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券:补偿与选择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4:39:21 更新时间:2022-04-19 14:41:07
栏目:管理教育责编:张春霞
教育券:补偿与选择
----一种教育公平的视角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肖顺菊湖北武汉430079
内容摘要:理念中的要求“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绝对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实现教育公平有两种途径:补偿和选择。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我国的教育券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教育券正是通过补偿和选择来实现教育公平的。因国情相异,我国教育券重在补偿,美国教育券重在选择。但二者并不矛盾,它们表现为教育公平发展中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券补偿选择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人们通常认为“平等”是“公平”的近义词。但教育公平除了包括教育平等外,还包括保障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和伦理上的正义的含义,是一种新的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美国的詹姆斯•科尔曼(James.Coleman)在1968年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四条标准:1.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2.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3.教育结果均等;4.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
当代哲学大师罗尔斯(JohnRawls)提出了关于公平的三条著名原则:1.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广泛的、与其他人相同的自由;2.一个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如地位、职业、利益等应该向所有人开放;3.如果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就应该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
笔者认为,科尔曼和罗尔斯对教育公平的理解都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每个人都应享有最广泛的、与其他人相同的教育平等;2.这种教育平等应和基于个人自身差异的教育选择相结合。所以,翁文艳把教育公平分为“同一尺度的公平”和“多元尺度的公平”。“同一尺度的公平”即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它被公认为是教育公平在平等倾向上的重要关注,其实也就是罗尔斯的“保证一切人的平等自由和机会均等”。其主要运用于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也用于补偿最不利者的不平等分配。而“多元尺度的公平”主要包括选择的公平,主要运用于对个体的教育权的尊重,以及对个体的个性能力的差异尊重。
那么,相应的,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就有两种:补偿和选择,即对处于不利地位者进行补偿;而基于个人天赋、兴趣爱好、努力程度以及家庭环境等的差异,让每个受教育者自由选择。
二、什么是教育券
1.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
我们普遍认同的教育券(SchoolVoucher),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货币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首先提出的。米尔顿•弗里德曼被称为“学券之父”,他提倡的教育券具有以下特点:1.全国通用。教育券面值相当于生均经费,每位适龄学生所得的教育券面额相同,学生可以持教育券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学校中使用;2.允许家长为子女选择学费比教育券面值还高的学校就学,也允许学校为提高质量而收取额外的学费。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意在全部私有化,完全依赖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选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它重在选择。
2.詹克斯的教育券思想
1972年,美国的詹克斯(ChristopherJencks)提出了一种我们称之为补偿性教育券,它的特点是:1.除继续提供原有的经费外,国家还给学校补助;2.在获得教育券的同时,贫困学生还可享受国家补助;3.教育券范围仅限于推行教育券计划的区域;4.学费不能高于教育券面值,学校也不得提高学费,即使家长愿意额外交费,学校也不得收取;5.禁止私人捐助学校,以免有人通过这种途径择校;6.如果申请入学的人数超过学校所能容纳的限度,则录取名额的一半由学校自行选择,另一半由抽签决定。3
詹克斯的教育券思想提出之时正是美国的民权运动蓬勃开展时期,美国的教育政策倾向于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所以他的教育券思想也表现出了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关爱。它重在补偿。
三、教育券:补偿与选择
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同等情况的人,实施平等的教育是公平的;对于在身体、智力等方面残疾或缺陷、或在家庭出身、经济背景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儿童,给倾斜性的补偿教育同样也是公平的。同样,对于不同天赋和智力水平的人,让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接受不同的教育也是公平的。因为在承认受教育者的种属尊严和平等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承认受教育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1.美国教育券
其实,美国教育券仍属实验阶段,其最早实验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虽得到里根总统的支持,但受到教师联合会的坚决抵制,没得到什么发展,此后在90年代获得一定的支持,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券计划始终未能实现。现在在美国实现教育券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两市一州,即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市(Milwaukee)和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nd)以及佛罗里达州(Florida)。
教育券思想是在美国公立学校教育质量逐年下降,人们对公立学校日益不满情况下的产物。所以,教育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教育质量。人们希望通过发放教育券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只是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规则的重点不同而已。虽然美国绝大多数现有的教育券计划都旨在资助低收入家庭,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育券与学校选择密不可分。得到教育券的学生大都不读公立学校,而选择质量更好的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即使不去私立或教会学校,他们也选择去质量更高的公立学校。
2.我国的教育券
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形成的“精英”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不仅造成了各校办学实力的巨大差别,而且教育结构单一,形成了以普通教育和升学为主导的金字塔型教育结构体系。所以,目前在我国,教育公平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或落实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路径。
2001年9月,浙江省长兴县率先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推行教育券政策,此后全国又有湖北监利、山东的沾化、云南的大理、山西的左权等十几个省在局部试行教育券。
长兴县推行了三种“教育券”:一是扶持民办学校,面向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义务教育类教育券,面额为500元;二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面向职业类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券,面额为300元~800元;三是为了补助因特殊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就学费用供给来源,无力支付必要的就学费用或因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本县中小学生的补助教育券,即“贫困助学教育券”,面值200元(小学)和300元(初中)。4
3.两种教育券的比较
比较两种教育券,我国教育券和美国教育券是不一样的。长兴县推行的以促进民办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目的的教育券,是为了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各类学校都能得到均衡化发展,通过扶植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使他们进一步快速发展,提高和公立学校的竞争力。它强调的是学校发展之间的公平。同时它推行的对贫困家庭子女发放的教育券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重在教育补偿。
教育券提出之时是作为实现学校选择的一种重要载体,没有学校选择,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券。但我国的教育券是由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决定的。它在我国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制度创新主体在经济发展、人的经济价值提高、制度选择集合扩大的前提下,对扩大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足、教育不均衡发展之间矛盾的回应。它在对贫困家庭子女发放教育券时体现了教育券的补偿功能,同时在扶植民办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时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在理念层面上告诉人们,民办教育开始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民办学校不是杂牌军。这为以后实行教育券的全面选择打下了基础。所以,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券的一部分。
美国教育券在实施之前,联邦政府开展了各种“向贫困宣战”运动,学校得到联邦政府的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的均衡化发展。相应的,在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美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公立学校,如磁石学校、开放学校、特许学校以及无围墙学校等。这些学校各具特色,它们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或课程、学习组织等方面采取不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而我国学校体制单一,以片面教学质量为唯一选择标准。相比较而言,美国具有更多自主选择学校的条件,其教育券体现在对处于不利地位人群子女的教育补偿以外,主要追求的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校的自由选择来关注多元尺度的公平,即它重在选择。而我国还是处于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教育结果的追求,属于平等倾向的同一尺度的公平,它重在补偿。但当我国实现均衡发展后,会进一步去追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到那时,教育券将由重在补偿而转向重在选择,即转向关注对自由倾向的多元尺度的公平的追求。
由上而知,教育券的两种功能--补偿与选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两种途径;我国教育券和美国教育券只是教育公平发展中的两个不同历史阶段。认清二者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教育券的现今和以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艾斌.对教育公平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3)
3.于发友.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0卷第2期(总第199期)
4.刘宝存,杨秀治.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5年4月第21卷第2期
5.季苹.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196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