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程怎样改革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02 16:55:36 更新时间:2016-11-03 08:36:48
随着教育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教师的师资力量,教育部主要颁发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这两个条令是目前教育部改革的最新标准,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一篇关于教育学原理的教育论文。
摘要:“教育学原理”是师范教育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最基础、最概括的理论课程。因为其理论性强,又是学生教育学类课程打基础的课程,所以,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纷争从未停止过,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大庆师范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形成了“灵活式讲授、观摩式见习、思考式自学、创造式作业、多元化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为教育学原理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一)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P.35-36)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就对教育学原理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学原理是师范院校和其他院校学生取得教师资格的一门基础和必修课程。近几年师范学生教育学原理等本性知识结构的缺乏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为了增强师范生教育学科素养,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教育学原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培养师范生的实践精神、创新能力是师范类院校一以贯之的精神。教育学原理本应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但在我国师范教育教学中,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事件的脱节,几乎陷入了纯理论研究的误区。教育学的研究过于宏观、思辨,却忽视了向实践的贴近与转化。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从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或真正践行教育理论的能力。为更好地实现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教育学原理”的基础地位,教育学原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育学课程的讲授中教师一直以“一纲一书一案”作为教学材料,按教材的知识结构来进行教学,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以讲主要原理为主,渗透案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合班教学为主要形式,授课方式仍然是教师讲授占主要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机会,教育出来的学生貌似什么都懂,实际上是什么都不精。很多教师为了把教材讲完,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讲授内容,从而使教育学失去了本身具有的鲜活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很难提升。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讲授缺乏真实性和生动性
目前师范院校中,讲授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几乎没有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不能把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具体的实际中去,无法将理论具体化,无法把枯燥的理论用鲜活的教育事例加以阐释。教育学原理理论知识系统性很强,但课时有限,以老师教授为主,这就导致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以语言来解释理论,枯燥乏味的理论解读,不能用生动的教育例子来阐释枯燥的教育学理论,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没有更多的收获。在工作后学校学的东西一般都应用不上,造成了教育的浪费,也偏离了教育培养的目标。
(三)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教育学原理由于知识量较大、冗杂、生涩,再加上教师教学时间有限,一言堂在此门课程讲授过程中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缺乏思考。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合班教学,即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但由于思维惯式,学生仍旧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受时间、场地、班额人数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教学方法很难有效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灵活式讲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把以往的教育学知识(什么是教育学、什么是教育、教育和人的关系、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和学生、班主任工作)按照知识的结构,提炼多本教材的核心先进内容,融合教师本人及他人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知识,和对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有现实指导价值的观点出发,把内容整合成四大部分:教育观;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法律、法规;德育。按照新的教材体系,在讲授过程中,遵循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情境的创设中,以学生的认识需要来灵活的进行教学。通过对知识的整合,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为一个中心主题服务的。所以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的从知识的整体去分析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教育不是单纯的就问题谈问题的学科,要从总体上进行学习。
(二)观摩式见习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去学校参观体验、请学校教师或者管理人员来课堂讲座等一系列直观性的手段,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学校、理解知识以及建立科学准确的实践认知。为学生精心挑选既包含着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又含有丰富知识与学术信息的案例材料。努力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原本枯燥的原理性知识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来呈现真实面貌的教育案例,并展现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感性认识对事件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P.149-150)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得。通过案例教学,教师能够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拓宽他们的思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分析问题,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都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思考式自学
师范生教育的重心应该侧重于“未来”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心态和教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从形成师范生教育的“现在”到培养师范生教育的“未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师范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师范教育的程度和类型,即培养善于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从宏观的高度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专业性教师。
使得师范生教育更加切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我们精讲可以为以后从事教师工作最实际的内容,而纯原理和意识形态的内容,老师可以留给学生问题,做读书指导,以及参考资料的指导。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自学,锻炼自己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可以通过自学后的思考在学校的网络平台和课堂中与老师交流沟通。
(四)创造式作业
本着学生主体的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精当而有趣的创造性作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形成多样的交流版块为教师学生搭建交互平台,作业通过学校网络平台上交,达到无纸化作业,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多媒体,使用网络的复合型能力。
(五)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管理的角度,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老师要怎么评就怎么评的被动局面,不得不接受评价结果的消极心理状态,对评价本身持一种否定态度。实践证明,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本着“以评带教,以评促学”这样的思想我们要重构教育学原理课程评价体系。加大平时实践考核的权重,期末考试紧扣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实行跟进式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用评价体系带动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在评价中,教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所取得的成绩等方面及时地做出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3(]P.146-147)教育学原理的新型教学模式秉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灵活式讲授、观摩式见习、思考式自学、创造式作业、多元化评价的一系列可操作、可监督、可评价的环节,达到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育学原理课程变成真正有用的课程,让学生在课程的培养下建立坚实而稳定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教育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性认知。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际层面的操作评价,都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黎波,耿碧雪.基于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教育学类课程改革标准[J].教育探索,2014,(7).
[2]李章琼,封信福.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大家,2012,(2).
下面小编汇总优秀教育期刊:《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社科期刊。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