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隔振基础混凝土实施方案研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4:41:21 更新时间:2023-07-03 14:54:37
摘要:本文论述了大体积工艺设备隔振基础的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措施,对隔振技术节点的处理作了详细的介绍。为类似工艺设备基础的实施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隔振基础施工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项目中出现了大量的涉及工艺设备的隔振要求的特殊节点设计的大型设备基础。在隔振技术要求上有它们的共同点,又由于设备的不同,亦有个别差异性,但总体模式基本相同。
为了保证今后科研项目工程建设中类似隔振设备基础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水准,现以某科研工艺设备隔振基础为例,详细对大型隔振工艺设备基础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方案及养护措施进行研讨,经过实施逐步完善,形成成熟可行、完整可靠的设备基础实施方案,以利于相似项目中相关工艺内容的采纳与借鉴。
二、工程概况
1、 设备基础介绍
①设备基础(SJ-1):
1 设备隔振基础(SJ-1) 69.74m×11.62m×1.9m
2 钢筋接头
形式 直螺纹 直径≥16的受力筋
搭接绑扎 直径<16的受力筋
3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微膨胀)
4 混凝土抗渗等级 S8
三、工程难点
1、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SJ-1)大型设备基础混凝土方量为1400m3左右,且为冬季施工。
2、预埋螺栓孔多,高达502个。
3、大型设备基础(SJ-1)横穿五道地沟,设备基础与地沟相交。
4、大型设备基础质量要求高,平面全长水平高差不大于±2.5mm。
四、施工方法
1、流水段划分
1.1大型设备基础(SJ-1、SJ-2)
1.1.1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0.694m处,分两次浇筑到顶。
1.1.2垂直方向不留置施工缝,斜面分层一次浇筑。
五、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方法
1.1大型设备基础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1206mm(-0.694m~-1.9m),第二次浇筑高度694mm(±0.000~-0.694m)。
1.1.1第一次浇筑:由东向西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进行浇筑,大型设备基础宽11.62m,每台地泵浇筑宽度5.81m。浇筑高度为1206mm,浇筑时斜面分层,每层浇筑厚度300mm,坡度宜为1:6~1:7。
1.1.2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第二次浇筑高度为694mm,分二次浇筑到顶,浇筑方法同第一次浇筑。
1.1.3砼浇筑顺序即振捣棒行走方向示意图:
1.1.4混凝土的浇筑方法验算
混凝土输送泵泵送速度为32m3/h,大型设备基础第一次浇筑方量978m3,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每层浇筑厚度300mm,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按6-8小时考虑,浇筑时间小于混凝土要求初凝时间,所以浇筑时不会出现冷缝。
1.2混凝土泵的选型
混凝土输送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
Q1=qmax•a•=80×0.8×0.5=32m3/h
V2===0.724m/s
K1=(3.00-0.01S1)×102=(3.00-0.01×160)×102=140(Pa)
K2=(4.00-0.01S1)×102=(4.00-0.01×160)×102=240(Pa/m/s)
ΔPH=[K1+K2(1+t2/t1)V2]α2=(2/0.0625)×[140+240×(1+0.3)×0.724]×0.9=10538(Pa/m)
Lmax=Pmax/ΔPH=9×106/10538=854m
混凝土输送泵的泵送能力验算
L=110+5+4*2+20=143m 混凝土输送泵的混凝土的输送管道的配管整体水平换算长度小于砼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HBT80混凝土输送泵满足使用要求。
3、混凝土的养护
3.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一层防火草帘+一层塑料
膜,既能保证混凝土的保温免受冻,又便于混凝土的养护。
3.2砖模外侧及时回填至设计标高,不能空置。
3.3委派有责任心专人养护,养护日期不低于14d,并设专人进行混凝土的测温,
监控内外温差≯25℃。
3.4在设置基础混凝土内东西方向标高-1.2m处,水平间距2m设置一排DN15焊
管,东端部接入自来水,使水穿过对混凝土进行降温,水由西侧流出,排至东侧
污水井内。
3.5采取蒸气养护:基础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必须密封全面包裹,由端部接入蒸气
管道,沿基础长向方向设置,通过设备基础凹进部分,每间隔10米设一放气阀,
采取多点送气充实蒸气,以达到整体均衡温度上升:
3.6必须采用低压蒸气,如使用高压蒸气的采用必须通过减压阀减压方能使用。
3.7混凝土升温速度宜为10℃/h,降温速度宜为5℃/h。
3.8蒸气最高温度不超过60℃。
3.9水泥用量不超过350kg/m3,水灰比宜为0.4~0.6。
3.10设有冷凝水排水措施,喷嘴与混凝土外露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cm。
4、混凝土测温控制
4.1设备基础砼水化热温升计算:(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9×1.13×1.2×(332/275)×1.4=20.63℃
4.2设备基础砼水化热温升值小于25℃,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与环境温度相近,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内外温差不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影响。
4.3考虑到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对混凝土进行过程
测温,监控砼内外温差不超过25℃。同时应注意随时观察混凝土是否升温过快、
温升异常等现象,如上述现象发生,及时用草帘覆盖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4.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预埋测温导线电子测温及预留测温孔双控保证,以
防电子测温导线在混凝土浇筑时损坏,可利用测温孔进行测温。
4.5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不应少于14d。
4.6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1~3d为2h,4~7d为4h,其后为8h。
4.7测温孔的留置孔深宜为板厚的1/2,混凝土浇筑完后,用钢管插入测孔位置
并能形成形深度适宜的测孔。混凝土终凝前拔出钢管,做好标记,测温利用电子
测温仪测温棒测温,测温时必须堵塞孔口。
4.8 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点布置
4.8.1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一次性传感测温探头,连接传感导线引出,并保证混
凝土浇筑完的测温线外露尺寸满足测温使用要求,一般为15-20cm;测温探头及
导线均不能与钢筋相连,必须隔离开,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受污染,不受水侵,
表面裹胶带。
4.8.2每一测温点共分三层设置,底部距底100-150mm,上部距板顶100-150mm,
中间设一处;测温导线全部由上部引出,测温点布置数量设备基础4点,具体布
置情况详见下图。
4.8.3测温点绘制平面图并编号,并在现场做好编号标记,对每个测温点进行
上、中、下三层测温,将测温结果值作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温度变化,做好温度的监控措施。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