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4:40:21 更新时间:2022-04-18 15:12:46
某工程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谭志平1邓小翠2
郴州汝城县市政建设工程公司1郴州市汝城县建设局2
【摘要】在事前分析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大型地下室无裂缝自防水混凝土的要求,在施工中采取了综合性的防裂技术措施。取得了混凝土表面均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缝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钢筋混凝土裂缝防裂措施
前言
某工程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0837.29m,其中人防区2653.97m2。整个地下室形状复杂,平面为异形,基础底板厚400mm,所有墙板厚300mm,顶板厚200mm。基础底板、墙柱与顶板为C40密实抗渗混凝土,设计要求为无裂缝自防水混凝土。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质量难题,我们在施工中着重对混凝土拌制过程、入模温度、养护过程进行控制,并研究采用了RH-9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和HEA-I型抗裂防水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1裂缝形成的机理分析
混凝土裂缝大致可分为二类: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
1.1结构性裂缝
产生结构性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过程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结构设计钢筋用量不足、配筋错误、地基不均匀下沉、超荷载、过度振动(如地震)等,都会使混凝土拉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其裂缝的产生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
1.2非结构性裂缝
由变形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收缩和膨胀等)引起的裂缝。其裂缝的产生受环境的变化,变形受约束等因素影响,裂缝的出现与扩展都不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完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之为“传递过程”,是一个多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1.2.1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裂缝最为常见,主要为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化学自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凝固阶段,尤其是初凝阶段,此时水泥水化反应较强烈,混凝土中水分蒸发很快,可塑性也同时失去。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变化,既可能收缩也可能膨胀,其变化幅度为40×10-6-100×10-6。温度较高,水泥用量较多,自身体积变形趋于增大。
干燥收缩发生在混凝土凝固后,如太早拆模混凝土表面的水份蒸发快,表面层混凝土体积缩小,而内部混凝土失水较慢,体积变化小,产生内外变形的差异,表面产生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力时就产生裂缝。
自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的后期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水化生成物体积缩小,尤其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1.2.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变形遭受刚度、强度较大的构件约束时,构件将产生拉应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地基对地下室墙体温度变形的约束等。
此外,因设计、材料、施工及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2.1设计对策
设计中处理好构件抗与放的关系,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在外墙转角处,设置放射钢筋,钢筋网实施焊接,外墙外侧表面增加配置温度钢筋,顶部增加围箍暗梁一道,以提高地下室墙板混凝土的抗拉伸、收缩能力。分区设置后浇带,待混凝土稳定后再封闭。
2.2原材料的选择
采用均匀、稳定、与外加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早期化学收缩性较小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及配良好的砾石和中砂做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减少孔隙率,增大表面积。从而减少了水化热,达到减少收缩裂缝提高抗裂性能的目的。
2.3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最大限度减少早期干缩裂缝的产生。本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根据施工部位的不同及时进行试配,以利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确保泵送混凝土满足以下的技术参数要求:①水灰比控制在0.45-0.5,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②初凝时间不少于8h;③砂率控制在40%-45%:④掺加外加剂;⑤掺加适量粉煤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干缩。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在满足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砂浆量,在混凝土粘性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用减水剂调节混凝土流动性。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天气情况等经反复试配,选定配合比:水泥:砂:石:水=1:2.48:3.87:0.58;RH一9型高效缓凝减水剂8.82kg/m3,HEA-I抗裂防水剂35Kg/m3。,高性能磨细矿粉77kg/m3,II级粉煤灰40kg/m3。,水泥284kg/m3。
2.4底板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2.4.1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Tmax及保温计算
测得混凝土浇筑温度240C。按公式求绝热温度Tmax=WO/Cỵ=284×403/(0.96×2400)=49.7℃取散热系数0.6。混凝土实际内部最高温度T'max=Tmax×0.6+24=53.8℃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则混凝土表面温度Ta要控制在28.8℃以上,则
δ=0.5Hγ(Ta-Tb)K/[γ1(Tmax-Ta)]=0.5×1.0×6.8×1.5/(2.3×25)=8.9mm
混凝土表面用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进行覆盖即可。
2.4.2温度监测
测温点共布置3O组。每点布置上、中、下各三处。混凝土浇筑后2h开始测温,前7d按每4h测一次,7d后按每8h测一次,10d后每天测一次。根据测温,在混凝土养护后的10-12d开始陆续抽除养护水。
监测期内,混凝土浇筑后最初3d左右,内部温升均达到最高点,实测最高温度51.5℃,低于计算值。
2.5混凝土振捣施工技术措施:
f1)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顶板均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浇捣顺序采用分块跳跃隔离浇捣,使每块底板、墙及顶板的水化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浇捣前及时进行检查,模板进行润湿,杂物清理干净,保护层设置不应过稀或设置过厚。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备好防雨、抽水设备。
(3)控制混凝土浇灌温度,地下室施工时气温偏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
(4)施工中在由后浇带分成的各个区块上布置68个沉降观测点,后浇带封闭的条件是地下室各区的相对沉降趋于稳定,且各区无大的荷载增加。
(5)浇捣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并注意及时排除泌水,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墙板采用无接缝分层连续二次振捣法。
(6)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每泵压送混凝土入模时分别
测定坍落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准浇灌,严格制止在施工现场对搅拌车内混凝土加水。
2.6拆模与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须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并连续循环浇水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松开对拉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蓄水,带模养护7d后拆模,并及时覆盖湿润养护至龄期时间,以尽量减少墙的表面收缩裂缝。
3施工体会
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通过认真分析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加强综合控制技术措施,从设计、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底板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浇捣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经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地下室混凝土表面,尤其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未出现肉眼可见裂缝,满足了建筑物的抗渗要求,保证了构筑物质量和耐久性的要求。
(1)较好地处理好构件抗与放的原则,在承台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外侧设置隔离滑动层(铺设二层卷材面涂沥青涂层),尽量避免应力集中。
(2)在外墙转角处设置放射钢筋,钢筋网实施焊接,并沿外墙外侧表面配置温度钢筋,顶部增加围箍暗梁一道,提高混凝土墙板的抗收缩能力。
(3)加强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对配合比进行优化,在施工前按选定的配合比做好水化热试验,做好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工作。
(4)地下室底板、顶板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进行湿润养护。
(5)由后浇带分成的各个区块上布置68个沉降观测点,备区的相对沉降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后浇带的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