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探讨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7-08-23 14:13:53 更新时间:2017-08-23 14:56:5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规模也是屡创新高,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接下来小编主要介绍一篇关于英语毕业生就业难的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低,这是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以及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造成。面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要突出农业院校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
引言:
农业院校由于自身专业设置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市场有限[1]。英语专业作为文科性的应用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多,办学时间长,学生群体庞大,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毕业生就业大体有以下几个去向,英语师范类方向毕业生大多到中小学做英语教师,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大多到企业从事外贸等相关业务,旅游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大多从事涉外酒店、涉外导游等工作。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大多是近年来新上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条件、教学资源等和成熟的综合性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这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重要原因[2]。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高校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大学生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点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
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随着学英语热潮的蔓延,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管理部门、出版社等单位是接受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大户。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很多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甚至艺术类院校都开始大规模的招聘师资,设置英语专业,地方性院校在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实力比不上重点院校,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又导致生源质量下滑,所以就出现了农业院校、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3]。
(一)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翻译、口语和听力水平差[4]。英语专业在农业院校不属于主干专业,在校级层面对于英语专业建设投入存在不足,很多教学资源是在向主干专业倾斜,长期以来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既承担全校的英语公共课,还要承担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不同的课程体系要求授课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授课模式和全校英语公共课是一致的,翻译、口语和听力等教学课时偏少,难度设置较低,不能达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目的,很多院校忽视翻译专门训练的重要性,同时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机会较少,仅靠课堂教学是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学生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具体表现在未充分结合院校特点设置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总的来看,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和综合性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专业能力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学体系和使用的教材也基本是一致的,在大一大二阶段先进行英语基础课精读和泛读、口语、听力等学习,在大三大四阶段陆续开设翻译、语言学和文学等专业课程。但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同等的条件下就业竞争力低于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这主要是社会公众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了解不深带来的偏见[5]。
(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具体表现在师资来源五花八门,缺少语言类院校或者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加入。长期以来农业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对于地方性农业院校,由于教学任务重,待遇和教学科研平台较低,很少能成功引进名校的博士,地方农业院校的教师的来源大多为本地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教师引进设置的条件明显低于综合性院校。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导致学科发展缓慢,对于口语、翻译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也多由本土教师担任,教学效果难以和外教、有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相比[6]。
二、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点分析
(一)招生生源差
农业院校招生生源本身就不好,多年招生录取分数低于同批次的综合性院校、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作为农业院校的非主干专业,报考人数少,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调剂录取的。由于招收的生源差,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很多人就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好、高考成绩不理想而报考的农业院校,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仅要在大学期间学习精读、听力、口语、翻译等课程,还要在教学中补充中学阶段相关的知识,英语专业能力培养速度落后于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同级的学生,这也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高于综合性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二)专业实践实习机会少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翻译、听力、口语等专业能力,仅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农业院校对于英语学科的发展投入少,具体表现就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专业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不及同校农学相关学科,专业实践实习机会的较少使学生的翻译、听力、口语等专业能力培养受到限制,专业核心能力低下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带来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三)学校、企业、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前省内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是本省招生、本省就业,毕业生去北、上、广、深实现有效就业的难度也在逐年加大,省内企事业单位作为本地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其招聘规模、不同学科人才需求直接影响本年度的就业率。农业院校本校组织的招聘会主要是以农业类学科招聘为主,对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少,去参加英语专业毕业生招聘会,竞争力又比不上综合性院校和语言类院校,此外学生自身的地域选择、单位类型选择等因素也会影响就业率。
(四)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
如今,高校尤其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落后于时展的问题。有不少毕业生高校期间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应用脱轨,知识转化率低。四年中共学了几十门专业课,其中必修的十几门课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在工作中用得上的,都是选修课内容,而且是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匆匆忙忙学的,没有几个学时。
(五)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落伍,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前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上世纪50年代大学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知识能用不到2年。今后这种知识更新的速度将愈加迅速。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将所教所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急迫课题。
三、促进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专业的农业院校特色
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培养要立足于农业院校本身,突出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和目标导向,以细分化的专业培养瞄准细分化的就业市场,培养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除了面向传统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外,还要瞄准三农建设、涉农外贸、农业物资进出口等领域需求,及时调整农业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增添农业相关知识,努力在农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上闯出新的特色之路。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新高校外语教育理念
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学好英语离不开实践,农业院校要比综合性院校更加注重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和企业联合设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英语学习和英语英语的紧密结合,通过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实现英语学与用、学与练的统一。通过开设英语文化赏析、英语电影鉴赏等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协作翻译等提供帮助。外语教学观念的更新。“高等教育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继续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使学生尽早参与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国家教育部)。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导教学,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及“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学双方的能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做到学以致用。力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为内容的新型大学英语课堂模式。
阅读期刊:英语新世纪
《英语新世纪》(双月刊)是由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英语辅导资料期刊。为配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新世纪》带着新鲜的活力走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