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有何有效模式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7-10-12 14:43:27 更新时间:2017-10-12 14:20:24
在我国的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怎样将数学教学从传统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是当代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学教育体制面临的重要难题。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数学论文。
摘要:数学作为中学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不能忽视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弊端进逐渐暴露,创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有待发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在新课改体系下,构建完善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指出了新课改背景下,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创新教学理念,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只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积极性难以被激发。目前,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该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数学教学的水平。
一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呈现机械化的特征。很多教师将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课外知识拓展较少,教学内容较为狭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相偏离也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学生在较为落后的观念影响下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成绩,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部分教师还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教学是中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数学本身是较为枯燥的学科,该学科逻辑性较强,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按照教材实施灌输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失去了吸引力[1]。
3.教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很抽象,并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培养不够重视。当前的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部分教师只重视成绩和升学率,忽略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思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4.数学教学设施较为落后。目前,部分贫困地区的中学教学环境相对较差,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投入较少,导致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健全,数学教学教具不足,多媒体教学资源缺乏,这都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在数学教学中要依赖充足的教具进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但基础设施的缺乏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严重削弱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师生缺乏有效互动。由于年龄特点,中学生性格多半较为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课堂是中学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但目前的数学教学,教师讲课占用的时间占70%以上,学生参与很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导致教师难以发现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率[2]。
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明确自身的定位,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教师要适当隐藏自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主动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改变被动的教学局面。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这一内容时,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学习的困难,因为三角函数的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其计算原理。因此,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层次化的教学,不能一味讲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及时发现学习的难点,然后向教师汇报,教师知晓学生的学习难点后,会有针对性的调节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关系,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雏形,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强调学生要尊师重道,导致学生站在了教师的对立面,师生关系不够协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关系,为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包括但数学课堂上做数学游戏等环节,让学生有效融入课堂教学[3]。教师要想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较为叛逆和个性,教师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波动,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3.重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的核心部分就是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要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要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4.因材施教,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群体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新课改后,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尊重不同个体为原则,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轴对称”第一学时课堂讲解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轴对称的定义以及性质,并能够分辨出轴对称图形即可;对于中等生来说,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要求学生要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够准确画出对称轴,并确定对称轴的数量;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拓展,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能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提高。而且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5.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数学学科复杂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面露难色,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也采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针对教学现状,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打开教学思路,基于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并且以生活为原型,将学生带入指定的情境中,更好的理解枯燥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以长方体为例,教师可以以教室为参考,要求学生通过对教室的观察,找出长方体的特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最后教师再给出正确、完整的答案,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且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采取综合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参与活动的热情等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做好全面的评价。教师要尽量建立起对学生评价的多样性,以此来达到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穆友馨.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0(11).
[2]华芬.试分析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J].赤子(中旬),2013,08:97.
[3]李强.浅谈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
阅读期刊:《数学进展》
《数学进展》(双月刊)1955年创刊,历来受到我国数学界的重视,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它对促进我国数学的发展、培养年轻的数学工作者、开阔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视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它所发表的文章,已成为各种学术资格(如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等)评审的有效依据之一。