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5 13:24:44 更新时间:2017-03-25 13:34:42
高中学习是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教师的及时疏导,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教学方法。
《高中生之友》杂志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综合性高中生读物,分为高考版、青春版两个版本。其宗旨是: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高中生升入高等院校和 走向社会服务。《高中生之友》杂志创刊五年来,一直坚持为丰富高中生的精神生活服务,为高中生的课程学习和高考服务,真正成为了高中生冲顶高考的帮手和生 活上的知心朋友;她以其指导性、权威性、可读性、实用性,赢得了广大高中学生和高中学校的好评。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的秩序,不妨碍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其内在的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一、高中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在高中生中间,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
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课,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做事敷衍,学习效率底下,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很高。
(二)逆反
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
(三)易怒
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等。这类学生的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哭叫,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四)社交恐慌
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往往寻找借口回避,即便是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
(五)嫉妒
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打击重伤、挖苦讽刺。
(六)不良嗜好
一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学生迷恋网吧,打游戏机上瘾甚至查阅黄色网站等,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七)焦虑
这种心理障碍在学生身上表现的比较普遍,大多数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轻微、暂时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潜力。少数学生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他们难入睡,易被惊醒,常体验到莫名奇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这不仅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容易变成恐怖症等多种心理疾病。
二、采取积极措施,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有着特殊性和规律性,因此教育时也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教会他们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采取释放、转移、升华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
(二)通过活动,培养健康心理
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营养,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观赏体验大自然、文学艺术、社会中的“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并满怀信心地去努力奋斗。另一方面,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可行性、发展性和序列性原则,采取制订计划,保证时间、人员和场地,积极宣传、及时指导和认真总结的操作策略,针对高中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理。通过自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处事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通过志向训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克服惰性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学生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
(三)帮助学生学会交往
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相反,彼此冷漠、互不往来,甚至仇视和猜忌的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导致多种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尊重父母,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心;指导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和道德品质,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合理的指导,平等对待子女,尽量满足其正当的要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其次,教师要自觉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和信心,关爱和赏识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受到鼓舞也就会自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再次,教师要劝告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和择友,与同学团结友爱,彼此沟通思想,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破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使男女生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科学文化中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四)进行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用脑,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努力的学习,独立地获取知识;增强学习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分析自己学习中的疲劳;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技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五)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为了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除常规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首先,作为班级心理环境关键人物的班主任,要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平和的心境,养成开朗健康的性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班主任要以爱心治班,关心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要以民主治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组织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通过团队活动、墙报、黑板报、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途径,促进健康舆论的形成;坚持以活动治班,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登上、郊游,在轻松的氛围中沟通师生心灵,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通过这些,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吸引和团结所有同学,建立起民主、和谐、信任、友好的群体关系,使人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量,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