思想基础,但是由于特殊时期的变故,曾一度抹灭“亲亲相隐”在诉讼中的价值,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建法律时忽略了这一重要思想。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正慢慢朝着法治社会前进。近年来,法制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开始关注人性与法,所以“亲亲相隐”这个古老而合理符合社会期待的制度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二、外国诉讼法中的“亲亲相隐”制度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外国理论基础
孟德斯鸠说过:人性是法律的源泉,一部好的法律应该是可以容纳感情的。法律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关心人的合理感情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可喜的是我国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理性的需求,并逐步把人文精神融入法律中,使法律不断健全和完善。当然在这个过程不能因为“亲亲相隐”是传统法律文化且具有积极的一面就盲目追捧,而忘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今天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就要在法治的大前提下来构造建设,就有必要使用借鉴“亲亲相隐”合理精华,去其糟粕。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对这一历史悠久的法律制度的合理之处加以吸收运用到实处。
(二)亲亲相隐制度在国外法律中的表现
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便有了“亲亲相隐”的思想及其法律规定,并且主要体现为亲属拒绝作证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认为:亲属之间应该有更深的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感情和爱,当任何一种坏的行为发生在非亲属之间时,人们会看得很轻,但是如果发生在父母和亲朋好友身上,就会成为伤天害理的巨大罪行。因为谁会大义灭亲的把自己的近亲属拱手送去接受惩罚呢?如果真的大义灭亲了,那又会使大义灭亲的近亲属的人的内心饱受煎熬。
三、亲亲相隐对我国当代诉讼法的价值
(一)我国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及进步
我国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缘由,传统儒家文化全部被当成了糟粕像成渣滓一样丢弃。“亲亲相隐”制度的生命也在此浩劫中被无情的杀死。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敏感时期,又因为社会状态和政治斗争的需要,造成了鼓励亲属和好友之间互相举报的奇疯狂现象,后果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极度缺失,更加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对社会的绝望心理。
(二)我国规定亲亲相隐制度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集体主义,过分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国家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维护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我国的公民承担了太多的对国家社会集体的责任,而国家社会集体理所当然的漠视了对人的基本需求和对人性的关怀。如果不保护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基本需求的话,那将是非常可拍的。
(三)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
中国强调“大义灭亲”,鼓励“亲亲相告”其实是不明智的。首先,亲属之间相互出卖,提供的证人证言可行度本来就不大,它的真实性还是很值得去考究的,这无疑增加了破案取证的时间,延缓了办案效率。其次,当近亲属被怀疑成犯罪嫌疑人时,其他家属出于保护本性可能会代为认罪,这妨碍了司法人员公正办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的形成。
(四)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亲亲相隐”有助于使社会安宁,有助于保障人权,有助于维系家庭稳定,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亲亲相隐”有诸多的好处,但并不是亲朋好友犯的所有罪都可以用“亲亲相隐”原则。法律明文规定对某些犯罪有限制。
参考文献:
[1]冯文杰.国外的“亲亲相隐”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2-02-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